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迪
作為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梅毒不僅傳染性強,而且具有發病率高、危害性大等特點,可侵犯患者全身各組織器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當前,孕產婦梅毒感染依舊是全球所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同時也是導致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發生的直接原因。如果未能進行有效的檢測和預防,則會嚴重危害新生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先天性梅毒作為一種可預防的疾病,如果能夠及早篩查、早治療是可以消除的。本文總結了常見的新生兒先天性梅毒檢測與預防的方法,期待為臨床診斷新生兒先天性梅毒提供依據。
(一)TP病原學檢測
作為一種傳統的梅毒篩選方法,TP病原學檢測對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檢測具有一定價值。具體來看,由于兔睪丸感染試驗的時間較長,而且花費相對較高,所以當前還未進行廣泛的應用;采用暗視野顯微鏡法,盡管能夠直接觀察到早期患兒皮膚黏膜破損處的TP,而且操作相對簡單,但是陰性檢測也無法排除先天性梅毒感染的可能性;采用TP熒光免疫染色法,可直接觀察到病原體,但是也不能排除先天性梅毒感染的可能性;而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技術,不僅能夠檢測傳統方法檢測不到的病原體,還能確定新生兒血液中的活性TP,對先天性梅毒的判斷及預后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生兒梅毒血清學檢測
對新生兒進行先天性梅毒檢測,還可以應用新生兒梅毒血清學檢測的方式進行判斷,常見的有非TP抗原血清學試驗、TP抗原血清學試驗、檢測新生兒的TPGIgM抗體、FTA-ABS-19S-IgM、TP-IgM-WB以及TP-IgM-ELISA等具體方法。盡管這些方法都能在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診斷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最后一種方法尚不能應用于臨床診斷中。
(三)新生兒腦脊液中的 TP-IgM 檢測
對出現了神經性梅毒的新生兒,同樣可以通過檢測腦脊液的異常確定新生兒的具體情況。但這在新生兒中比較少見,對于無癥狀的先天性梅毒的診斷,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四)后續血清學的檢測
血清學檢測呈陽性的母親,在對胎兒進行檢測時,其檢測間隔的時間應在2~3月的時間區間內,直到無反應性為止。當胎兒出生以后,如果經檢測發現其IgM呈陽性反應,就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對新生兒進行適當治療。
(五)臍帶血與血清標本的檢測
在血清標本和臍帶血進行檢測時,由于血清標本假陽性率相對較低,且臍帶血很容易受到污染而導致假陽性情況的出現,所以對新生兒進行先天性梅毒檢測,建議采用血清標本的檢測方式。
在我國,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發生率相對較高,而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與孕產婦未接受產前保健有著密切的聯系,此外,孕產婦在進行產前保健時未對梅毒進行篩查,同樣也會使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發病率增長。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盡管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發生率相對較低,但也有一部分孕產婦不愿接受產前保健及篩查的情況。為了及時早發現并有效預防先天性梅毒,可通過分階段采取措施的方式加以預防,比如產前進行早期篩查,妊娠中晚期進行及時治療,以及在新生兒出生后進行精心管理等。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生兒先天性梅毒檢測的方法也逐漸得到完善和改進。盡管通過檢測能夠及時篩查先天性梅毒患兒,但是由于檢測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想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還要加強預防的意識普及。在面對孕產婦不愿接受產前保健,以及刻意隱瞞病史等情況,醫生要加強對孕產婦的健康宣傳教育,以便能夠引起孕產婦的重視,積極、主動接受梅毒的篩查,一旦發現病情,應立即接受治療。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