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梁怡
天氣晴朗,陽光和煦,美麗的春天,除了到處都是花紅柳綠、鳥鳴蟲叫外,還有一大片一大片綠幽幽的稻田為大地增添了一抹翠綠的色彩,微風輕拂就能掀起一層稻浪的秧尖,勁斗有力挺得筆直的秧稈,像刀片一樣能劃出指頭血的葉片——不僅能勾起我童年的美好回憶,更讓我想起兒時插秧的情景。
水稻秧是要經過兩次分插才能實現豐收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灑谷種,培育小秧苗,待長到一寸長的時候,就把水田犁好,鏟出小秧苗分根插種。由于第一道小秧根細,體積小,大人拿不上手,我們這些身量小的孩子們就有了用武之地,成為插小秧的高手。我們這群小學生在這個季節里是最受歡迎的,一家家的都弄好吃的請我們去插秧,請不到還會著急。哪家弄的肉多,哪家的鴨蛋大,都會成為我們回家后的談資。當然,首先要保證自家的秧苗插好了才會去別家,而且還是要好的同學才請得動喲!
記得有一次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到十幾里外的一個同學家里去幫忙插秧,受到了同學家的熱情款待。同學的父親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姐妹多、田地也多,家庭條件還算好,家里弄的鴨蛋個大,臘肉、新鮮肉一應俱全,十幾個小學生一起動手,一天的工夫,水田里成行的小苗就像小星星似地灑滿田間,大人們都笑得合不攏嘴了,我們也真把自己當作小功臣,毫不客氣地用小手剝蛋,大口吃肉,和同學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天,整晚整晚都可以不睡覺,那個場景現在想起來嘴角都止不住上揚。
過一段時間,小秧苗就長到了近一尺高的中段苗,到那時又要從水田里拔起來分成一株一株的重新插上一遍,這兩道插的工序是水稻重要的程序,每道插秧都是有技術含量的,一般插第二道秧是成年勞動力做的事兒,要插得深,插得穩,而且保持一定距離,成排成行,加上水田肥沃的土壤,就會長出飽滿的稻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