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烽
頸椎病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見的疾病,尤其從事辦公室工作的年輕人,每天坐在電腦前長達好幾個小時,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頸椎病。本文為大家科普頸椎病對人體的危害。
頸椎病,也稱頸椎綜合征。屬于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同時,它又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類型。病理來源主要因為頸椎長期受到勞累、骨質增生,以及椎間盤脫出和韌帶增厚等,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是椎動脈受到壓力作用的影響,而表現出各種功能障礙性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者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或是繼發性椎管狹窄等等,使得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或者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受到刺激和壓迫,縱而引起一系列癥狀或體征。
根據頸椎病的類型,可以將其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一)頸椎的退行性改變
頸椎退行性改變,通常是導致頸椎病發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椎間盤退變最為重要,它是頸椎諸結構發生退變的主要因素,同時也因此演變出了各種頸椎病病理解剖或是病理生理性的改變。①椎間盤變性;②韌帶—椎間盤間隙出現和血腫的形成;③椎體邊緣骨刺的形成;④頸椎或其他身體部位的退變;⑤椎管矢狀徑及容積減小。
(二)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
近幾年已經逐漸明確了頸椎管的內徑,特別矢狀徑,它對于頸椎病的發生、發展,以及確診、治療、手術方法的選擇和預后判定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也有部分患者頸椎退變比較嚴重的,骨贅增生就比較明顯,但并不會發病,究其原因在于頸椎管矢狀徑比較寬,且椎管內均存在比較大的代償間隙。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患者頸椎退變表現并不明顯,只是癥狀出現比較早且嚴重。
(三)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指的是超出正常生理活動范圍的最大限度,或是局部性可以承受時值的超限活動。由于與其他比較明顯的外傷或者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存在差別,所以其很容易被忽視,但它和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治療以及預后均有著直接性關系,導致勞損產生的起因源自以下三種情況:
1.不良的睡眠體位。由于不良的睡眠體位持續時間長的緣故,大腦處于休息狀態時沒有辦法進行及時調整,就必然會導致椎旁肌肉、韌帶以及關節之間的平衡失調。
2.不當的工作姿勢。結合大量的統計數據資料顯示,一些工作量并不是很大,而且強度不高,但經常都處于久坐狀態的工作者,頸椎病的發病率最高,這些人群中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實踐表明,體育鍛煉有助于身體健康,但如果超出了頸部耐量的活動或是運動,比如像是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和翻筋斗等,都會使頸椎負荷增加,特別是在處于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四)頸椎先天性畸形
如果是對正常的人頸椎開展健康檢查,或是進行對比性研究攝片時,經常會發現頸椎段會表現出各種異常,這其中最明顯的應屬畸形占比5%左右或以上。
(1)假如影響到通往頭部的神經和血管(椎動脈),患者很容易表現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視物不清等。
(2)假如影響到頸椎內部的脊髓,患者會表現出四肢無力、兩腿發軟、肌肉僵硬、行走困難,也會導致下肢癱瘓和大小便失控等性功能障礙問題發生。
(3)頸椎病患者容易出現嗆水、聲音嘶啞、發音不清楚等現象。
(4)患者會有神經根及脊髓的損傷,在環鉅切取椎間盤,并且刮取椎體后部位的骨贅的時候就很容易表現出來。
(5)患者會有椎動脈的損傷,尤其將骨刺切除的時候,容易導致大出血,或者是腦部血液供應減少,也有時會影響到頸椎脊髓的血液循環。
(6)患者會發生甲狀腺中動脈,以及甲狀腺上動脈的損傷,經常會與喉返神經或是喉上神經相伴,同時又供應甲狀腺血液,又參與頸椎脊髓血液的供應,有可能會引起甲狀腺極其脊髓功能表現不正常,再度產生各種臨床病癥。
(作者單位:四川省康定市民族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