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峴 冉啟偉 周蕾
摘 ?要:文章通過對現代職業教育的內涵及發展現狀研究,揭示了現代職業教育建設促進地方經濟及發展的重要作用,經過總結,提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發展路徑。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內涵;發展途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2-0064-04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discovers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loc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After summarizing, it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ath; research
現代職業教育始于18世紀中期,是當前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較為集中和熱門的話題。經過長期積累和沉淀,其自身已發展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體系。文章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概念及性質進行了界定,進而對其發展建設現狀作了歸納,發現了現代職業教育對地方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價值,最后提出了職教體系未來建設和發展的途徑。
一、現代職業教育的內涵
1. “現代”,字面解釋為現在這個年代,它是通過與過去的某一時間段比較作出的相對性的定義和概括,所以在不同的研究領域里面,對現代這個詞包含的意義又有不同的所指,其所研究的時間段則是不一樣。[1]職業教育是隨著人類生產實踐的發展而應運而生的一種教育形式,職業教育研究界的學者們把“現代職業教育”定義為工業革命以后以學校本位為主體的職業教育。結合我國當前政治、經濟及文化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狀況,職教界的研究者把職業教育定義為“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一種教育活動,也是一種與人的成長和謀生有關的教育活動,它是一種自然社會向前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職業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目標定位就是要立足于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它通過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而存在,也隨著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得到發展,并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確立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類型和教育宗旨,從而確立了與地方經濟之間的緊密關系。本文探索的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就是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與地方經濟發展關系較為緊密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直接指導和服務于國家層面自提出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直至當前經濟社會轉型期、產業結構調整期、國家總體實力保增長時期的職業教育發展的理論體系。
2. 現代職業教育作為工業革命之后出現的一種教育現象,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各領域生產服務一線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讓全體適宜就業人群可持續個體職業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教育類型。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說職業教育理論是普通教育或是通識教學理論轉化在職業教育層面上的一種實際體驗或者說是一種教育理論模式的社會實踐與推廣應用;另一方面,還可以說職業教育理論是職業教育實踐這塊沃土中生長結出的智慧之果。
二、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
20世紀80年代,以短期職業大學成立為標志,國家明確提出發展高職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制定和頒布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決定的文件,政策的頒布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的方向,文件明確提出我國應“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這個政策的頒布實施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和進一步健全完善職業教育體系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96年國家頒布《職業教育法》、2014年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10年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立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到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或簡稱職教改革二十條中提出:“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首先是要健全國家職業教育制度框架,把握好正確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兩端、規范中間、書證融通、辦學多元的原則,嚴把教學標準和畢業學生質量標準兩個關口,將標準化建設作為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等。[2]”
(一)課程建設方面
20世紀80年代初產生以短期職業大學為代表的高等職業教育,傳統的專科教育90年代初期完成改革,形成了今天占全國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高專院校為主體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這一歷史變革的過程中,升格的中專學校未能真正理解和解決高規格人才培養的內涵和培養途徑、模式,沿用以往的初中后職業教育課程思維和課程體系模式,或借用傳統專科學校的課程體系,形成了課程體系建設的重點放在技能培養和專業知識傳授上,這種現實狀況符合當時高專學校教育改革的目標和社會實際需求,不足之處是這樣的課程體系各塊之間獨立存在、相互獨立、條塊不清、教學呆板、課程單一等問題,導致教育改革不能有效發揮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的作用越加不明顯。直到目前,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建設中依然存在過分重視政策、學制、政府職能痕跡較明顯等,導致現代化的貼合市場需求實際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難于建立,從而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未能有效發揮。
