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祥,王立峰
(1.武漢大學 黨內法規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430072;2.吉林大學 行政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以下簡稱《監察法》)賦予監察委員會的一項監察職能,在監察職能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監察委員會第一項職責就是‘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1]基于廉政教育在我國預防腐敗戰略中的重要作用,趙樂際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工作報告中強調:“發揮黨性教育和政德教化功能……組織各地區各部門廣泛開展警示教育,強化查處一案、警示一片、規范一方的治本作用?!盵2]與監察委員會開展靈活多樣的廉政教育活動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目前學術界對監察委員會的廉政教育職能尚缺乏全面系統的專門研究。鑒于此,本文將監察委員會的廉政教育職能作為研究對象,借鑒結構功能主義等理論資源,在揭示監察委員會廉政教育職能的設置依據與實施主體的基礎上,以羅伯特·克利特加德(Robert Klitgoard)提出的腐敗動機公式作為分析基礎,進一步闡釋監察委員會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這一正一反兩種廉政教育職能在預防腐敗中的具體作用,以期深化現有監察委員會廉政教育職能研究。
《監察法》第二章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監察委員會履行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這一監察職能?;厮荨侗O察法》的立法過程來看,起初廉政教育職能并未出現在《監察法(草案)》之中,《監察法》將廉政教育職能納入監察職能體系之中并賦予其重要的地位,既參考了世界范圍內反腐敗法律關于反腐敗機構職能設置的常見做法,也吸收了我國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廉政教育的重要論述,更適應了監察委員會在腐敗存量日益減少的情況下重點預防腐敗的現實需要。
基于對權力濫用規律的普遍認識,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反腐敗法律在設置反腐敗機構職能時存在一些共性特征?!皬娜澜绶秶鷣砜矗逃毮苁呛芏鄧液偷貐^的反腐敗機構具備的一項共性反腐敗職能,承擔著培育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念、政治生態與社會氛圍的重要使命?!盵3]反腐敗機構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屬于一種“價值導向的預防腐敗策略”,意在通過組織社會化或專門的廉政教育等手段,使公職人員習得一種行政倫理規范,以確保他們在運用公共權力時能夠做出符合社會倫理規范的決定[4]。對公職人員乃至社會公眾開展廉政教育,見諸《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以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反腐敗法律對反腐敗機構的職能設置之中(具體內容參見表1)。《監察法》賦予監察委員會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這一監察職能,符合國外和國內港澳地區反腐敗機構職能設置的常見做法。
從歷史的維度看,受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內外因關系的辯證認識的影響,我國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強調改造公職人員的主觀世界的重要性,將公職人員的理想信念缺失和思想道德蛻化視為公權力腐敗的主觀誘因,強調開展廉政教育來抑制公職人員的腐敗動機?;诖朔N對權力腐敗的思想認識根源的深刻認識,“道德教育和說教一直是中國共產黨反腐敗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5]120。對廉政教育的強調,見諸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之中。毛澤東強調將思想政治教育和懲辦典型案件結合起來,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6]829-830的廉政教育方針。針對黨內存在的腐敗問題,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主要通過兩個手段來解決,一個是教育,一個是法律?!盵7]148在相近的意義上,江澤民同志也指出:“懲治腐敗,要作為一個系統來抓,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持之以恒;最基本的,要靠教育,靠法制?!盵8]1882012 年,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盵9]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著廉政教育的重要性、構成內容與現實作用等議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具體內容參見表2),為《監察法》將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確立為監察委員會的一項重要監察職能奠定了思想認識基礎。

表1 世界范圍內反腐敗機構的廉政教育職能設置一覽表
