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蘭
孩子年齡小,抵抗力弱,在季節更替的時候很容易發生腹瀉,嚴重時則會出現脫水的現象,所以新手媽媽們千萬不能大意。寶寶一旦出現腹瀉,就要及時就醫或者做適當的家庭護理。
寶寶腹瀉時,往往會伴隨著嘔吐的出現,大便次數會增多,一天在3次以上,大便稀薄或呈水樣;感染性腹瀉,寶寶常常伴有發燒的癥狀;此外,腹瀉時寶寶也會出現情緒低落、食欲不振、精神狀態不佳的現象。腹瀉的病因很多,對癥下藥才能對癥下藥、有效地治療腹瀉,但是大部分家長對此并不是很了解,下面對小兒腹瀉進行詳細的介紹。
下面我們來了解小兒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1.小兒發育沒有完全成熟,神經系統調節功能差,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容易發生腸道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2.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夠完善,消化酶分泌少,所以,腹部受涼、喂養不當,如吃得太多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短期飲食變化太多等,都可發生腹瀉。小兒腹瀉也可由于食物過敏、氣候變化、腸道內雙糖酶缺乏引起,這種情況引起的腹瀉應調整飲食,如果是對牛奶過敏,就應該換個品牌試試,或者換成米粉之類的試試。
3.小兒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疾病常可伴隨著腹瀉的出現。也可由病毒(以輪狀病毒為最多)、細菌、寄生蟲等感染腸道后引起腹瀉。
知道寶寶腹瀉原因后,我們要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及時治療,做到對癥下藥,此外對于治療方法的選擇也要慎重認真,家長切不可馬虎。
首先,家里常備一些小兒腹瀉的常用藥,以便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比如腸道菌群調節劑,媽咪愛、貝芬達等。可調節腸內微生物紊亂,對腸內的益生菌加以補充和保護從而緩解腹瀉的癥狀;吸附劑,如思密達。腹瀉時可對消化道黏膜有破損作用,而吸附劑類藥物能夠對消化道黏膜起到修復作用,同時還能有效地清除引起腹瀉的各種病毒和細菌,是一種藥效較強的常用藥;外用貼敷,如丁桂兒臍貼,其主要是由中藥成分構成,不經消化道的吸收可減少藥物的副作用。以上幾種藥均是緩解小兒腹瀉的常用藥。
其次,針對不同的病因要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若是感染性腹瀉,并伴有發燒的癥狀,則要考慮是否由病毒或細菌引起。寶寶一定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服用相應的抗生素。不過小兒腹瀉一般不建議使用抗生素治療,會加重腸道反應、加劇腹瀉。此外,腹瀉嚴重時還可能引起電解質紊亂,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小兒液體的攝入,及時對小兒腹瀉進行補液治療。寶寶開始腹瀉時,家長就要多給寶寶喂水,以防腹瀉引起的脫水癥狀。如果寶寶嘔吐比較嚴重且已經出現了脫水的癥狀,則要根據癥狀的輕重,采用口服補液鹽(含有適量的氯化鈉、小蘇打、氯化鉀及葡萄糖)來糾正腹瀉引起的電解質紊亂。如果寶寶腹瀉時間過長、脫水較嚴重就必須采取靜脈滴注的方法來快速補充電解溶液。
以上是小兒腹瀉常見的治療方法,但事實上,小兒腹瀉并沒有特效藥。所以治療小兒腹瀉應該以護理為主,并適當地采用藥物來控制病情的進展。要積極對腹瀉產生的脫水,酸中毒等并發癥進行預防和治療。小兒腹瀉雖說是常見病,但寶寶一旦生病對身體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生活中,特別是季節更替、晝夜溫差大時,要以積極預防為主加強對寶寶的日常護理。那么,我們平時要如何預防寶寶腹瀉的發生呢?
寶寶盡量選擇母乳喂養。母乳中含有小兒所需要的各種消化酶和抗體,可有效預防小兒腹瀉;各種營養成分也比牛乳或奶粉更易于小兒的消化和吸;而且母乳經濟衛生、安全方便。其次,奶瓶容易滋生細菌,寶寶使用后會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所以放棄奶瓶改用碗勺喂奶可有效減少腹瀉的概率。此外,寶寶的衣物也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既要避免過熱,也要注意腹部保暖。寶寶夜晚睡覺時要避免腹部受涼,著涼后腸蠕動會加快,容易引起腹瀉。最后,還可以通過口服疫苗來預防小兒腹瀉的發生。
通過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小兒腹瀉的知識已經有所了解。如果寶寶出現了腹瀉,家長一定要及時就醫,找出病因,對癥治療,同時日常生活的飲食也應以清淡為主,多喝水,相信孩子的病情很快會得到控制,能夠早日康復。
(作者單位: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