(二)教學考核方面
目前,職業教育還未形成統一的國家質檢標準,所以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學生是否合格仍由學校說了算。我們的“產品”是否合格,使用者——用人單位才有發言權,按德國雙元制教育的做法,評判學校培養的人是否合格,由行業協會按工種標準要求來組織相關理論考試和實踐動手能力的考試,合格才準予畢業,這將大大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使我國的職業教育更上新臺階。
(三)師資隊伍建設方面
職業院校新進教師大多是理工類學校的畢業生, 純粹師范類的畢業生比例不高,故其教學基本功夫有所欠缺,導致職教師資逐漸變得既缺少企業經歷又缺少教學專業知識。雖然從國家到高校都大力提倡和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且鼓勵年經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或到生產一線進行間斷式短期鍛煉。高校擴招,學生增加后老師也增加了教育教學任務、科研任務,自主學習的時間所剩無幾,其困難可想而知。另外新教師普遍存在這邊出校門那邊進課堂,造成其教學與科研水平不夠高,理論基礎不牢固,對自己學科領域內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再就是學校對專業教師的激勵機制不健全,考核的要求不高,造成了其教育教學水平提升較慢,束縛學校的發展,也限制了職業教育發展。
三、現代職業教育建設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是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
從世界范圍看,發展職業教育是當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趨勢,現代文明社會的多層次、多領域、行業交叉,這就使各個不同行業領域出現多層次與多種模式和結構,這就形成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層次崗位需求中出現較細致的社會分工與形式各異、種類繁多的職業,而現實社會中職業或崗位的載體是人,這些分工較為細致的操作技能要求較高一線生產力,又必須依靠職業教育,如果沒有職業教育對各行各業連綿不斷地培養輸送出企業所需從業人員,現代社會的經濟秩序也將不會正常維持和良性運轉,更談不上高度的人類文明與發展;職業教育對現代適學人群的智力開發、不同行業與不同層次人才規格的培養、對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科學技術創新與進步、對地方經濟結構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遠景目標以及信息技術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地方經濟增長方式與模式得以轉變、地方社會經濟及產業結構與層次提升最為迫切的需求,也是促進當地社會充分就業、實現地方社會和諧發展、繁榮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徑。國家職業法中還明確規定了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以上種種從國家層面,從法律的高度充分確立了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促進了地方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從根本上說都要依靠教育來提高勞動者素質、來培養各級各類社會需要的人才。另外,職業教育可以將從古至今人類千年積累起來的各種智慧、技術知識,不同領域和層次的生產勞動經驗進行傳播與傳承,它將傳統的智慧與現代信息化有機結合起來,將不同層次與結構的生產力轉化成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可以說職業教育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三)提升地方經濟社會人力資源配置效益
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源的配置,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高低,取決于當地勞動者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也取決于人力資源配置結構合理與否。在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調整中最困難的步驟就是人力資源結構調整,而我國各種教育類型中,職業教育在新型人力資源配置中是最能滿足現代社會對新型人力資源結構調整需求的,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就業教育或說是一種就業準備教育,它與地方經濟與產業結構聯系緊密,所以產業結構調整與變化的效應最先體現在職業教育上而不是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不僅有培養人才的功能,還有選拔人才和分配人才的功能,它通過對就業個體心理分析、職業與社會分析以及職業指導等,將不同個性、興趣、能力、價值取向的人群導向相應的職業崗位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實現個人能力與職業崗位相匹配,個性特征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從而達到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益。因此說職業教育是實現社會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推進器,在社會人力資源配置中起到關鍵性作用,使國家的人力資源構成一個知識結構合理、運轉高效的智力群體。
(四)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過國家幾輪對職業教育的改革,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日漸完善,中高職教育實現銜接貫通,專本科晉升渠道通暢,本碩通道正在打開,這使各層次學生獲得高層次學歷的愿望得到實現,一方面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消費,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我國職業教育面向低收入者和農村農民等群眾子女入學門檻相對較低,收費低廉,回報較快,通過3-5年的培養就能造就一個有專業知識和專業特長的人才,說大點它可以發展地方經濟,說小點它對提高勞動者個體素質,提高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起到重大作用。
四、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發展途徑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時期,國家提出了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戰略。國家對經濟發展變革與產業調整轉型政策的變化側重于“轉方式、調結構”,經濟結構從低級向高級轉變,產業結構是基礎產業向規模化發展,支柱產業向技術化發展,第三產業向內涵化發展。從國家對發展地方社會經濟總體布局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看,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樣的社會發展形式下,要求高校舉辦高層次、高要求、高標準的職業教育就更加迫切了,這也確定了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發展的方向:
