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遲滯高速項目提速擴能
兩場接續傳棒式的約見,成為近年來廣東省代表履職中的一抹亮色。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來自粵西兩批次省人大代表合計17人次,兩次集體約見省直有關部門,就廣湛高速改擴建工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面對面問政。
代表一追到底的韌勁,讓原本遲滯的高速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有關部門負責人當場允諾,廣湛線全線改擴建至遲不晚于2022年上半年竣工,同時,成功爭取交通部批復同意全線按照雙向八車道設計施工,一舉解決廣湛線粵西段特別是茂湛區間遠期通行能力不足等問題。
“粵西大動脈”改擴建中梗阻
部門負責人立下完工“軍令狀”
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是代表法賦予代表的一項權利,代表就某一事項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大多聚焦于群眾反映強烈且集中的突出問題,這是人大履職中較為剛性的監督形式。
就同一事項連續兩年進行約見,這在廣東省人大歷史上極為罕見。為何一條高速公路,讓廣東省人大代表連續兩年行使約見權?
這與沈海高速廣湛線沿線居民多年來不斷高漲的呼聲分不開。廣湛線既是珠三角連通粵西地區的橋梁,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城市群之間的高速運輸通道,是粵西溝通外界名副其實的“大動脈”。但早年設計的四車道早已無法滿足如今的交通需求,近年來,這條高速“逢節必堵”,被不少沿線居民列入了出行的“黑名單”。
為緩解這條大動脈“中梗阻”,推動粵西地區經濟發展,國家很早便對沈海高速公路廣湛線改擴建工程立項。但這一粵西人民寄予厚望的民生工程卻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中梗阻”。全線除了廣佛、佛開謝邊至三堡段早在2012年便已竣工。2018年底時,佛開三堡至水口段2017年開工后進展緩慢,開陽段、陽茂段、茂湛段改擴建工程雖被列入“十三五”改擴建計劃,但一直未有實質性動工,嚴重制約著沿線經濟發展。
一邊是改擴建工程遲滯不前,另一邊是不少粵西人春節回家“人在堵途”,甚至發生了從佛山回茂名開了一天一夜車也沒到家的情況,比高速開通前回家時間還長。在第一次約見現場,當地8名全國及省人大代表的訴求很簡單明了:“改擴建工程到底什么時候開工,什么時候完工?”
面對面溝通讓代表摸清了工程進展緩慢背后的實情。改擴建項目工期一般需4至7年,對于廣湛線而言情況則更為復雜,交通量大、互通立交多、周邊路網繁雜,穿越林地保護區、高鐵、電網、油氣管線等控制區,征地拆遷量大,這都為工程推進增添了變數。
代表的約見也讓承辦部門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壓力。省人大代表、陽江市人大常委會社建工委工作科副科長劉曉樂等人清晰記得,在現場,有關部門便立下“軍令狀”:全線擴建預計于2022年完成。
約見后,相關部門會同沿線各地政府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過開設綠色通道、快捷通道,加快用地手續辦理和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推進,迅速與項目業主單位共同研究,推動項目盡快上馬。一些部門還趕赴陽江、茂名、湛江等高速沿線地市向人大代表介紹建議辦理情況,并在省人大會議期間派員聽取沿線各市代表團審議意見。
“答復函很快發到我們手中。”劉曉樂說,省交通廳、省發展和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等在答復函中對工程完工時間給出了明確回復:佛開南改擴建工程計劃建成時間為2020年,開陽、陽茂、茂湛3個改擴建項目建成時間為2022年。“這讓我們心里有了底。”
未能全線八車道,代表二次追問
多部門聯動開設綠色通道終促成
盡管在第一次約見中得到了完工時間的明確答復,但不少代表心中還是有些遺憾:在當時的設計方案中,廣湛線未能全線按照八車道施工運營。
問題的癥結在于茂湛段的林屋互通至高陽段約39.1公里,仍按雙向六車道設計。當時有關部門負責人回應解釋說,考慮到穿越紅樹林等重點自然保護區,所以按照六車道規劃設計。
在茂名和湛江的人大代表看來,這段高速是廣東與廣西沿海城市群連接的最后一段,也是兩個省(區)經貿往來和旅游資源共享的黃金地帶,同時是通往海南輪渡通道的重要干線,車流非常密集,如按照全線八車道標準實施擴建更加符合地方發展需要,也更加有利于廣東省與廣西省、海南省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推進。
2019年12月11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省人大代表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座談會。?