2017 年6 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監察法(草案)》,按照《監察法(草案)》第十五條至第十八條的規定,監察委員會的職能主要包括監督、調查和處置三項,并不包含廉政教育職能。同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在中國人大網正式公布《監察法(草案)》,并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在此期間,有專家學者提出,“監察委員會的監督、調查、處置三項職能大部分做的都是事后懲治的工作,沒有有效的事前預防措施”[10]。這種重懲治輕預防的監察職能設置格局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11]385的反腐敗方針是不匹配的。鑒于此,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注重預防”的反腐敗方針,一些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建議從預防腐敗的角度賦予監察委員會對公職人員進行廉政教育這一監察職能。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真聽取了上述建議,在正式通過的《監察法》第二章第十一條中賦予監察委員會廉政教育職能,為實現《監察法》第一章第六條確立的“構建不想腐的有效機制”這一預防腐敗目標奠定職能基礎。

表2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廉政教育的重要論述一覽表①
在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看來,機構是履行職能的載體,“許多現代的社會結構都具有結構高度分化的特征,結構內出現的每個角色都是專門從事不同的任務的”[12]62。監察委員會作為一個新創設的國家反腐敗機構,也具有內部結構高度分化與職能設置日益專業化的特征。根據2019 年1 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布的機構設置方案,其下設機構主要分成下設職能部門、派駐紀檢監察組和直屬單位三大類,其中下設職能部門又進一步劃分為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監督檢查室、審查調查室、黨風政風監督室和案件監督管理室等若干類。對監察委員會廉政教育職能的實施主體開展精細化研究,需要深入到其下設機構之中,唯有如此才能準確揭示監察委員會履行廉政教育職能的組織支撐。
宣傳部是監察委員會下設一個重要的職能部門,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之前其“前身”是“宣教室”。2014 年中央紀委監察部內設機構改革之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大多將“宣教室”改名為“宣傳部”,宣傳部在強調廉政文化宣傳的同時,仍保留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的傳統職能。
第一,從職能設置來看,宣傳部既是維持監察委員會運行必不可少的支持類機構,“又是直接履行廉政教育職能的業務類機構”[13],承擔對公職人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這正反兩項廉政教育職能。四川省監察委員會宣傳部主任謝輝介紹:“宣傳部除承擔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和廉政文化工作外,還負責全省紀檢監察系統電教及網絡維護、信息化建設等工作,業務繁多?!盵14]由此可見,宣傳部既是履行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和廉政文化傳播等廉政教育職能的業務類機構,也是履行網絡維護、信息化建設等日常輔助行政職能的支持類機構。宣傳部對公職人員開展的廉政教育內容豐富多樣,“既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宣傳先進模范人物的正面教育,也包括通過公布‘老虎’、‘蒼蠅’的反面典型材料對公職人員進行警示和預防腐敗的教育”[15]28。
第二,從履職方式來看,宣傳部在實踐中探索出開展正面典型宣傳、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和正反面典型對比教育等靈活多樣的廉政教育形式。首先,正面典型對公職人員具有榜樣示范和價值引導作用,四川省達州市監察委員會和黑龍江省大慶市監察委員會分別將本地區的小學教師蘇正斌和石油工人王進喜樹立為正面典型,號召公職人員學習其敬業奉獻、艱苦樸素、大公無私等優秀道德品質。其次,為履行對公職人員的警示教育職能,宣傳部在實踐中探索出發放落馬官員懺悔錄、制作警示教育專題片、結合典型案件召開干部警示教育大會等靈活多樣的警示教育形式。以天津市為例,“天津市監察委員會先后采取舉辦‘利劍高懸 警鐘長鳴’警示教育主題展覽、充分利用審查調查對象的《懺悔書》《廉政家書》《黨風廉政建言書》等‘六書六報告’開展警示教育、利用公職人員身邊的典型案例拍攝警示教育片等舉措,以提高警示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16]。再次,宣傳部還注重通過開展正反面典型對比宣傳,使公職人員樹榜樣、知底線。早在2014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注重對比宣傳,既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又發揮反面典型警示震懾作用。”[17]正反面對比宣傳在四川省監察委員會宣傳部探索的“一書,兩片,兩基地”廉政教育模式中體現得較為明顯。“‘一書’是指四川省紀委監委宣傳部編輯出版的《懺悔實錄》;‘兩片’是指警示教育片和形象宣傳片;‘兩基地’,即法紀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基地,前者主要是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后者是以文化人、正面引導”[14]。