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慧穎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長春 130033)
干酪俗稱奶酪,是將原料乳通過酶凝、發酵而制成的一種濃縮乳制品。它是我國游牧民族的傳統食品,在內蒙古稱之為“奶豆腐”,新疆又稱“乳餅”,其性質與酸牛奶相似,均需要通過發酵工序來制作完成,因此都含有豐富的乳酸菌,但奶酪的濃度要遠遠高于酸奶,類似于固體食物,其營養價值更高。奶酪制品都是由牛奶經過10倍濃縮而制成,含有更豐富的脂肪、蛋白質、鈣、磷、鐵及維A等營養成分,因此奶酪又被稱為“奶黃金”,是乳糖不耐癥和糖尿病患者可選食品之一。
豬肉又名豚肉,是我國人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物之一;其性平味甘,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其蛋白質為完全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且比例接近人體所需,因此可被充分利用。豬瘦肉還含有豐富的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和預防貧血的作用,且比植物中的血紅蛋白更易吸收。豬肉具有滋陰補虛、豐潤肌膚的作用,病后或產后體弱、血虛、面黃瘦弱者皆可用其作為營養滋補食材。在同等品質下,豬肉的維B1含量是牛肉的4倍多,是羊肉和雞肉的5倍多。維B1與神經系統的功能關系密切,能改善產后抑郁癥狀,還能消除人體疲勞。將干酪和豬肉這2種食材混合,在淀粉、精鹽、白砂糖等原料的作用下,加入適量添加劑,可適度掩蓋干酪所具有的特殊味道,同時進一步增強發酵腸的營養保健功能。
豬肉、契達干酪、白砂糖、精鹽、羧甲基纖維素鈉、香辛料等。
小型灌腸機、電熱干燥箱、攪拌機、高壓滅菌斧等。
1.3.1 工藝流程
1.3.2 操作要點[2-3]
(1)選料。原料肉的pH值是影響產品pH值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選擇pH值為5.6~6.0的豬肉。
(2) 修整。及時進行修整,修整后如果不能立即使用,應及時送至0~4℃的存儲間保存。
(3)斬拌。絞制完成后,保持肉餡溫度不超過10℃。
(4)腌制。加入精鹽等各種原料混合均勻,腌制溫度0~4℃,肉溫不超過7℃,腌制時間18~24 h。
(5) 加發酵劑。接種4%左右1∶1的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并加入切成1 cm3正方形的干酪丁。
(6)攪拌。將干酪丁與菌種和肉餡混合均勻。
(7)灌制。將攪拌均勻的肉餡放入灌腸機中灌制,并在腸衣上用排氣針扎孔進行排氣,溫度不宜超過2℃,填充時盡量減少空氣的混入,松緊保持適度,隔一定的距離在腸衣上打結。
(8)漂洗。溫水中漂洗,除去表面的油污。
(9) 發酵。在發酵溫度15~27℃條件下發酵46~48 h。
(10)烘烤。為除去腸中的水分,殺滅菌種,前期采用溫度80~85℃,時間2 h進行烘烤,后期采用溫度55~65℃,時間24 h進行烘烤。
(11) 真空包裝。用復合塑料包裝膜在0.07~0.08 MPa的條件下進行包裝。
(12)成品入庫。在常溫條件下產品入庫貯存。
1.4.1 感官指標
①色澤。瘦肉呈紅色、棗紅色,脂肪和干酪呈乳白色,外表有光澤。②香氣。香味濃郁純正,具有香腸固有的風味。③組織狀態。外形完整、均勻,表面干爽呈現收縮后的自然皺紋。
1.4.2 理化指標
水分≤25g/100g,氯化物(以NaCl計)≤8g/100g,蛋白質≥25 g/100 g,脂肪≤30 g/100 g,總糖(以葡萄糖計) ≤22 g/100 g,過氧化值 (以脂肪計)(g/100 g)按GB 2730執行,亞硝酸鹽(以NaNO2)(mg/kg) 按GB 2760執行。
為獲得營養豐富、口味獨特的干酪發酵腸,以契達奶酪、淀粉、精鹽、白砂糖作為考查因素,進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
奶酪發酵腸配方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1,奶酪發酵腸初始配方正交試驗見表2。

表1 奶酪發酵腸配方因素與水平設計/%

表2 奶酪發酵腸初始配方正交試驗
從表2可知,各因素對奶酪豬肉發酵腸風味和口感影響大小為B>A>D>C,其最佳配方為A3B1C2D1。
由初始配方研究得最佳配方,即A3B1C2D1,與表2中評分最高的一組A3B1C3D2不相吻合,為確定最優配方,進行驗證試驗。
驗證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驗證試驗結果
由表3可知,組合A3B1C2D1的感官評分高于組合A3B1C3D2,所以最優配方為A3B1C2D1,即契達奶酪添加量5%,淀粉添加量1%,精鹽添加量2%,白砂糖添加量1%。
采用1∶1的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作為發酵劑,產品香味純正、濃郁;配方中1.0%的淀粉會減少口感粗糙的現象,同時增加香腸的韌勁,還可以改善肉的黏稠度,使干酪顆粒和香腸更容易成型,確保產品具有較好的外觀性狀。通過正交試驗可知,奶酪豬肉發酵腸原料最佳配方為豬肉添加量91%,契達奶酪添加量5%,淀粉添加量1%,精鹽添加量2%,白砂糖添加量1%,乳酸菌發酵劑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