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江是合川的生命線。合川地處嘉陵江重慶段上游,水系發達、河溪縱橫,是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流之地,是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流之地,擁有豐沛的江河湖庫資源和多樣的水生態環境。
合川因水而立,因水而美,如何做好這篇“水文章”?日前,合川區人大常委會聯合周邊的四川省武勝縣、岳池縣、華鎣市人大常委會,重慶市銅梁區、潼南區人大常委會,跨區域協同推進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水質保護工作,用法治力量推動三江生態文明建設。
保護水環境的人大擔當
有這樣一組數據:合川區水域面積達96平方公里,河流總流程1793公里,年過境地表水流量約711億立方米,是重慶主城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所以,保護合川的水資源,在保護重慶水生態格局中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在合川境內長度為225.2公里。合川區人大代表秦長虹平時一直關注三江水質的保護工作。他有一個習慣,會隨手拍攝一些破壞水環境的不文明行為,他也多次參加過區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視察調研,他說,這些年來,人大通過監督手段,促使水環境逐漸變好。
在秦長虹看來,近幾年來,合川區人大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直擊問題關鍵,抓住問題要害,提出精準建議,為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依法審議提供依據,而這也有效提高了區人大常委會決議決定、審議(評議)意見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嚴肅性。
“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區人大常委會針對一份關于三江水質保護的議案,作出了一項決定。”秦長虹還記得,2017年1月,在合川區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合陽城代表團提出的《關于加強三江水質保護的議案》被確定為大會議案。
同年8月,合川區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了區人大常委會調查組《關于加強三江水質保護議案落實情況的調查報告》,并作出《關于加強三江水質保護議案的決定》,目的是督促區政府進一步提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我們已經連續8年11個議題,緊盯水污染防治工作,促進三江水質得到切實保護和持續改善。”合川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馬培生說,合川區人大堅持每個生態環保議題都成立由區人大常委會領導任組長的調研組,通過明察暗訪、錄像拍照、座談詢問等方式,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并強化跟蹤問效,推動決議決定、審議(評議)意見辦理。
合川區人大常委會始終把監督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水質保護工作作為落實水污染防治法的工作重點。通過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專項工作評議、作出決議決定以及視察、調研、“回頭看”等方式,點面結合、上下聯動,對全區水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監督,督促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嚴格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責任,以“河長制”為工作抓手,推進“一河一策”污染整治和綜合保護。
近年來,合川區人大常委會立足水污染防治,緊盯三江水保護,焦點不散、力度不減,開展專題詢問3次、工作評議1次、執法檢查3次,通過議案并作出決定1項,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和整改工作情況報告16次,開展視察調研80余次,有效推動了三江水質保護。
通過人大的監督,8年來,合川區人大常委會督促政府相關部門完成了370余公里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沿江28個排水口污水截流、城區污水處理廠5萬噸/天到8萬噸/天擴能改造、5座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27個鎮街污水處理廠及180余公里配套管網建設、66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62戶禁養區養殖場(戶)關閉或搬遷、水庫肥水養殖和沿江網箱養殖取締、江面清漂保潔等生態環保重點工作。目前,城區和鎮街污水收集處理率分別達到94%和83.5%。
聚合力量聯動監督
保護好長江母親河和三峽庫區,事關重慶、四川長遠發展,事關國家發展全局。
合川區從頂層設計做起,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河長體系,推動形成每條河有人管、有人治的常態管理。
“草街航電樞紐成庫后,嘉陵江、渠江、涪江全面渠化,水體自凈能力減弱,水環境呈現干流水質好、支流水質較差的情況,而在合川區三江的支流達250余條,水污染防治任務異常繁重,水環境質量改善面臨較大壓力。”合川區人大城環委主任委員庹平告訴記者,嘉陵江合川段內有草街航電樞紐和利澤航運樞紐兩處水電站。草街航電樞紐自2009年蓄水以來,嘉陵江回水至合川大石街道的利澤場鎮上游,渠江、涪江合川段全線渠化。草街利澤航電樞紐已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建成,屆時嘉陵江合川段將全線渠化。
“通俗地講,草街航電樞紐工程建成運行后,嘉陵江合川段在很大范圍內形成了一個徑流湖,這在使合川風景變美,城市景觀提升的同時,由于水流速度減緩,自凈能力下降,也對水質水體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庹平說。
如何發揮人大監督作用,筑牢三江生態屏障?合川區人大常委會主要負責人想到了,流域協同聯動,對跨區縣和跨界河流、水庫實行協同共治。“水污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只靠一家‘單打獨斗,要聯動發力。”馬培生告訴記者,他的想法得到了常委會其他領導和相關專工委負責人的積極回應。
為了充分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在促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中的作用,合川區人大常委會與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上游沿線的武勝縣、岳池縣、華鎣市、潼南區、銅梁區人大常委會達成共識,跨區域聯動監督,用法治力量推動三江生態文明建設。
“之所以六縣(市、區)聯動監督保護三江水,主要是想通過倒逼機制,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馬培生看來,聯動不僅僅是水污染治理的問題,也希望通過片區區域協作,對6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推動。
去年底,包括合川在內的六縣(市、區)人大協同推進三江水質保護工作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會上,發出《六縣(市、區)人大協同推進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水質保護工作倡議書》,隨即啟動了相關工作。
六縣(市、區)聯動,主要干什么?
