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芊霓

“山地越野跑讓我以另一種速度認識自然與風景。”愛上山地越野跑運動的劉仲春表示,當身體跑起來時,周圍的一切都會變得不同,并讓人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其中。人們在城市中雖然可以享受到方便的生活方式,但內心深處依然保有著對探索自然的向往與好奇。山地越野跑讓劉仲春開啟了新世界,不僅是各式各樣的自然風景拓展了她的視野,更因為在山間跑步,讓她對“勇氣”和“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山間奔跑在給人帶來正能量和了解自我身心奧秘的同時,還能讓人興奮和上癮。劉仲春便是一個“野孩子”,不知疲憊地在山林間“放肆”。可當她換下帥氣的跑步裝備,身著一襲淡雅的白色連衣裙,優雅地坐在你眼前,又是另一種奇妙的感覺。她所經歷的那些故事足以讓人大開眼界。
山間毅行 跑出勇氣
2014年,中國田徑協會放開對馬拉松比賽的審批,國內各項跑步運動迎來蓬勃發展時代。但相比那些常年跑馬拉松,為挑戰自我而轉為山地越野跑的“老玩家”而言,劉仲春接觸山地越野的動機更為單純。“單位里有一個跑萬米馬拉松的女同事,我很仰慕她。在她的帶動下開始跑步,又因此結識玩山地越野的朋友。”同樣是在2014年,劉仲春在好友的帶動下,參加香港“樂施毅行者”活動。劉仲春坦言,那一次活動她收獲頗多,也因此而嘗到“甜頭”。
“2014年,內地跑步活動很少,所以我們主要到香港參加活動。”一說起跑步,劉仲春眼底閃著光芒,她參與的“樂施毅行者”是香港最大的遠足籌款活動。線路起始于西貢北潭涌,以屯門為終點,綿延100公里。選手們依山勢而行,可盡覽壯麗風光。“團隊協作”是這項活動的一大特色。根據規則,選手須4人組隊,日夜兼程,在48小時內橫越被香港市民譽為“美麗之最”的麥理浩徑。一路上,隊員們需互相扶持、互相鼓勵,共同克服種種困難,而隊伍最少要提前3個月開始組織、計劃行程及反復練習。
“一些初級跑步玩家擔心越野跑有門檻,但其實不是這樣的。越野賽并不是全程機械地跑,也可以走,甚至中途停下來休息,只要在限定時間內到達終點就算完成。當然,即便沒有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也不至于感受不到其中樂趣。”與馬拉松不同,山地越野路程更長,涉及的地形更為復雜。選手可以在途中領略風景變化,以及身體機能在不同地形情況下的適應性。在山地越野活動中,選手為了完成目標,通宵達旦地前行是件常事。“我之前都不敢想象,一個人大晚上在荒山野嶺通宵跑步,有野生動物怎么辦,有危險又怎么去面對?當我參加了那次活動才知道,山上有1000支隊伍,4000人在山林間活動。身邊不斷有人經過,我們也會超越一些隊伍,甚至大家遇上時還會聊上幾句。”月光下,樹影搖曳,宛若水中藻荇。劉仲春和隊友們戴著頭燈向前,累的時候互相鼓勵,困的時候一起聊天,讓大腦保持清醒。“如果全隊都困了,我們就用手機上個鬧鐘,休息幾分鐘。”劉仲春笑言,每當心里有退縮的念頭時,總能從隊友的鼓勵中找到繼續前行的動力。
劉仲春笑著說,她最初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跑步能有這么多感觸,只有跑起來,才會知道其中的奧妙。“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還包括心靈上的健康。跑步就像是一段濃縮的人生體驗,不可能一帆風順,會有波折和崎嶇,但當你經歷完這些看到終點,你精神上的收獲會很豐盈。”比起在戶外日曬雨淋,甚至肢體上的一些小痕跡,劉仲春更看重山地越野跑對一個人整體的雕琢。“身體、氣質、精神面貌都會不同。現在的我和從前的我相比,差別就很明顯。”或許,這就是山地越野跑的美,讓人忘卻自身,感受到生命的無窮力量。
在野外奔跑,看似美好,但也極其考驗身體綜合素質能力。劉仲春對此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人玩越野跑的追求也不同,有的人追求征服不可能的成就感,有的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個人并不是太追求成績,但是我很享受身體素質提高后的快樂,這讓我對自己更有信心。”劉仲春開玩笑道,說越野跑圈內有個說法,“越野跑對人的傷害是什么?傷害的是你的同齡人,跑步會讓你保持年輕。”李仲春很享受在山野里放肆奔跑的感覺,“現在很多女生越來越喜歡跑越野賽,越野賽的裝備從頭到腳都很炫酷,在山野中盡情馳騁的照片也是一大動力。當我收到照片時,都會覺得跑步時的辛苦變得很有價值。玩越野跑,我所擁有的堅強、勇敢、永不放棄的精神,太值得。”
縱情瘋玩 跑出樂趣
山地越野跑最基本的魅力在于,它是一項簡單而充滿活力的運動。簡單,是因為奔跑就是人類的本能。越野跑所處的多樣性自然環境,不同的自然景觀和野生動物,以及多元化的跑步群體,讓山地越野跑這項活動充滿驚喜。“在山地越野跑的賽道上,我遇到很多之前無法想象的參賽隊伍。比如有個叫做猛龍隊的隊伍,他們是由視障、聽障人士組成的隊伍。有刀鋒騎士隊,他們是由義肢人士組成的。有由自閉癥孩子組成的隊伍,他們在教練的帶領下參加活動,還有很多60歲以上的長者隊等。這些人都能堅持完成比賽,我為什么不能?”在漫長的路途中,團隊互助,對同伴懷熱忱,對弱者懷友善,對生靈懷尊重,這正是劉仲春所途中所追崇的跑步精神。