(一)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應主動適應地方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結合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需要,專業課程或教學大綱要求和行業(崗位)標準一致,有效地推進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行業企業職業(崗位)標準銜接,為了保障各類職業院校辦學層次的生源數量與質量,實現國家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合理有效的銜接,形成緊密對接、動態調整、獨具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全面高效地推行素質教育,科學地對不同類型的專業設置合理的課程,實實在在地將職業道德素質養成、職業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涉世處事規則等素養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過程。
(二)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強化教學、學習和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活動。依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通知》,技術應用型高校應將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大小學期制等貫穿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中,讓學生從進校時就接觸到所就讀專業或相近專業的訓練實際動手能力的實踐課程,分階段、分步驟實現畢業生就業需求與人才培養做到合理有效銜接。[3]另外,還要進一步加大實習(驗)動手能力提升環節的學習力度,加強學生技術思維和實踐能力理論與實踐性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高校要加大對專業實踐中心、實訓基地和企業實習基地的人財物的全面性建設投入,提高管理效率與能力,讓學生獲得高質量的實習實訓條件保障;讓有條件的企業和學校試行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或構建混合制二級學院,即企業根據自身的用工需求與學校實行聯合招生或招工、聯合培養或企業獨立培養。[3]
(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
以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技術能力水平和就業質量為核心,建立現代職業技術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完善學校、行業(企業)、協會、第三方機構和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其他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機制。教育部門加強督導和評估與績效考核。各類辦學主體則應建立和出臺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人才質量評價機制和管理制度,持續并深層次推進學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深度與廣度。另外,各類型、層次的學校也要定期開展辦學水平和專業教學質量的評估,著實推進學校教育質量的年度報告制度,積極支持教育主管部門或各類社會組織等官方或民間的第三方機構對學校的“產品”開展質量評價。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用人單位等社會主體作用,邀請他們參與畢業生就業質量、工作滿意度或幸福感等評價,形成適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質量評價機制。
(四)改進與提高教學技術與方法
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邀請企業專家或工匠參與專業建設,實現校企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方案,真實地將行業(企業)生產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規范和新理念納入專業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及課程標準中,加大學生實習實訓(動手操作能力提升)教學環節的比例。采用現代積極行動教學法、典型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等,在專業實習實訓過程中實施,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學中通過老師講解、師傅演示、學生模仿、崗位體驗四個環節,讓學生更全面或全方位地掌握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操作技巧。班級設置為小班教學(30-45人)。具體步驟為——講解:講解知識點或核心問題的全部內容,講解要點過程中適度提問;演示:示范問題解決全過程,在知識或操作的重點和難點上要放慢速度,實施過程中多次示范;模仿:根據教師(師傅)的示范練習,由學生在教師(師傅)的指導下進行模仿試做,讓學生理解,弄懂道理;體驗:充分練習課堂知識點和操作點,分析總結,在實訓室或模擬工位上體驗理論知識,達到糾正錯誤。如此反復操作,讓學生通過多環節認真學習與多過程的嚴格訓練,鑄造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成為企業青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唐林偉.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樣態與超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9(02):61-66.
[2]中國政府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EB/OL].http://www.gov.cn.2019-2-13.
[3]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教發[2014]6號)[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406/t20140623_170737.html.2014-06-23.
[4]李強.職業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7.
[5]程宜康.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新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6.
[6]百度知道.如何建立現代化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D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46268530808103692.html.2016-7-24.
[7]劉偉偉.德國職業教育“立交橋”體系及其借鑒意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8]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EB/OL].http://www.gov.cn.2014-6-22.
[9]曹曄.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幾點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5(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