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之前,紀檢監察機關下設的紀檢監察室行使執紀監督權和審查調查權,權力過于集中無形之中增加了權力濫用的風險。針對此問題,組織管理學家提出的解決路徑是,“對各職能部門的職責進行進一步的劃分,使每個人得以集中從事某些類型的工作”[18]305-306。借鑒此種方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之后,地級市以上監察委員會普遍采取監督檢查與審查調查機構分設、職能分離的機構設置模式,審查調查室成為監察委員會一個獨立而重要的內設職能部門。警示教育就是監察委員會以反面典型案件和反面典型人物為依托,對公職人員開展的一種以人為鑒、以案為鑒的反面教育活動。審查調查室查處的典型違紀違法案件可以轉化為對公職人員開展警示教育的寶貴的教育資源,這為其履行警示教育職能提供了可行性。
第一,從職能設置來看,警示教育職能是審查調查室一項重要的衍生性職能,是對其審查調查職能的拓展和深化?!吨袊伯a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審查調查部門主要負責對涉嫌嚴重違紀或者職務違法、職務犯罪問題線索進行初步核實和立案審查調查。”據此來看,審查調查室的法定職能簡單來說就是查辦案件。然而,審查調查室并不是純粹的“辦案部門”,它還承擔對公職人員開展警示教育這一重要職能,原因如下:一方面,《監察法》第一章第五條規定的“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監察原則要求審查調查室承擔對公職人員的警示教育職能。審查調查室開展的反腐敗工作絕不僅僅是查處個案,通常還包括將其查處的典型違紀違法案件轉化為警示教育的寶貴資源,以發揮“查處一案,教育一方”的反腐敗治本功能。另一方面,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之前,檢察院預防職務犯罪部門是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為依托對公職人員開展警示教育活動的重要機構,組織公職人員旁聽法庭審判和參觀監獄是其開展警示教育的常見方式。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之后,基于職能相近、工作銜接和提高辦案質量等現實考慮,檢察院預防職務犯罪部門的相當一部分職能和人員被整合至監察委員會下設的審查調查室之中,這為審查調查室履行警示教育職能奠定了職能基礎和組織基礎。
第二,從履職方式來看,發放落馬官員懺悔錄、召開違紀違法案件專題民主生活會和召開警示教育大會是審查調查室對公職人員開展警示教育的常見方式。審查調查室開展警示教育的鮮活素材通常來源于自己查辦的違紀違法案件,組織落馬官員撰寫懺悔錄和以違紀違法案件為基礎制作警示教育片是審查調查室開展警示教育的兩種常見方式。不僅如此,審查調查室通常還會以本地區查辦的重大違紀違法案件為依托,組織發案單位及其所在系統的公職人員召開干部警示教育大會,以起到“查處一案,教育一方”的效果。以吉林省為例,吉林省發生吉林省紀委原副書記、省監委原副主任邱大明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以后,吉林省紀委監委于2018年12月28日召開全省紀檢監察系統警示教育電視電話會議,在通報案情的同時,還對在全省紀檢監察系統開展“四對照四檢查”專題警示教育活動做出部署[19]。
派駐紀檢監察組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組織延伸,《監察法》第二章第十二條為監察委員會向監察對象所在單位派駐(派出)監察機構、監察專員提供法律依據。在紀檢監察機關合署辦公體制下,監察委員會派駐(派出)的監察機構、監察專員通常與同級黨的紀檢機關派出的紀檢組、紀工委等機構合署辦公,統稱為派駐紀檢監察組,履行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兩項職能。
第一,從職能設置的角度看,派駐紀檢監察組通常履行對駐在部門公職人員開展警示教育的職能。關于派駐紀檢監察組的職能設置,《監察法》第二章第十三條規定:“派駐或者派出的監察機構、監察專員根據授權,按照管理權限依法對公職人員進行監督,提出監察建議,依法對公職人員進行調查、處置。”由此來看,派駐紀檢監察組可以根據監察委員會的授權和干部管理權限依法履行監督、調查和處置三項監察職權。經過監察委員會的授權,派駐紀檢監察組享有對駐在部門發生的輕微違紀違法案件的調查權限,使得它能夠像審查調查室那樣以調查權為載體,以駐在部門發生的典型違紀違法案件為依托組織開展以案說紀、以案釋法和以案施教等警示教育活動。
第二,從履職方式來看,與駐在部門黨組聯合舉辦警示教育專題展覽、聯合制作警示教育專題片成為派駐紀檢監察組對駐在部門公職人員開展警示教育的常見方式。在警示教育實踐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向中央和國家機關派出的派駐紀檢監察組通常以其查處的駐在部門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為依托,與駐在部門黨組聯合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在中央和國家機關警示教育全覆蓋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舉例而言,“在公安部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公安部紀檢監察組仔細篩選全國公安機關發生的110 個典型案例,不僅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舉辦警示教育展覽,而且還以近年公安系統發生的典型案例為素材,聯合有關地方公安紀檢組織,攝制了30部《警鐘》系列警示教育片,將其作為對各級公安機關和民警開展警示教育的重要素材”[20]。無獨有偶,2018年11月,民政部黨組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民政部紀檢監察組也對聯合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做出重要部署,要求創新警示教育的方式和載體,通過組織駐在部門公職人員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教育基地、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等多種方式,增強警示教育的效果。
