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濤,華 杉
(湖北省地質局武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湖北 武漢 430051)
我國在金礦產的發展方面有很大的進步,但是礦產資源和其他普通資源不同,我國由于地域覆蓋面積大,在基本數據統計掌握上還有欠缺,部分尾礦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1]。金礦資源對于國家是一種戰略資源,它側面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金礦資源還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用盡后無法恢復,現階段探明的金礦床儲量也逐漸減少,找礦難度在增大,社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尋找后備礦產資源和預測成礦區域,是相關研究人員難以逃避的現實問題,也是一份必須履行的責任。我國金礦資源的保障程度還不夠,尋找金礦資源形勢嚴峻,為了保護我國金礦資源,有效利用前人的探索結果結合現今的科技手段進行深入研究是一個大的方向。
地球化學異常評價找礦中區域地質異常信息的識別,地球化學背景值和異常下限的確定,成礦區域的圈定等,是研究者們分析探索的主要問題,是推動金礦床勘查進展的重要途徑[4]。
列舉近些年來我國發現的金礦床情況,黑龍江省某一礦區通過物探,化探等多方面分析,北部區域發現金元素化學異常,化學異常規模大,區內斷裂層走勢傾向南,傾角63°左右。金元素含量異常明顯,集聚性較強,后天增加的作用明顯,異常值與斷層有緊密關系[3]。
青海省某礦區地球化學異常評價分析得出的金元素成礦異常分布圖和金礦床的分布區域相似度極高,同時和該地區的成礦類型異常分布也成對應關系。山東省某區域金元素異常,異常分布在區域西北部,異常強度高,規模大,異常點大部分屬于較強異常,異常點連續性好,處于斷裂帶上盤。由此可以類比得出金礦床地球化學異常評價成礦預測的地質特征的結論,圈出一些可能成礦的區域。
地球化學異常評價可以分析一片區域內金(Au)元素的含量和地球化學背景區有顯著差異的部分,異常區域包括金元素集中區,和金元素貧乏區。異常區域的Au元素的值高于地球化學背景區,這種異常是正異常,本文提到的異常泛指正異常。異常下限表示區分異常區和地球化學背景區的臨界點,大于或等于這個值表示屬于異常區,小于這個值則屬于地球化學背景區,公式如下 :


計算公式(2),(3)中n 表示的是參與統計的數據個數,Ci代表第i個樣品的含量值。
由前文金礦床地球化學異常評價與成礦預測典型實例的地質特征等可分析區域是否有金礦床的成礦潛力,鎖定區域進行樣品采集。樣品按照位置布設圖進行采集,如若有設計點和實地不相符的特殊情況,按采樣位置的分布原則根據實地情況進行合理的更改,標注好原因。取樣時,去掉外面的部分,盡量避開污染的影響[5]。根據金元素異常下限的計算值進行計算處理,對得出的大量數據進行網格化處理,對不規律分布的離散數據進行內插值處理,盡最大可能保持收集到的數據空間數據特征,最后生成規則的網格距離分布,進行異常區域圈定,按照異常下限值得倍數進行異常區域濃度劃分,按濃度劃分進行異常編號。
列舉國內通過地球化學異常評價預測出的金礦床的典型實例。甘肅省礦區一地址在西山的中北部,由礦區地球化學異常評價分析如下圖所示。由地球化學異常評價分析圖中可以看出Au元素的分布形態,圈出了大概的成礦預測遠景區域,這個區域Au元素異常,異常形態呈橢圓形[2]。

圖1 礦區地球化學異常評價分析圖
此處的地球化學異常和地層走向基本一致,異常區域的位置與此區域的斷裂方向一致,異常區域是由持續不斷的擠壓造成的。
甘肅省礦區二有金元素地球化學異常,巖漿地帶金豐度為53×10-9,最高可達到15×10-9,成礦溶液由于在沉積成巖過程中海下噴溢已初步富集,之后的活動使金元素活動巖石發生蝕變,在大氣水循環的作用下成為金元素富集區。
內蒙古某一區域多元素異常,地球化學異常評價分析出三個成礦區域,異常點數三十三個,異常形態為不規則橢圓形分布,且金元素異常范圍較大,濃度分帶明顯。
海南省某礦區Au元素化學異常,異常下限是1.85×10-9,有127個測試點的值大于異常下限,元素異常點分布比較分散,在礦區的西北部呈片狀分布。
通過國內實例情況可以看出,地球化學異常評價對金礦床進行成礦預測的可行性很高。
本文提出的預測優勢是采用科技手段,用地球化學異常評價對金礦床進行成礦預測,為成礦預測提供更多可能性。在整個成礦預測過程中,對結果的影響因素眾多,要保證每一個環節的精確度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希望將來在金礦床的成礦預測過程中能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對每個環節進行智能化研究,提高礦產勘查的安全性,為金礦床預測提高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