劉仲春曾到四姑娘山、黃龍、貢嘎、汶川、張掖、玉門、香港等地參加過山地越野跑活動。“跑步過程中遇到下雪、下冰雹、下雨已經是很常見的事了,在廣東比賽遇上下雨太平常。到高原的地方,還可能會有高原反應,女生也許會遇上生理期。”隨機事件,即是山地越野跑過程中的困難,也是這項運動的快樂之一。每一次比賽都是一次全新體驗,劉仲春總能在途中經歷和學習到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尋找自然的美好。
“越野跑的補給我們常說是流水席,比如香港的比賽就有10個補給點。”為了讓選手有足夠能量,一般活動主辦方會在途中設定補給點,選手途經補給點時需要打卡記錄成績。“一些追求成績的選手會打卡后就跑掉,注重賽道體驗的選手就會在補給點吃點東西再出發。補給非常豐富,有奶茶、咖啡或是別的飲料,還有泡面、飯團等主食。我跑100公里,一般習慣跑到50或60公里時到補給點吃一碗泡面,補充熱量。”沒有什么能比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長途跋涉后美餐一頓更治愈人心。
劉仲春因山地越野跑而結識了不少好友。劉仲春的單位有一支跑團,成員之間不僅是同事,還是跑友。工作之余成員聚集在一起探討跑步經驗,或是組隊參加比賽,團隊因此而更有凝聚力。“我們單位有的同事從最開始跑個3公里就氣喘吁吁,到現在能跑完50公里,甚至拿到不錯的成績。平日長期窩在公司工作缺少運動,跑步會讓身體活動起來。比如早上翻個山,跑步去上班,時間有余還能在山下玩一會,放松一下。”
在越野跑圈內,大家都是因為享受跑步的快樂才匯聚在一起,因此各自也都非常樂于把這項運動“安利”給身邊的人。劉仲春的兒子是她的跑友,“我們現在也有很多野二代,有些才幾歲,帶著一起跑步。我們會組織一些親子活動,大家一起跑。”跑起來是開啟新生活的第一步,只要你參與其中,就會體驗到跑步的無窮魅力。“我們這群人就是這樣,大家各自在居住城市練習,當了解到某地有吸引我們的賽事時,呼朋喚友結隊報名參賽,參賽的同時到不同的城市旅游,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品嘗美食。因為大家愛好相同,所以每次出行大家聚集在一起都很玩得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節奏,有些人喜歡全程勻速奔跑,有的人喜歡前段猛沖后程無力,有的人習慣在補給站快進快出,有的人習慣在補給站吃好、喝好、聊好再去下一站。而劉仲春的跑法是,在追風中尋找生活的新樂趣。
山海之約嘉年華
幾乎每一個熱愛戶外運動的人,都期望能有一個氛圍濃郁的交流圈,劉仲春也是如此。早在2014年,劉仲春和幾位跑友組成“珠海市越野跑協會”。“當時自己也是剛剛加入,希望珠海能有山地越野跑的文化圈,我們幾個人因為共同愛好所以非常合得來,也都有志于推廣這項運動。”劉仲春表示,當時在珠海玩山地越野跑的人并不多。事實上,珠海地理環境非常適合山地越野跑愛好者入門。“珠海山地越野跑賽道有它的特點。首先,珠海一年四季的氣候非常適宜戶外跑。我們舉辦賽事的時候,就有很多北方的跑友過來玩。冬季要在北方越野跑會很麻煩。其次,珠海的山海拔不高,意味著賽道爬升度很友好,容易上下,安全性高。山地越野跑講究的是輕裝快速,不需要太多裝備就能開跑。再有,珠海山海相依的自然環境很有特色。最后當然是港珠澳大橋,這對于很多愛好者而言,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打卡標識。”
為了宣傳山地越野跑的文化,劉仲春和朋友們起初在珠海舉辦過一些小范圍的城市賽。“2014年9月21日,我們舉行第一屆板樟山越野賽,這應該也是珠海第一個山地越野跑活動,當時賽道總長大概15公里左右,有100多個跑友參加,其中有不少是附近城市的人趕過來。”第一屆活動成功舉辦后,珠海市越野跑協會又在隔年舉行第二屆賽事。“2015年在板樟山舉辦了第一屆女子越野賽。據我所知,這應該也是全國第一個女子山地越野賽。后來板樟山越野賽發展為山海之約城市越野賽,連續舉辦過兩屆。因為我們是憑愛好做的賽事,協會成員各自都有本職工作,所以中途有兩年我們因為太忙而沒有舉辦賽事,但跑友期待很高。”
2020年11月29日,珠海市越野跑協會在跑友們的呼聲中舉辦“第三屆山海之約城市越野賽”。為了讓不同跑步經驗的人體驗到山地越野跑的快樂,這次賽道更為“親民”,分為5公里、21公里和42公里3種。“我們希望通過短途里程的體驗,讓一些還不是太了解的朋友加入到山地越野跑的行列中來。” 近兩年,國內戶外活動愛好者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幾乎一夜之間,各種戶外活動信息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人們視野里,越來越多的人走向戶外,沉浸于自然的懷抱中。如今,珠海城市越野跑協會有500余位會員,其中年齡30到50歲為主要占比,其次為20歲左右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隨著這項運動的不斷普及,以及人們對戶外活動熱情的持續上漲,未來,珠海也許會出現更多和劉仲春一樣,喜歡在山野里放肆奔跑的“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