合川區人大城環委副主任委員李明文全程參與了六縣(市、區)協同推進三江水質保護的籌備工作,他說,一方面,六地將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動員人大代表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嘉陵江、涪江、渠江水質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廣泛發動各級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投入到關愛嘉陵江、涪江、渠江的行動之中。作為人大代表,要依法履行各項職權,帶頭選擇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減少污染排放,努力倡導親水愛水的生態文化。
六縣(市、區)人大協同推進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水質保護的聯動平臺搭建起來后,六個地方的人大常委會將建立起協同推進三江水質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召開一次工作聯席會議,在聯席會上,主要交流推進三江水質保護工作經驗,協調解決保護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等。
除了聯席會,兩個或多個縣(市、區)人大要不定期聯合開展水污染防治視察、執法檢查,形成聯合排查、相互監督、情況通報、信息交流等機制。
另一方面,加強對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水環境保護的調查研究,研討三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行動方案和相關政策措施,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提出意見建議。圍繞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水質保護,積極行使地方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和重大事項決定對三江水質保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用法治力量推動三江生態文明建設
“城市有界,水域無限。川渝同飲一江水,互為命運共同體。” 四川省華鎣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光文稱,通過這樣一種聯動機制,將進一步增進六縣(市、區)共同保護嘉陵江、涪江、渠江水環境質量的共識,形成推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合作局面。接下來,華鎣市將以聯動為契機,認真履行人大監督職能,督促落實治理責任,推進聯防共治,持續推進渠江水污染治理,共同織密織牢長江上游生態防護網。
在銅梁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葉永海看來,協同推進三江水質保護聯席會制度,是充分發揮各地人大職能,推進三江水質保護,同時也是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持續發展的有力推手。“銅梁區人大常委會將充分發揮人大職能優勢,廣泛發動市區鎮人大代表和廣大群眾,參與、監督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加強與各縣(市、區)人大溝通協作,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共促發展。”葉永海說。
事實上,六地人大常委會第一次“碰頭”后,就對一些問題進行了對接和走訪,在走訪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污水處理廠成了擺設,還有一些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遠低于設計能力,處于“吃不飽”的狀態。
合川區人大城環委副主任委員李明文說,在走訪交流中,一些區市縣的同志談到,有些鎮的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能力是2000噸,但是實際每天只有200噸的處理量,還有一些鎮的污水處理廠雖然建好了,但由于接入的污水量太少,所以平時基本沒有運行,而這就意味著有可能場鎮污水直排溪河。
“鄉鎮污水處理廠建成后運行不正常,不是個別現象。我們下一步會把監督重點放在鎮級層面,加大對支流溪河的監督,積極創造三江水質保護的良好條件。”合川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控源截污減排,加快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嚴格取締三江水面養殖,確保水域合理開發和有序利用等,是下一步聯動開展工作的重點。
“讓三江碧水、六岸青山美景永存,我們責無旁貸。”合川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馬培生說,下一階段,合川區人大常委會將進一步加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力度,實現生態環保監督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積極與周邊縣(市、區)人大聯合開展視察、聯動開展監督,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