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琴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手段,3~6歲正是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黃金時期,也是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這一時期為幼兒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來家長們對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幼兒教育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大,但不少家長只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對早期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卻存在很多誤區,不能理解早期教育的真正內涵,在實際投入和指導方式上面都顯得急功近利。同時,部分幼兒教師也在這樣的趨勢下迷失了對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方向,在實際執行教學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教師簡單地將早期閱讀與提前認字畫上了等號,嘗試讓幼兒大量識字,這樣很容易給幼兒造成很大的負擔和壓力,甚至會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給幼兒將來的學習帶來不良影響。
2.教師沒能給幼兒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幼兒年齡較小,對他們而言,閱讀相較做游戲、玩耍而言,的確缺乏了一定的吸引力,如果閱讀環境不好,幼兒則更加難以提起閱讀興趣。
3.教師在指導幼兒開展閱讀活動時,沒能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或是認知規律有清楚的認識,導致在實際教學中缺乏系統化的指導策略。幼兒自身是缺乏學習能力的,需要教師和家長的良好引導。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性引入或者創設帶有一定情緒性且具體生動的場景,以此來激發幼兒態度體驗。在指導幼兒早期閱讀時,教師運用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其優勢有以下幾點。
1.3~6歲的幼兒認知能力較差,他們雖對外部世界有濃厚的好奇心,但也是建立在他們所熟悉的環境上,當他們來到陌生環境中難免會感到恐懼,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幼兒在剛來到幼兒園時哭鬧著要回家的原因。而教師創設幼兒所熟悉的生活化情境,讓幼兒感到更加親切,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幼兒園環境中,便于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工作。
2.家庭的日常生活環境是幼兒所熟悉的,在幼兒閱讀時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活情境,就能夠讓幼兒在熟悉且溫暖的氛圍中更好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同時,早期幼教讀物中的故事情節也大多是與幼兒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良好的生活情境能夠幫助幼兒很快融入到故事中,有效提高幼兒閱讀的積極性。
3.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并不能和簡單的識字畫等號,其更加強調對幼兒的閱讀興趣的培養,同時通過閱讀活動的開展,幫助幼兒將口語經驗與閱讀內容相連接,產生一定的聯想,也就是說是讓幼兒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積累對漢字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為幼兒今后的閱讀做鋪墊。生活情境教學法通過營造幼兒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環境,能夠更加有效地幫助幼兒進行聯想,提高幼兒早期閱讀教學的實質效果。
如何將幼兒帶入到閱讀活動中是幼兒早期閱讀教學的重難點,幼兒教師自身確實可以試用強制力來命令幼兒開始閱讀,但這樣的教學方式毫無疑問是失敗的,教學效果也會微乎其微。重要的是如何讓幼兒樂于或是主動投入閱讀活動中。
同時,早期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的閱讀能力獲得提升。生活情境教學的方式能夠快速幫助幼兒聯想到他們的生活經驗,能夠促進他們從口語對話能力向閱讀能力轉化,為幼兒培養起閱讀的好習慣,有效增強了早期閱讀教學的效果。
例如,幼兒園在一次繪本閱讀教學的導入環節時,要讀的繪本是《請,謝謝》,繪本中講述了小狐貍學習生活中禮貌用語的故事,幼兒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也都有相類似的被父母教育禮貌用語的經歷。我也從這一點著手,創設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這一情景,讓幼兒回憶起生活中的經歷,幼兒也在這樣良好情境的鋪墊下,很快回想到父母與自己生活的日常。我趁熱打鐵繼續引導:“那么,大家也來和老師一起看看小狐貍是怎么做的吧。”幼兒們大聲回應,在接下來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在良好生活情境的鋪墊下,幼兒們對于小狐貍的各種經歷都有深刻的體會,再聯想到他們自己的生活實際,很快就能將自身的口語能力與書中的文字結合。
總而言之,生活情境教學法充分貼合幼兒認知規律,在幼兒早期閱讀教學中具有非常強的優勢,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教學方法的優越性,并積極將其引入到自己的教學模式中,努力讓幼兒早期閱讀教學的效果變得更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五墩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