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紅
相關資料顯示,呼吸系統疾病是我國農村地區第一大因病致死原因,是城市地區第四大死因。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工業化、大氣污染、吸煙等因素的影響,以及濫用激素、免疫力低下現象的增多,導致肺癌、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已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意義重大。
由于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程長、常反復、等現象,導致患者出現精神緊張、恐懼、煩躁等負面情緒,常常拒絕配合檢查和治療。特別是重癥患者,除了依靠有效的醫療措施外,還要采取精心護理,依照科學合理的方式,給予患者舒適、安靜的休養。
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中,有許多的基礎知識是需要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的。①要對患者的先兆癥狀進行觀察,特別是患者呼吸節奏、深度、脈搏、心律等生命體征進行觀察;②觀察患者有無誘發因素以及并發癥進行密切觀察并做好記錄,為了防止哮喘患者午夜病情加重或發作帶來危險,要加強后半夜的巡視;③如重癥患者出現缺氧的現象,要及時給予患者吸氧,并對吸氧效果進行記錄,根據患者的病情,對氧流量要及時進行調整;②要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潔凈、安靜的病房環境,嚴格無菌操作,并加強病房的管理,以防出現交叉感染;⑤由于患者消化功能低下、營養吸收不良再加上長期缺氧,導致出現低蛋白、低鉀、低鈉、低氯等現象,因此,要適應補充營養,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患者攝入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做到少量多餐。當出現腸內補充營養困難時,應考慮靜脈補充營養。
當患者住院時,護理人員應保證患者病床干凈、平整、干燥,并定時幫助患者翻身,給患者安置到舒適的體位,適當的抬高患者的下肢,還可在肩胛、臀下、足跟處放置真空軟墊,經常給予患者按摩、更換體位。針對腹瀉或營養不良的患者,要給予其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重癥患者進行藥物治療,護理人員要掌握各類藥物的作用以及容易發生的不良反應,例如:給予患者呼吸興奮劑時,輸液的速度不宜太快,而且在輸液的同時,還需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等現象,因為大劑量的呼吸興奮劑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多汗、心動過速、血壓升高、肌肉震顫、心律失常,甚至是驚厥的現象。在患者就醫時,護理人員就要全面詢問患者是否有過敏史,對哪些藥物過敏,是否有長期使用的藥物等,針對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要預防菌群失調而引發霉菌感染。同時,還要指導患者如何正確使用噴霧劑,呼吸內科腸炎的藥物為糖皮質激素,其具有抗過敏、抗炎、松弛平滑肌等作用,叮囑患者在吸入后要用清水漱口。在用藥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囑監督患者用藥。
對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通氣護理嚴格按照以下的要求進行:①患者呼吸道內存在的異物應及時清除,保持患者的氣道順暢,及時幫助患者吸氧、吸痰;②密切觀察救治中使用儀器參數的變化以及功能預警,及時排除可能導致儀器異常的因素;③定期檢查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并調節呼吸機的參數,將其詳細記錄;④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注意患者神志以及發紺變化,例如:嚴重缺氧、大汗、突然煩躁不安等現象,同時檢查氣囊是否脫落、漏氣或氣管梗阻等;⑤人工氣道濕化,在濕化氣道時,要注意吸入氣體與患者體溫接近,并嚴格無菌操作。
對患者進行呼吸內科疾病相關知識宣教,為患者講解康復案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另外,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鼓勵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以利于病情改善。
除了上述的護理要點外,加強對護理質量管理也同樣重要。首先,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再教育,加強溝通。醫院要有計劃的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專科知識以及技能,并加大醫生、護理以及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溝通、交流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全力配合,出院后積極回訪。其次,要創建良好的護理環境。在重癥患者的護理中,往往都是因為一些極小的環境導致護理安全問題的發生,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尋找安全隱患,制定預防措施,糾正問題。最后,要及時解決重癥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由于患者多為中老年人,所以,運動能力較差,遇事的反應也較慢,因此,病房內的地面一定要保持干燥,患者散步時要有人陪同,防跌倒事件的發生。飲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戒煙、戒酒,少吃重口味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低膽固醇、低脂食物。
(作者單位: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