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小靜
腦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腦血管問題疾病,是當今世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前三種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因是由于腦部血管的堵塞和供氧困難而引起的一側肢體行動障礙,使得上下半身或者是全身行動困難或無力,從而出現偏癱現象。偏癱也是腦梗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癥狀,主要是由于神經系統的受損,但是偏癱的最終原因是腦梗病人在恢復后期沒有及時得到早期專業治療康復訓練所造成的。由此可知,早期康復的訓練對腦梗之后的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并且非常有必要性。
醫護人員在對腦梗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護理時,務必要對患者身體與心理上同時進行疏導,降低患者和家屬的心理負擔,使患者和家屬能夠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在進行康復訓練時,醫護人員可以幫助病人擺放或移動肢體位置,在患側上肢和下肢的下面用枕頭墊高,使肩關節處于外展外旋的位置,肘關節處于伸展位,前臂處于旋后位,腕關節處于背屈位,手指處于伸展位,髖關節內收內旋位,膝關節屈曲位,踝關節背屈位。同時病人要根據醫生指導進行訓練,當病人床上翻身時,翻身頻率為每2小時一次,由健側臥位和仰臥位之間互相更換。醫護人員指導病人進行適當的肢體訓練:從大關節到小關節進行活動訓練,從身體上部的肩膀、手肘、手腕、指關節到膝蓋、腳踝、腳關節都要進行活動,動作幅度也要注意,從小到大進行。每天根據患者情況進行2~5次訓練,每次切記不要低于15分鐘,否則訓練效果將大打折扣。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逐步增強病人的身體機能強度,有利于身體肌肉恢復。醫生也可以對患者制定一些符合患者病情的體操訓練計劃,而系統的體操康復訓練目的是幫助患者能夠習慣活動阻力,改善患者肢體活動能力。醫護人員通過不斷訓練刺激患者大腦進行肢體運動分析,鞏固患者運動能力。
在平時日常生活中,醫護人員要盡量讓腦患者做主動運動,肌肉的收縮為減輕水腫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讓患者用患肢做一些活動,例如要求患者自主進行穿衣、脫衣。患者穿衣時可以事先將衣服平鋪,這樣能夠更簡單地利用身體上肢穿衣,醫護人員待病人穿好衣物后要協助病人整理衣服,指導病人將上述動作在病床與患者輪椅之間進行重復訓練。與此同時,醫護人員要培養患者主動觀念,吃飯喝水甚至吃藥時讓病人自己主動行動,盡量讓他自己去拿杯子和勺子,洗漱的時候自己拿毛巾。諸如此類的日常行為都應該讓患者學著自己主動去做,家屬也應該在患者進行鍛煉時從旁協助,并能夠在適當的時機給予病人鼓勵與督促。
醫護人員在患者康復時還要注意避免其肩手綜合征的發作,這樣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疾病痛苦與不必要的經濟壓力。在平時的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不能讓患者的患病部位垂直于輪椅一側,應盡量將手放置在輪椅的扶手或者自帶的桌板上,避免輸液時用患手輸,在協助患者運動時要避免牽拉過度帶來的關節損傷。如果能夠做到這幾點,醫護人員不僅能夠很好地避免肩手綜合征的發作,同時還可以減輕患者痛苦,防止病情加重,穩定患者身體狀態。
由于突如其來的偏癱導致身體運動機能受到極大阻礙,患者會很容易產生抑郁,對生活感到失望和焦慮,甚至會對活下去失去信念。醫生應該根據患者的不同特點進行對應的心理干預,告訴患者正在受到正確的培訓治療,從而減輕其顧慮。此外由于腦梗患者初期恢復的慢,需要治療的醫藥費也比較高昂,患者及其家屬可能會產生消極態度,甚至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所以醫護人員應當對病人各個階段的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患者的家屬也可以采用各種方法轉移患者注意力,使他們放松心情,這樣治療的效果將會顯著提高。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控制并消除患者的心理問題可以促進患者積極接受治療。醫護人員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安撫,耐心對家屬解釋,盡量避免和家屬爭吵、辯論,以免產生醫鬧。醫護人員只有做好心理上的安撫和指引工作,才能使患者的康復訓練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患者已經不需要再擔心腦梗無法治愈。眾多案例也一次次證實了早期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能夠有效阻止病情加重,減短腦梗的治療周期,降低腦梗患者的治療費用,從而促進患者身體得到有效恢復。在對患者進行身體患病部位康復治療的同時,醫務人員也應當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問題,并能夠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讓患者能夠安心地進行康復治療,從而最大程度降低治療時出現問題的概率。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元壩鎮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