“廉政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以預防腐敗為出發點的。”[21]272關于廉政教育職能在預防腐敗中的作用,目前廉政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廉政教育主要針對的對象是腐敗動機,其目標是通過抑制公職人員的腐敗動機,消除權力腐敗發生的內在誘因。雖然該理論解釋具有一定的啟發性,但是未免太過抽象和籠統,既沒有對監察委員會的廉政教育職能進行類型學劃分,也沒有深入揭示監察委員會正反兩項廉政教育職能抑制腐敗動機的作用機理。就腐敗動機的影響因素而言,著名腐敗研究專家羅伯特·克利特加德提出“腐敗動機=賄賂-道德損失-(被發現和被制裁的機會×所受處罰)>薪金+廉潔的道德滿足感”[22]83這一腐敗動機公式,被廉政學界廣泛使用?;诖?,本文將監察委員會的正反兩項廉政教育職能與腐敗動機的各個影響因素有機勾連起來,力求分別揭示監察委員會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這一正一反兩種廉政教育職能在預防腐敗中的具體作用。
廉政教育是構筑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的根本途徑[23],監察委員會意在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公職人員自覺抑制其腐敗動機,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在上述腐敗動機公式中,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影響的因素是賄賂的自我滿足效用和公職人員的廉潔的道德滿足感,這兩者分別是公職人員的預期腐敗收益和預期腐敗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監察委員會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導致公職人員高估廉潔的道德滿足感這一預期腐敗成本并低估賄賂的效用這一預期腐敗收益時,公職人員就更可能會因為預期腐敗成本變高且預期腐敗收益下降而選擇抑制自己的腐敗動機,從而增強其不想腐的自覺。
第一,從思想道德教育對預期腐敗收益的影響來看,監察委員會對公職人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意在提升公職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行政倫理水平,改變公職人員的偏好層次,使其低估賄賂的效用,進而達到使公職人員低估預期腐敗收益的效果。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腐敗動機往往產生于人的各種現實需求,在多層次需求體系之中公職人員對生理需求和不當的社會交往需求的過分強調和加權賦值,是導致他們滋生腐敗動機并實施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腐敗行為的內在根源。公職人員偏好于何種層次的需求、滿足這些需求的緊迫性和程度如何、采取何種途徑來滿足這些需求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職人員自身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影響。正如有學者所說:“根據經濟人假設,人們是在不斷地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效用取決于人們的偏好體系,最終導源于價值觀和道德觀的不同。”[24]“需要是個可變量,可以通過高尚的理想、信念、價值觀予以引導,避免需要的非理性發展?!盵25]48監察委員會對公職人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是改變公職人員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一個主要途徑。從思想道德教育對公職人員收取賄賂的效用滿足程度的影響來看,監察委員會在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時,通常會按照需求的重要性和社會價值的大小,對公職人員的需求偏好層次按照自我實現需求、正當合理的社會交往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的順序由高到低重新進行排序。該舉措容易促使公職人員將生理需求和人際交往需求的滿足程度和滿足方式分別控制在必要、適度和合理、合法的限度之內,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利用公共權力為民造福之上,從而達到引導公職人員低估賄賂的效用滿足程度的效果。
