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青
(一)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幼兒園教育中,部分幼兒園只重視幼兒的知識和學習,忽視了心理教育。一些幼兒園只向少數患有心理疾病或內向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但由于個體差異,幼兒的認知能力、理解力、承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幼兒園有必要向全體幼兒提供心理教育。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他們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幼兒園要適當地指導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與生活實際不符
許多幼兒園雖然開展了學前心理教育培訓,但是心理健康學前教育沒有與現實緊密聯系起來。幼兒園的心理教育需要疏導,循序漸進,大多數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僅限于有限的心理健康課程,忽視了在幼兒日常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一)營造和諧良好的人文環境
對于剛入園學習的幼兒來說,幼兒園的生活是未知的,他們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因此,幼兒園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行為表達,防止對幼兒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幼兒心理非常脆弱,很敏感,因此,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需要保持積極狀態,如果幼兒犯了錯誤,不要抱怨或指責,以免給幼兒心理蒙上了陰影。幼兒園有必要創造和諧友好的學習環境,確保幼兒的心理健康。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活動當中
教育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手段,教師應該在學習活動中指導幼兒的心理。教師需要關注每個幼兒的性格特征,并采取教學步驟設定心理教育目標。例如,在“汽車跑呀跑”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們玩各種交通工具,教會幼兒們過馬路時必須注意紅綠燈,并讓他們扮演行人或交警,進行語言交流,克服害羞心理。這項活動可以讓幼兒在知識學習和心理學習上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將心理教育納入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
良好的家庭環境能讓幼兒感受到家人的愛和溫暖,而父母的教育也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在教幼兒時采取理智的態度,幼兒就會確切地了解對與錯,父母的教育態度會影響幼兒的心理發展。肖姆斯基說,“只有家庭教育而沒有學校教育或是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要想很好地培養幼兒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作。”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學校還遠遠不夠,幼兒園可以通過舉辦家長會、幼兒心理健康研討會等校園活動,讓學校和家庭共同為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四)尊重幼兒的個性化差異
教師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及幼兒自己的想法,不可以將幼兒進行比較,教師要與幼兒多交談多溝通,通過語言理解他們的內在思想,幫助幼兒解決內心問題。在學校里,有些幼兒活潑開朗,有些幼兒性格內向,有些幼兒非常獨立,有些幼兒習慣依賴別人。依據不同幼兒個性的發展,教師需要對幼兒加強心理教育,為有心理問題的幼兒找到具體疏導方法,消除幼兒的心理障礙,使幼兒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
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幼兒的心理健康受到持續關注,教師對幼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需要學校的良好環境和教師的合理指導,還需要家庭為幼兒創造一個溫馨的環境以便他們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港區社會化服務協調中心學前教育服務部幸福學前教育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