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瑞霞
語言環境對于語言的形成非常重要,幼兒在接受幼兒園教育階段,對孩子的語言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在這一階段,不能僅依賴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也不能放松。如何在孩子幼兒的時候,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教育環境,這是每一位幼兒家長和幼兒老師都需要關注的問題。
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孩子在幼兒期不僅要接受幼兒園老師的教育,還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尤其是幼兒期孩子的語言學習。怎樣才能讓幼兒在家庭中接受良好的語言教育,這與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教育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下面筆者就如何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教育環境,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對幼兒在家庭中的語言學習提供幫助。
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每一位家長都要拉近和孩子的關系,尤其是對于幼兒,家長不能隨意訓斥他們,要跟幼兒交朋友,創設愉快寬松的家庭氛圍,讓幼兒在家庭中覺得很愜意,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充分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家庭語言教育中,一定要處理好家長與幼兒的關系。當幼兒開口說話時,家長就要抱著肯定的態度,鼓勵和引導幼兒說話。從簡單的發音開始,家長就要多引導孩子說話,從孩子開始叫“爸爸”“媽媽”到說一句簡單的話,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家長要盡量給幼兒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氛圍,家長要騰出時間和孩子多交流,發現孩子在語言上有了進步時,給予稱贊,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等孩子稍微長大一點,家長就要多鼓勵孩子說話。當看到孩子說話吃力,說不下去時,家長不能催促孩子,而要語氣平和地讓孩子“緩一緩”再說,因為孩子緊張時會忘記想說的話。這樣,以后孩子有啥事都樂意說給爸媽聽,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說話能力,還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孩子,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語言更是給孩子起著示范的作用。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積極嘗試學習說話,有的孩子在一歲左右就能說一句完整的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了,而上幼兒園一般要在三歲之后,從會說話到上幼兒園,在家里需要待一年半時間。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家長要和幼兒多交流,鼓勵孩子說話。
家長與孩子交流時,要盡量運用普通話,語言表達要清晰,語氣要平和,要多提問不質問,要用感受表達情緒,不能受到情緒影響。家長在孩子面前和別人交流時,要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家長要教育孩子在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如自己需要別人幫助時就說“請”,受到別人幫助時就說“謝謝”,做錯事情就說“對不起”等。家長跟孩子能心平氣和地交流,孩子也就愿意和家長交流,互相之間的語言交流多了,就能極大地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睡前聽家長講述故事,是幼兒最期待的美好時刻。家長講的故事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所講故事的內容既要有知識性更要有趣味性。為了讓孩子能理解內容,在講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地提問,讓孩子談談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對故事情節的看法。孩子和家長進行互動,既能拉近幼兒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又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開發孩子的思維,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想象力。生動精彩的、富有正能量的故事,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也能讓孩子積累語言素材。
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教育環境的辦法有很多種,本文談的只是其中的最基本的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操作性強,實效性也很強,希望能給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帶來幫助。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韓家集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