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我國是目前全球老齡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很多老年人患有多種疾病,往往同時服用幾種甚至十幾種藥物,但是老年人器官多老化,存在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等多方面因素,導致藥物在發揮療效的同時很可能有更多不良反應。
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減少藥量。這樣做有五方面原因。
1.老年人體內水分含量減少而脂肪含量增加,致使水溶性較強的藥物在血漿中的濃度升高、效力增加,而脂溶性較強的藥物半衰期延長、效力降低。
2.老年人血漿蛋白含量降低,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游離水平就會明顯升高,使得藥物在正常治療濃度下就可能發生中毒。
3.老年人肝腎功能下降,藥物代謝與排泄緩慢,藥物在體內蓄積導致毒性增加,進而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
4.老年人腦神經功能減退、腦部血液供給減少、腦組織萎縮、中樞神經遞質水平發生改變,因此對鎮靜催眠藥、中樞鎮痛藥、抗抑郁藥和抗帕金森病藥等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敏感性增強。
5.老年人性腺功能顯著降低,體內激素受體含量減少,對糖皮質激素的反應性下降,導致糖皮質激素對代謝的抑制作用較年輕人降低3-5倍。
在此,針對老年人的合理用藥給出以下四個建議。
盡量少用藥,或選擇合適的藥物。如果可以不用藥物,那就盡量選擇改善生活習慣、環境、飲食等的方法來控制;如果必須用藥,應由臨床醫師、藥師為患者指導具體用藥,根據其身體特點,個體化選擇藥效好、不良反應小的藥物。
低劑量原則。老年人在使用任何藥物過程中,應從低劑量開始,隨后應根據患者的療效和耐受能力,逐漸增加使用劑量,直至適合的劑量。
服藥遵醫囑。老年患者服藥時應嚴格按照處方遵醫囑用藥,按劑量、療程、服藥時間合理用藥,如空腹吃的藥不要飯后吃,飯后吃的不要空腹吃。
聯合用藥應謹慎。多數老年患者存在多種慢性疾病,吃藥的品種較多,應在醫生和藥師的專業指導下,盡可能精簡服用藥物品種數,規避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自行加用的一些中藥,有時也有很大風險,甚至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保健品更是不能代替藥物,保健品中也可能存在一些藥物成分,會與藥物形成沖突或者導致重復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