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公民導刊》2020年1期“觀察”欄目關于預算聯網監督的文章,感覺頗受啟發。
文章寫到,由于13個部門的當年預算執行進度不到40%,重慶市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發出“預警”,市人大向這些部門發函“提醒”。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覺很振奮。過去,預算監督一直是人大監督的薄弱環節,如今依托網絡和大數據技術,使預算監督工作突飛猛進,發生了質的變化。
預算聯網系統使得實時監督變得更易實現,極大縮短了預算監測的周期,有效提高了監督工作的效率,增強了監督的靈活性和機動性。
預算聯網監督使得人大預算監督由靜態變為動態。這一系統對于每一個環節監控的把握,從編制、審批、執行、調整再到后續整改評價,通過數據整合對比、統計分析,生成各類動態模型和表格,使得整個預算執行過程更加直觀,能夠實現對預算資金的全過程監督。
預算聯網監督使得人大預算監督由發現問題變為預防問題。傳統預算監督模式下,區縣人大除在每一預算年度內至少兩次聽取并審核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外,并無其他經常性監督手段,因此,往往不能及時預防問題的發生。而預算聯網監督因其實時性特點,可以將“關口”前移,通過數據分析、預警等功能實現問題的提前干預。
在重慶,不僅是市人大,很多區縣人大也與各預算單位實現聯網,希望這一監督系統能真正高效、健康運行,把百姓的錢袋看得更緊。 璧山區人大常委會 向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