第二,從思想道德教育對預期腐敗成本的影響來看,廉潔的道德滿足感是預期腐敗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監察委員會在對公職人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時,側重于通過開展正面典型宣傳報道、授予榮譽稱號等方式培養公職人員的廉潔的道德滿足感,引導整個社會形成“廉潔光榮、貪污可恥”的整體氛圍,使公職人員因為廉潔的道德滿足感升高而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暗赖率且环N內在的力量,它從內心深處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選擇,具有先發性優勢?!盵26]260公職人員的廉潔的道德滿足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監察委員會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的影響。監察委員會在對公職人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時,牢牢抓住行政倫理、職業道德等教育內容,立足于將廉潔從政、清正不阿、公私分明等倫理道德要求從公職人員的政德轉變為受到社會公眾認可和贊譽的社會公德。監察委員會通過開展正面典型宣傳報道、授予榮譽稱號、評獎評優等一系列途徑,做好描繪和歌頌中國清廉人物、講好中國清廉故事等大量扎實細致的廉政宣傳教育工作,著力提升公職人員乃至社會公眾的廉潔的道德滿足感。當公職人員廉潔的道德滿足感非常強烈時,“政府官員即使遇到制度漏洞,有腐敗機會時,也會選擇潔身自好,廉潔從政”[25]103。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公職人員作為理性的個體,他們做出廉潔或腐敗的個人決策,主要取決于他們對預期腐敗收益和預期腐敗成本之間比值的理性算計。在監察委員會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的影響下,行賄者的賄賂對公職人員的效用滿足程度下降且公職人員的廉潔的道德滿足感上升,在這一降一升之中,公職人員從事腐敗行為的成本收益核算的結果就更加容易被改變,公職人員便會因為預期腐敗成本高于預期腐敗收益而選擇抑制其腐敗動機,從而發揮使公職人員不想腐的預防腐敗作用。
與思想道德教育側重于正面價值引導不同,警示教育是監察委員會以反面典型案件和反面典型人物為鏡鑒,將教育寓于懲戒與說理之中的一種反面廉政教育類型。警示教育對上述腐敗動機公式的影響主要發生在預期腐敗成本這一端,影響的是公職人員的腐敗的道德損失和腐敗行為被發現與被查處的機會這兩項預期腐敗成本。監察委員會的警示教育職能之所以具有預防腐敗的現實作用,正是因為警示教育提高了公職人員對腐敗的道德損失和腐敗行為被發現和查處的概率這兩項預期腐敗成本的估值,使公職人員因為預期腐敗成本太高而不敢從事腐敗行為。
第一,從警示教育對腐敗的道德損失的影響來看,監察委員會采取輿論曝光、編寫自我懺悔錄和播放自我懺悔視頻等多種方式,使違法亂紀分子接受社會輿論的譴責和個人良知的考問,使違法亂紀分子以及接受警示教育的公職人員進一步認識到腐敗的道德損失是如此之高,因為腐敗的道德損失太高而不敢從事腐敗行為。腐敗的道德損失是預期腐敗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盁o論是腐敗的個人還是腐敗的群體,都是社會關系中的人。”[27]47公職人員的腐敗的道德損失的大小除與他們自身的道德水平有關以外,通常還會受到社會輿論的道德譴責程度的影響。為發揮“不敢腐”的震懾作用,監察委員會不僅對違法亂紀分子進行輿論曝光,使落馬官員周圍的同事和朋友都了解其違紀違法事實并對其做出負面的評價,使他們在法定制裁解除之后也會遭受一定的輿論壓力,而且還會采取引導落馬官員撰寫懺悔錄等警示教育方式,引導落馬官員對自己的腐敗行為進行自我批判。2018年11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原主任鮑學全等四人的懺悔視頻,在懺悔視頻中四人聲淚俱下對自己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自我剖析和深刻懺悔。落馬官員自我懺悔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們對其道德良知進行自我考問和自我批判的過程。上述舉措使違法亂紀分子和接受警示教育的公職人員受到很大的觸動和震撼,讓其認識到一旦從事腐敗行為就會在被查處之后付出巨大的道德成本,不僅要接受社會輿論的譴責,而且還要受到自我良知的考問。公職人員對腐敗的道德損失這一數值的高估,會使他們做出預期腐敗成本升高這一判斷,促使他們因為預期腐敗成本升高而不敢從事腐敗行為。
第二,從警示教育對腐敗行為被發現和查處的概率的影響來看,監察委員會利用“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警示教育模式,及時和大量地公布與警示教育對象處于相同地區、相同級別和相同崗位的公職人員發生的違法亂紀案件,使公職人員高估本地區、本職級和本崗位的公職人員從事腐敗行為被發現和查處的概率,促使他們因為預期腐敗成本提高而不敢從事腐敗行為。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公職人員產生腐敗動機的主要原因是其基于經濟人理性所做出的預期腐敗收益高于預期腐敗成本的判斷。在預期腐敗收益相對穩定和明確的情況下,改變公職人員對預期腐敗成本的估值是影響其行為選擇的關鍵。腐敗行為被發現和查處的概率是公職人員的預期腐敗成本的關鍵組成部分,常被稱為腐敗黑數。由于腐敗行為的隱蔽性、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限制,腐敗黑數總是客觀存在并且難以準確判斷的,因此“腐敗行為被發現和查處的概率只是行為人的主觀估算值”[28]。由于某一地區、部門和單位的公職人員無法掌握全國范圍內的全局信息,所以他們對腐敗行為被發現和查處的概率這一數值的估計主要是基于他們對本地區、本部門和本單位的腐敗案件存量和腐敗行為查處情況的判斷。針對這種情況,監察委員會采取“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警示教育模式,注意警示教育內容與受教育對象之間的匹配度,及時、大量地公布與警示教育對象處于同一地區、同一部門和同一崗位的公職人員發生的腐敗案件。這種受教育對象與廉政教育內容之間精確匹配的警示教育模式,恰恰有助于提高公職人員對本地區、本部門和本崗位的公職人員從事腐敗行為被發現和查處的概率這一數值的估值。“在公職人員廉潔/腐敗選擇的成本—收益分析中,腐敗行為被查處概率作為系數,其對于結果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盵31]公職人員對腐敗行為被發現和查處的概率的高估,會促使他們因為預期腐敗成本上升而不敢從事腐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