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汨,孫世琪,劉 斌
(北京工商大學 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北京 100048)
近年來,隨著綠色環(huán)保概念的推廣,纖維素在工業(yè)和民用領域都受到了廣泛關注。研究發(fā)現(xiàn),微細化的纖維素比表面積大、聚合度降低、易于降解,在食品、化妝品、醫(yī)藥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微細化纖維素可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法制備[2],超聲破碎作為纖維素微細化處理的一種新型方法,具有處理效率高、成本低、操作方便、無污染等優(yōu)點。
超聲空化產生的破碎能是超聲微細化處理的物理機制,當超聲波在料液介質中傳播時,料液介質的壓力形成周期性變化,溶于料液介質中的微小氣泡核成長、膨脹、壓縮直至潰滅的過程。空化氣泡潰滅時會產生極端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且伴隨著射流現(xiàn)象,從而產生極大的機械力,達到破碎纖維素顆粒的效果。纖維素超聲微細化處理時,料液腔內超聲空化現(xiàn)象的分布范圍、空化的作用時間、空化強度都會影響其處理效果。相關研究表明[3-5],料腔聲場內超聲空化隨液位高度變化,區(qū)域分布特性明顯改變,空化強度與聲源功率大小密切相關。
為獲取超聲微細化處理的優(yōu)化工藝條件,達到更好的微細化處理效果,研究了超聲處理過程中影響纖維素微細化效果的3個關鍵因素。計算了20 kHz頻率與特定料腔半徑時諧振液位高度,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對不同液位、功率條件下超聲空化能的分布進行了模擬,使用20 kHz超聲聲源對不同液位高度料腔中纖維素料液進行微細化處理,通過對纖維素粒徑測量與電鏡觀察,分析了不同處理時間、液位高度與功率條件對纖維素的超聲微細化效果的影響。
α-Cellulose纖維素粉,阿拉丁試劑 (上海) 有限公司提供;純凈水,實驗室自制。
直徑分別為60,80,100 mm的圓柱形有機玻璃料腔;超聲換能器,直徑13 mm,頻率20 kHz變幅桿,中科院聲學所產品;MS 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儀,英國馬爾文公司產品;飛納臺式掃描電鏡,荷蘭Phenom-world公司產品。
超聲空化氣泡的形成與場內交變壓力相關,當場內交變壓力幅值達到形成空化泡的閾值時,則形成空化效應。超聲場內空化分布特性可由聲壓分布確定。因此,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超聲場內的聲壓分布。根據聲波傳播特性,當聲源在低功率、小振幅情況下,其傳播滿足線性波動方程,場內聲壓的分布情況與空化效應形成的場能分布具有較好的一致性[3];當聲源功率加大、聲源振幅較大時,聲波呈非線性傳播,引發(fā)場內介質的聲致流動現(xiàn)象,空化場能的分布與聲流密切相關[6],需加入流體分析。
采用Comsol5.4進行有限元分析。①幾何模型:容器為圓柱形腔體,變幅桿浸入料液30 mm,采用二維軸對稱模型。②材料選擇:以Comsol材料庫中水為模型材料。③聲學邊界條件:變幅桿端部作為聲源,設置其在不同功率條件下的速度,變幅桿與水交界面設置為硬聲場邊界,其余邊界均為軟聲場邊界。④流體邊界條件:水與空氣交界面設為開放邊界,其余設為無滑移邊界。⑤網格劃分:采用自由四邊形網格對二維軸對稱模型進行劃分,在變幅桿附近建立邊界層,2種模擬使用同一網格。
1.3.1 計算諧振液位
不同的料腔形狀結構對應著不同的模態(tài)頻率,當圓柱形料腔半徑確定時,液位高度決定了其對應的特征頻率。在聲源頻率與料腔半徑確定時,諧振液位[7]根據公式 (1) 求得:
式中:f——聲源頻率,Hz;
c——聲波在介質中傳播速度,m/s;
j0n——0階柱貝塞爾函數的第n個根值;
q——聲波沿料腔軸向轉播模態(tài)相關數值;
a——料腔半徑,mm。
根據公式(1),在超聲頻率為20 000 Hz,半徑為40 mm時,三階模態(tài)液位高度為157 mm。
