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芊扦
今天的晨間體鍛開始啦,我們在場地上為孩子們提供了若干張軟墊。孩子們在完成熱身后主動去把墊子整齊地鋪開,擺放在地上,孩子依次從起點開始爬,爬到結束,不斷重復著這個常規玩法。玩了沒多久,就有一些孩子興致寥寥相互打鬧起來,時不時還有孩子故意阻擋別人前進或者故意把拼好的墊子弄亂。
當孩子們把墊子拼成長條的時候,我問他們:“你們覺得長長的墊子像什么呢?”“像小河、像長長的橋……”孩子紛紛說出了不同的答案。當我把墊子分開放置,又問:“這樣擺放的墊子像什么呢?”“好像跟我媽媽手機里的游戲一樣,我們可以在上面跳來跳去。” 孩子們像是受到了啟發,他們的想法越來越多,開始三三兩兩地擺弄著墊子。有的孩子用墊子創設了“跳跳手機游戲”,有的孩子把墊子當成小河玩起了“送貨”的情境游戲……
孩子們的游戲很快豐富了起來,看到角落里有一張沒人要的剩余的墊子,我走過去拿起豎著靠在墻邊,機靈的小銘看到了豎起的墊子,說:“嗯,墊子還可以豎著放呢。”我馬上抓住機會:“如果把墊子豎起來擺放會有什么有趣的新玩法啊?”“墊子豎起來很像一堵墻。”幾個被吸引的男孩子商量一番,把墊子都豎了起來。我問小銘:“請問你們在玩什么游戲呢?看起來好好玩。”小銘回答道:“老師,我們在玩走迷宮呢,進口在這里,出口在那邊。”他們根據在教室玩的迷宮而發明的這個游戲,他們把墊子豎起來,當作迷宮的圍墻,然后自己穿過圍墻到達出口。“可是你們這個迷宮有點小呀!”“我也沒有辦法,因為墊子不夠。”“那有沒有什么別的東西可以替代墊子呢?”四處打量后,他們很快就找到了一些軟紅磚代替墊子,繼續建造迷宮。通過添加材料,孩子們把迷宮劃分成了不同的區塊,有些區塊低一些,有些高一些。迷宮變得更豐富多彩,也讓孩子們更有探究的欲望,還吸引了不少在其他的樂園游戲的孩子。由于是孩子們自己組織的游戲,他們都玩得很盡興。迷宮的路線更改了很多次,每一次都產生了不同的驚喜。
雖然墊子看起來的形狀單一,可塑性較低,而且平時孩子們接觸得比較多,但是孩子對墊子玩法的思考,往往會受生活經驗的影響,產生了多數思維定式,墊子會被用來作為保護材料,而不是游戲材料。他們想到的玩法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并不會有創新的想法。教師怎么投放,孩子們就怎樣玩。在觀察孩子們布置場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語言和肢體動作,對孩子進行引導,也可以啟發孩子去形容拼起來的墊子,還可以詢問孩子們:“除了在墊子上爬的游戲,墊子還可以怎么玩?”從而拓展孩子們的思路。
教師一定要融入到孩子們的游戲中間,成為一個游戲的參與者,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要讓各種游戲材料充分利用,從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游戲。當教師作為游戲參與者加入孩子們的游戲中,她將與孩子們共同游戲和思考,并且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墊子的形狀和性質,并開始遷移生活的經驗,從而打開了孩子們的思路。孩子們獲得的快樂并不來自墊子,而是來自于自發組織的游戲。通過教師智慧的設計引導,可以使單一材料有不同的建構方式,再配合各種自由的玩法,滿足孩子們求新的心理。同時教師的加入也令孩子們更加興奮,更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欲和表現欲,也使孩子們更加積極地參與游戲。
在與孩子共同游戲時,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可將看似不相干的物件有效結合,增強孩子參與運動的興趣,推動孩子游戲的進一步發展。如在“玩轉墊子”的游戲中,教師將墊子豎起或與軟磚搭配等有機組合,使孩子們把迷宮分成了不同的區塊,讓迷宮游戲變得豐富多彩,從而使孩子更有游戲的欲望。孩子們在多樣的組合中不斷變換迷宮設置進行游戲,既達到了讓孩子們的身體運動的目的,又讓孩子得到了在游戲中創新的樂趣。現有材料的組合還能不斷變化,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游戲狀況及時調整組合,讓游戲常玩常新,不斷吸引孩子。當孩子在游戲中出現了新的創意,教師應該表揚敢于嘗試的孩子,同時也要鼓勵不敢嘗試的孩子積極思考,并且支持他們在現有游戲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創新。
創設渲染情境,就是要把孩子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讓孩子入境動情、明理知味,使孩子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從而獲得最佳的有意注意,引導孩子將興趣指向學習內容,調動孩子們的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以提高晨間體鍛的質量與效果,讓孩子在情境創設中感受體鍛活動的快樂,促進孩子的主動發展。在上面的案例中如果只是為了通過玩迷宮游戲而創設迷宮就會顯得單調,教師可以提議或者以主動扮演的形式引導孩子添加不同的角色,比如想象自己是探險隊員或消防員,要通過長長的隧道等。一個好的游戲情境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讓孩子對體鍛游戲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添加了游戲的情境,孩子們會玩得更加開心,從而使運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孩子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