王校羽 郭立超
【摘要】本文將以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結合承德及周邊區域市場需求,探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以便在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同時,提升翻譯本科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本科院校 翻譯人才 培養
隨著本科人才培養由理論型向應用型、技術型轉變,本科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承德是國際知名旅游城市,是滿、漢、蒙等多民族文化聚集地,又處在環首都經濟圈和京津冀城市圈的重要位置,需要大批高水平翻譯人才。分析承德及周邊區域市場,探究該地區市場對翻譯人才的能力需求,制定相應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無疑可以更好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同時,提升翻譯本科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作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職責之一就是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讓這些人才在實踐中真正的起到作用。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應以區域經濟文化特點為導向,依據區域特點制定相應培養方案。正確定位區域經濟文化特點并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成功的關鍵。根據承德及周邊區域特點,地方性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以地方人才需求為依據
承德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集中了皇家文化、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種特色文化的國際知名旅游城市。承德的旅游市場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翻譯,將承德優秀的歷史文化介紹出去。2014年3月召開的兩會強調加速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位于京津冀城市圈重要位置的承德必將更趨于國際化,翻譯將成為跨越語言和文化障礙的重要橋梁。另外承德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礦產、綠色食品等也需要邁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
綜上所述,承德翻譯人才應符合以下能力要求:深厚的語言基礎,廣闊的知識面,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了解當地文化歷史,了解一般商務、旅游等工作流程,較好的掌握口筆譯專業技能,熟練運用輔助翻譯工具。
二、以雙語語言文化為基礎
語言能力培養:翻譯專業需要根據學科特點制定系統的課程體系。翻譯專業課程應在培養英語各方面能力的基礎上,增加漢語語言文化及英漢語言對比等課程。另外,其它課程也應當著意強調雙語能力的培養。
雙語文化學習:承德地區多民族聚居,各種文化匯集,在將本地文化歷翻譯成其它語言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許多文化現象只有深入的去了解、學習、研究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含義。因此,在學習英漢文化之外,可以通過設置課程、公共選修、第二課堂、自主實踐等方式對各民族文化、滿清歷史、承德民俗、地方特產、地理特征等內容加以學習。
三、以實戰訓練為保障
地方性本科院校翻譯專業應以“翻譯工作坊”為主要翻譯實踐練習模式,開設“旅游翻譯”、“商務翻譯”、“景點翻譯”、“公示語翻譯”等一系列實踐課程。采取翻譯工作坊模式對培養地方應用型翻譯人才有以下幾點好處:1.翻譯工作坊模式要求學生使用的翻譯材料應為教師親自翻譯過的文體,而地方高校翻譯專業教師在該地區旅游經濟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翻譯經驗和實戰材料,可以為學生相關學習提供充足的素材;2.翻譯工作坊模式通過大量練習提高學生的翻譯技能,擴展學生知識面,進一步加深對當地文化經濟的了解;3.翻譯工作坊模式通過小組分工協作,模擬演練翻譯流程及真實的翻譯場景,提前為學生畢業后工作做準備。
四、以計算機輔助翻譯及地方語料庫建設為輔助
計算機輔助翻譯可以通過共享網絡資源和建立語料庫、術語庫等辦法降低翻譯工作難度,加快翻譯速度,保證翻譯質量。計算機輔助翻譯是當代翻譯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翻譯教學的過程中借助計算機輔助翻譯手段的同時要注重地方經濟文化語料庫的建設。地方性高等院校外語系多有為本地組織機關翻譯材料的經驗。這些材料在翻譯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翻譯過后不加以整理,日后翻譯相關內容時,不但再次耗費人力物力,而且前后譯文用語也不能統一。建立地方語料庫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翻譯地方性文本的同時,逐步建立一個唯一的、電子化的、統一的語料庫,這個語料庫一方面可以保證詞匯用法的統一規范,查詢的準確高效,還可以避免重復翻譯、機械翻譯等不必要的工作。
隨著本科人才培養由理論型向應用型、技術型轉變,本科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承德是國際知名旅游城市,是滿、漢、蒙等多民族文化聚集地,又處在環首都經濟圈和京津冀城市圈的重要位置,需要大批高水平翻譯人才。只有分析承德及周邊區域市場,探究該地區市場對翻譯人才的能力需求,才能為本地經濟發展培養優秀翻譯人才,服務地方經濟,提升城市國際形象。
參考文獻:
[1]胡守中.地方高校科技服務與地區產學研互動發展模式的探索[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9(3).
[2]李明,仲偉合.翻譯工作坊教學探索[J].中國翻譯.2010(4).
連采云.創新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專業翻譯人才[J].中國翻譯.2011(1).
[3]劉季春.探尋本科翻譯教學的第三種模式[J].中國翻譯.2010 (4).
*本文為“2015年度承德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成果,課題編號:2015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