1.3.2 試驗步驟
配制質量分數2%的纖維素料液,使用玻璃棒攪拌均勻,取相同體積料液倒入半徑30,40,50 mm柱形玻璃料腔內,將變幅桿端部浸入液面30 mm,在表1各試驗組條件下對料液進行超聲破碎試驗,分別在處理2,4,7,10,20 min時取樣進行粒徑和電鏡分析。
試驗參數見表1。

表1 試驗參數
對不同處理時間的纖維素料液樣品進行粒度分析,測量結果取3次測量平均值,粒徑指標采用測量得到的D10,D50,D90,即粒度累積分布中10%,50%,90%所對應的粒徑。其中,D10體現(xiàn)了纖維素顆粒群中超微細顆粒的體積變化情況,D50體現(xiàn)了纖維素顆粒群的平均粒度,D90體現(xiàn)了纖維素顆粒群中大徑粒子的分布。
取少量不同處理時間的纖維素料液樣品,加水稀釋、攪拌均勻后滴于導電膠上自然風干,噴金處理后進行電鏡掃描。
聲源功率P為70 W,液位高度h為157 mm時,超聲微細化處理纖維素的D10,D50,D90隨處理時間t的變化。
P=70 W,h=157 mm時纖維素粒徑隨時間的變化見圖1。
由圖1可知,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纖維素的整體粒徑逐漸減小,超聲處理2 min時,D10,D50,D90值分別為14,41,106 μm,減小幅度極大;之后隨著時間的增加,D10,D50,D90變化幅度逐漸減小,分別趨近于8,24,65 μm。
聲源功率70 W,液位高度157 mm時微細化處理不同時間纖維素電鏡測量。
P=70 W,h=157 mm電鏡圖見圖2。
由圖2可知,纖維素原樣結構呈不規(guī)則棒狀,大部分顆粒長度大于60 μm,直徑大于20 μm;處理時間2 min時,部分纖維素長度小于30 μm,直徑較小的小于10 μm;4 min時,大部分纖維素顆粒長度為10~30 μm;7 min時,除了個別大尺寸纖維素顆粒,絕大部分微粒長度都為25 μm左右,直徑接近5 μm;處理時間達到20 μm時,長度大于40 μm的纖維素顆粒基本消失,部分纖維素長度小于15 μm,直徑為3 μm左右。因此,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纖維素微細化效果更加明顯,在2 min以內,纖維素尺度變化最大,繼續(xù)增加處理時間,纖維素顆粒尺寸變化漸漸變小,逐步接近超聲微細化處理的極限尺度。
綜上所述,在功率與液位高度一定時,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纖維素超聲微細化效果增強,在2 min以內,纖維素顆粒微細化效率最大,之后隨著時間增加,纖維素單位時間內尺度變化逐漸減小。
功率70 W時3種不同液位條件下料腔內變幅桿軸向聲壓的分布。
不同液位高度時聲源軸向聲壓分布見圖3。
由圖3可知,處于非諧振液位(101 mm) 的料腔高壓區(qū)主要集中在變幅桿端部附近,且聲壓沿變幅桿軸向衰減極快;處于諧振液位(157 mm) 料腔中出現(xiàn)3個高壓中心,聲壓幅值遠高于非諧振結構,聲壓從高壓中心沿軸逐漸減小,空化區(qū)域顯著增大;液位高度為279 mm時,柱形料腔內部也出現(xiàn)了3個高壓區(qū)域,求解特征頻率發(fā)現(xiàn)該結構在頻率為20 554 Hz時呈三階模態(tài),而聲源頻率20 000 Hz接近該結構特征頻率,因此出現(xiàn)接近其三階模態(tài)的“準諧振現(xiàn)象”。
低功率時3種不同液位高度條件下處理的纖維素粒徑指標D10與D50變化圖。
不同液位高度時粒徑隨時間變化見圖4。
由圖4可知,在處理2 min時,液位高度為諧振液位(157 mm) 時,纖維素的D10與D50分別為14 μm與41 μm, 小于非諧振液位 (101 mm) 的16 μm與55 μm。處理4~7 min時,液位高度為279 mm的料腔處理纖維素粒徑小于液位高度為101 mm的纖維素粒徑。3種不同液位高度處理時,諧振結構處理效果最好,準諧振結構次之,與數值分析的結果一致。
液位高度157 mm與101 mm,聲源功率70 W,超聲處理4 min時纖維素微細顆粒電鏡觀察。
P=70 W,T=4 min諧振和非諧振電鏡圖見圖5。
