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龍英
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就要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在6歲以前,還需要繼續接種其他疫苗。一些家長往往會產生疑惑,幼兒為什么需要打這么多針疫苗?疫苗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及健康到底有什么作用?這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人們在與外界環境的接觸中,細菌、病原體、病毒從呼吸道和其他途徑進入人體致使患病機率增加。新生兒的機體尚未發育成熟,免疫系統難以抵抗外界病原體的侵害,在吃、喝、排泄、呼吸的過程中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襲,這給寶寶的生長發育帶來威脅。因此疫苗接種工作從嬰幼兒時期就應受到重視,疫苗接種能夠為人體構筑免疫防御屏障,抵御細菌、病原體、病毒的入侵,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在過去,黑死病、天花等傳染疾病帶走了無數人的生命,這類傳染疾病具有傳播迅速、致死率高等特點。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人類一直在與疾病做斗爭。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疫苗的發明讓一些傳染病銷聲匿跡。例如天花,天花是一種烈性傳染病,該病在兒童中傳染率極高,在16~18世紀,超過60%的全球人口遭受天花的威脅,直至牛痘疫苗的出現。1976年,全球推行天花疫苗接種。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根除天花。小兒麻痹癥高發于1~6歲兒童,該病可通過食物、水、感染者傳播,小兒麻痹癥給兒童帶來夭折風險的同時,還會引發吸入性肺炎、肺不張、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縮等并發癥,患兒即便活下來也會終身殘疾。接種疫苗實現了對小兒麻痹癥的預防及控制,是目前預防該病最有效且最經濟的辦法,由此可見疫苗在疾病預防方面的巨大作用。
疫苗對傳染性疾病具有控制和消滅的作用,除了牛痘疫苗之外,臨床上有越來越多的疫苗被投入使用,為新生兒乃至成人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而疫苗在人體又是如何作用的呢?這就要說到免疫系統了。
免疫系統具有免疫監視、防御、調控的作用,可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在某種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免疫系統將識別該病菌并產生抗體,抵抗細菌或病毒的感染。人體再次接觸到同種病菌時,免疫系統將抵抗其對人體的侵害。例如得過水痘的人,不會再次被傳染上水痘。疫苗便是借助這一原理,疫苗通過對細菌、病毒及其代謝產物進行人工減毒、滅活、基因重組,制成主動免疫制劑,注射后不具致病力的病原微生物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當病原微生物再次侵入時,免疫系統生成抗體。部分家長對疫苗缺乏認知,認為疫苗接種具有危險性,拒接接種。事實上,病原微生物經減毒、滅活、基因重組后已經失去致病力。在我國,第一類疫苗由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因此疫苗接種是抵抗疾病最有效且經濟的方式。
第一類疫苗稱為計劃內免疫疫苗,也是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新生兒在出生后應當接種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共11種疫苗,成人接種的第一類疫苗有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鉤體疫苗。卡介苗能夠增強機體對結核的抵抗力,預防結核病,寶寶在接種卡介苗后兩周,局部出現紅腫浸潤形成小潰瘍,這是正常反應,家長無需過度擔憂,小潰瘍在后續會結痂,家長需保持接種部位清潔避免感染。乙肝疫苗是用于預防乙型肝炎的特殊疫苗,正常新生兒及體重大于2kg的早產兒在出生24小時內需接種,乙肝疫苗需接種三次方可有效,通常在1月、6月齡還需接種第二、三針,乙肝疫苗在體內可存在5年左右,后續需再次注射,有的人對乙肝疫苗無應答或應答弱,需提高疫苗接種劑量和增加接種針次改善抗體應答水平。小兒麻痹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新生兒在出生后第2、3、4月口服1粒可強化對小兒麻痹癥的抵抗力,對牛乳制品過敏的寶寶可服液體疫苗。
總而言之,疫苗作為預防接種的生物制品,為人們的疾病預防貢獻了巨大作用。希望家長們能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進行疫苗接種。
(作者單位: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