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賓
近年來,腦出血和腦血栓這兩種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增加,患者若是患病之后沒有及時地進行治療,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實腦出血與腦血栓同屬于腦中風,但兩者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兩種疾病。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這兩種疾病。
腦血栓是在腦血管內形成血栓,堵住了腦血管,造成由它供血的腦細胞缺血缺氧死亡。由于動脈硬化可使血管壁凸凹不平,不光滑,血液成分容易沉積下來,形成血栓。造成供血區域局部腦組織的缺血、缺氧和壞死,引起偏癱、偏身感覺障礙、言語不利等局限性神經功能障礙。病情嚴重者可以迅速惡化,出現意識障礙,甚至發生腦疝,危及生命。流行病學表明,腦血栓約占同期腦血管病總發病率的82%左右。
腦出血是指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周圍腦組織,一方面使顱內壓力升高;另一方面,由破裂血管供血的腦細胞會因為得不到血液供應而缺血缺氧死亡,約80%發生于大腦半球,以底節區為主,其余20%發生于腦干和小腦。
腦出血多見于中老年人,患者往往在活動狀態下突然發病,比如患者在用力干某件事情,煩躁或者大怒的時候,突然出現頭痛、惡心嘔吐、說話不清楚、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也有的患者會出現意識改變等。在顱腦CT上呈一個高密度灶,也就是白色的出血灶。
而腦血栓也是多見于中老年人,一般在靜息狀態下發病的比較多,也是突然起病,突然出現說話不清楚,口舌歪斜,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當患者出現以上臨床表現的時候,都應該及時就診。
腦出血多因情緒激動、過度緊張或用力過猛等誘因,引起血壓驟然升高,使腦內動脈血管破裂出血;而腦血栓常因血壓過低,或汗出過多等導致血液濃縮、血黏度增高、血流緩慢。
腦出血是腦內動脈血管破裂出血,在腦實質內形成血腫;腦血栓是腦內動脈血管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而壞死,形成軟化灶。
腦出血大多在活動狀態下,急性起病,病勢兇猛,多發生于體型肥胖、臉面潮紅、頸短肩寬的患者,部分病例有家族遺傳史。腦血栓一般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沒有任何先兆癥狀,早晨醒來時發現偏癱或失語,這可能與休息時血壓偏低、血流緩慢有關,或者與突發性的房顫有關。
腦出血和腦血栓的發病機制是不一樣的。腦出血主要就是由于腦血管發生的劈裂導致血液流入了其他的腦組織所發生的疾病,一般患有此病的患者之前都伴有高血壓疾病,之后由于情緒激動等原因導致患者的血壓突發性升高,就很有可能會導致腦血管發生破裂導致腦出血發生;而腦血栓主要是由于腦血管內發生了血栓所引發的疾病,在血栓形成之后導致腦血管發生了堵塞,就會導致供血的腦細胞逐漸缺血和缺氧,主要是由于患者之前的血液黏稠度就比較高,導致血流速度逐漸地減慢而引發的疾病。
腦出血和腦血栓這兩種疾病所表現的癥狀是不同的,一般腦出血的患者在發病之后就會出現劇烈頭痛以及惡心嘔吐的癥狀,而腦血栓患者一般沒有頭痛和嘔吐癥狀,大多都是在睡了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伴有了半身不遂的癥狀表現。
腦出血病情大多嚴重,不少病人甚至出現昏迷、二便失禁等危重癥狀;而腦血栓病情相對較輕,神志多清楚,多無大小便失禁。腦出血和腦血栓均可發生偏癱,腦出血也可出現四肢癱或面癱,但小腦出血不會發生癱瘓。而腦血栓多發生于頸內動脈系統,一般均出現癱瘓。
腦出血的治療原則是止血、脫水。與腦出血相比,腦血栓的預后要好一些,治療上與腦出血正相反,腦血栓的治療原則是抗凝、擴容、擴血管等。
另外腦出血和腦血栓也是不一樣的,一般腦出血患者只要治療及時,患者就可以平安地度過危險期,而在危險期過后所出現的后遺癥也是比較輕微的,一般對患者的正常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腦血栓這種疾病則不同,一般患者在治療之后所出現的后遺癥是比較嚴重的,甚至還有致殘的概率。
腦出血表現為腦組織內高密度改變,腦血栓則為低密度改變。
通過上述內容介紹,大家對腦出血與腦血栓的區別就有一定的了解,一旦發病就要先判斷自己到底患的是哪種疾病,之后才能及時對癥進行治療,確保患者在今后的治療中取得更好的療效。
(作者單位:四川省德昌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