由圖5可知,諧振條件下長度低于30 μm纖維素微細顆粒比例遠遠大于非諧振結構,且諧振條件下沒有觀察到長度高于100 μm的纖維素微細顆粒,而非諧振條件下存在。因此,在功率與處理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諧振條件處理的纖維素長度越小、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應用超聲對纖維素進行微細化處理時,在超聲頻率與料液體積一定時,液位高度不同會影響料腔內部的聲壓分布,在某些特定液位會產生諧振現(xiàn)象,極大地增加高壓區(qū)域,擴大空化范圍,從而增強超聲微細化效果,且液位高度越接近諧振高度,超聲處理效果越明顯。
聲源功率140 W,液位高度101 mm時超聲聲流現(xiàn)象的速度場分布。
P=140 W,h=101 mm時聲流速度場見圖6。
由圖6可知,聲源高功率工作時,在流體內部會產生聲流現(xiàn)象,流動從變幅桿端部開始,到達柱料腔底部時沿徑向擴散,聲流現(xiàn)象將變幅桿端部附近形成的空化氣泡輸送到料腔其他區(qū)域,擴大了超聲空化范圍。
液位高度101 mm,聲源功率為70 W與140 W時超聲微細化處理纖維素中位粒徑D50隨時間的變化。
超聲微細化處理纖維素中位粒徑分布圖見圖7。
由圖7(a) 可知,處理2 min,聲源功率140 W時纖維素中位粒徑接近34 μm,小于70 W時的55 μm;液位高度157 mm,聲源功率70 W與140 W時超聲微細化處理纖維素中位粒徑D50隨時間的變化。由圖7(b) 可知,處理時間2 min,聲源功率140 W時纖維素中位粒徑接近38 μm,小于低功率時的 41 μm;隨著處理時間達到20 min時,高功率條件下液位高度101 mm與157 mm的料腔中纖維素所趨向的極限中位粒徑分別接近15 μm與17 μm,低功率條件下液位高度101 mm與157 mm的料腔中纖維素所趨向的極限中位粒徑分別接近27 μm與24 μm。因此,相同處理時間內,高功率條件下,纖維素粒徑D50值明顯降低。
在液位高度101 mm、聲源功率140 W與70 W時超聲微細化處理2 min,可以看出,高功率時,大部分纖維素顆粒長度在20 μm左右,直徑小于10 μm,且長度在60 μm以上的纖維素顆粒基本沒有;低功率時,存在長度大于90 μm的纖維素顆粒,大部分微粒長度在20 μm以上,直徑大于10 μm。因此,高功率條件下,纖維素微細化程度更高,處理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高功率條件下,料腔中出現(xiàn)聲流現(xiàn)象,空化范圍擴大。與低功率條件相比,在液位高度與處理時間相同的條件下,聲源高功率時,纖維素D50值明顯降低,超聲微細化效果增強。
h=101 mm,t=2 min電鏡圖見圖8。
通過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料腔中超聲空化能的區(qū)域分布,采用20 kHz的超聲聲源在不同功率條件下對液位高度為101,157,279 mm的纖維素料液進行了超聲微細化處理,探究超聲處理時間、料腔幾何形狀(液位高度)、聲源功率對纖維素微細化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
(1) 在超聲處理2 min內纖維素微細化效果的效率最高,粒徑指標D50達到41 μm,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纖維素微細化效果增強,20 min時纖維素粒徑D50達到25 μm,單位時間內微細化處理效率逐漸降低。
(2)處于諧振液位高度的料腔內部形成3個空化高能區(qū)域,空化區(qū)域相比非諧振液位時明顯增大。低功率條件下,處理時間為2 min時,諧振液位(h=157 mm) 處理效果最明顯,相比非諧振液位(h=101 mm) 粒徑D50值小約14 μm。
(3) 高功率條件下,料腔中會形成聲流現(xiàn)象,擴大超聲空化區(qū)域面積。處理時間2 min,纖維素微細化效果相比于低功率條件下明顯增強,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相比低功率條件,高功率時纖維素粒徑能達到的極限尺度更小。研究了纖維素超聲微細化處理效果的影響因素,為優(yōu)化纖維素微細化處理工藝條件,合理利用超聲空化場能提供了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