座談會上,田偉光等9位省人大代表就推進該段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與省發改委等政府機關負責人面對面溝通。?
“按照當地的車輛保有量增長速度和出行需求,如果按六車道建設,可能高速路修通之時就是堵車開始之日。”在第二次約見現場,有代表直言道。
如何在合法合規、有效保障生態保護區的前提下,推動這段高速拓寬至八車道,成為不少代表第二次約見的動因。
可喜的是,這次約見讓代表們收到了好消息。約見現場,廣東省交通廳負責人透露,在積極爭取之下,交通部批復的初步設計提出,在補充論證后,湛江部分最后40公里也拓寬為八車道。將會同交通集團積極做好紅樹林保護區調整工作,力爭早日動工建設。
這一突破性進展,是多部門聯動提升審批效率的結果。據了解,約見后,有關部門主動與公路用林單位溝通,提前介入,優先保障重點公路建設使用林地需求,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啟動“綠色通道”審核審批程序,依法加快項目使用林地報批,加快開展公路涉及保護區的審核和上報工作。
在廣東,人大代表約見成常態
據了解,在廣東各級人大中,運用約見這一監督形式已成代表履職新常態。
如何落實就業政策、教育發展短板如何補齊、公廁“革命”后如何維護……2019年11月13日下午,廣東省清遠市人大代表圍繞該市2019年十件民生實事約見市長黃喜忠,面對面就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一一詢問。黃喜忠與副市長邵軍以及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現場作答,逐一回應。
這是自2009年以來,該市連續11年開展人大代表約見市長活動。目前,這項活動已經成為該市人大制度化、常態化的工作。
清遠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曾賢林表示,代表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是加強監督工作的一種手段,抓好約見后續工作落實,促進問題解決,才是約見的目的。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要按照有關工作機制,對約見后續工作跟蹤督辦。要總結提升約見活動的經驗做法,充分利用好這種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和制度,提高人大工作監督剛性和實效。
從省級層面看,早在2014年12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就制定《省人大代表閉會期間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暫行辦法》,此舉成為廣東省人大創新代表工作的全新舉措,開辟了代表履職的新平臺。?
約見制度一經實施,其效果立竿見影。2015年10月,針對連續發生的電信詐騙惡性事件,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兩次約見有關部門負責人,推動廣東1.8億電話用戶全部實名登記,督促有關部門開展治理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了電信詐騙。?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選聯工委負責人說,代表約見是支持代表履職的可行方法,是更好發揮代表作用的具體手段,也是增進代表與有關國家機關交流互動的有效形式,但最終目的是達成共識,推動問題解決。?
“為防止約見時認認真真,約見后無聲無息,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對每一次約見代表中提出的問題,都會按職責要求明確主辦單位與會辦單位,并明確辦理答復時限。會后還視情況發出催辦函,由專人跟蹤落實。”這位負責人說。
2015年至今,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先后就解決全省村(居)民生活用水難、普通公路養護、辦好學前教育、規范罪犯保外就醫、治理電信詐騙、加快養老體系建設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組織代表開展了20場約見活動,共有全國和省人大代表160人次參加,推進解決了一大批民生問題。?
不少人大代表說,約見制度改過去文來文往為代表與國家機關負責人直接面談,增進了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民意民愿的實現。
來源:南方日報 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