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杰
當前,近視的發生原因尚無合理且明確的解釋,眼睛矯正有多種方法,使用最多的方法為配戴眼鏡,達到幫助視物與矯正作用。研究指出,近視眼若配戴的眼鏡不合適,極易出現視物模糊、眼干眼澀、頭暈眼花等現象,其中視物多影、視物多畫、眼疲勞均對日常生活與學習產生影響,降低生活質量。筆者將結合多年臨床經驗,談談眼鏡不合格的原因,并介紹驗證近視度數的正確方法。
近視產生的原因包含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患者往往需要配戴眼鏡來矯正視力,以便滿足生活需求。眼鏡配戴不合格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鏡片中存在色澤差度、棱鏡度存在太大偏差、鏡片的厚度不正確、鏡片的質量不過關等因素。除此之外,還包括框架大小不合適,使得患者出現配戴不舒服現象,以及配鏡過程中將假性近視當作真性近視,導致患者在后期的生活中,近視度數不斷增加,可能伴隨眼疲勞、頭暈眼花等癥狀。
(一)驗光配鏡的方法
醫生首先需對病變眼部進行詳細檢查,對晶狀體病變、眼底疾病的可能性進行排除;對于初次配戴眼鏡者,還應當實施散瞳處理,以便屈光不正狀態充分暴露,將假性近視排除。在充分散瞳狀態下,由經驗豐富驗光師開展驗光。隨后,對眼位進行檢查,若患者為內隱斜,遠視者需深配,近視者需淺配;若為外隱斜,遠視者需淺配,近視者需深配。對雙眼的調節力進行檢查,在常規配鏡中,近視眼應當淺配,而若患者的調節力較弱,應當給予小幅度增加,但需注意度數,對于遠視者需采用深配。對雙眼平衡進行調節,在此過程中,若患者為一眼強一眼弱,其關鍵步驟為科學檢驗,并開展正確視物培訓。應用主觀眼鏡法,利用試戴進行驗證與調整。最后,對瞳高與瞳距進行調整,在配鏡過程中,需關注患者臉型,確保在配戴眼鏡以后,能感到舒適。
(二)驗光的注意事項
近視的主要驗證事項為眼睛屈光度。對于未成年人,需實施散瞳處理,確保眼內睫狀肌能夠充分放松,進而對假性近視情況進行確定。同時,還應當對患者的斜視、弱視情況進行檢查,長期復查,以便達到理想的矯正效果。對于成年人,在第一次配鏡時需進行散瞳驗光,并做好詳細眼底檢查,以便將晶體畸形、眼底疾病等有效排除,避免在配鏡過程中出現干擾。配鏡期間,須關注患者的屈光不正性質、年齡、雙眼視力、配鏡目的等,從多方面綜合考慮,確保驗光的準確性。最后,患者需要定期復查,以便重新矯正眼鏡。
(1)兒童配戴眼鏡以后,矯正視力為多少才合適?
兒童近視往往需要配戴眼鏡進行視力矯正,很多家長認為視力矯正越清晰越好,實際上這對孩子視力發育十分不利。臨床醫師表示,近視兒童的視力矯正為1.0最合適,同時還可結合兒童的生活習慣與用眼需求,例如:需要長期近距離用眼或者課堂座位靠前,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降低度數,配戴眼鏡度數應低于1.0。由此可見,在兒童配鏡時,應當結合日常配戴眼鏡情況、用眼需求等多種因素。
(2)近視者在配戴眼鏡以后,看近距離物體時是否需要戴眼鏡?
一般情況下,兒童配鏡以后,在看近處與遠處時均需配戴眼鏡,如此一來,可提高雙眼間的集合能力,在閱讀過程中也不會產生疲勞。對于低度近視兒童而言,若低于200度,可考慮在觀看近距離物體時不配戴眼鏡,有助于減少眼睛的聚焦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應當結合兒童的雙眼視力等功能綜合考慮,例如集合不足、外隱斜等,不管看近或者看遠,均需配戴眼鏡。
(3)若兒童的近視度數持續增加,在什么情況下需重新驗光與換新眼鏡?
在看近距離事物時,是否應當更換低度數眼鏡;在觀看遠距離事物時,是否應當更換高度數眼鏡?
兒童在配戴眼鏡以后,應當定期復查,若近視度數增加很多,在配戴眼鏡以后視力很差,無法滿足日常用眼需求,則應當適時更換眼鏡。一般情況下,若兒童的視力為0.6以下,則應當考慮更換眼鏡,同時,還須結合兒童的雙眼視功能、用眼需求等情況,在更換眼鏡以后,能夠在寫字、看書等近距離用眼時,使用低度數眼鏡,有助于緩解用眼聚焦不足等問題,進而控制視力加深,對視力矯正起到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