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氣多變,晝夜溫差大,雞群產蛋率下降或突發疫情狀況常見。為使雞群高產穩產,必須加強雞舍及雞群管理,給雞群提供適宜的產蛋環境。
最適宜蛋雞產蛋的環境溫度是13℃-21℃,一旦低于5℃,雞群的產蛋量明顯下降,飼料消耗增加。因此,春季時節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溫工作。
可在室內生火爐或用熱風機供暖,并把雞舍背面的窗戶堵嚴,保持雞舍溫度不低于8℃。
同時,由于春季天氣冷暖交替,雞舍內封閉較嚴,導致有害氣體大量產生,最易誘發雞群慢呼、傳支、鼻炎等疾病。因此,每天應在保持舍溫的前提下進行通風換氣,但要注意防止賊風侵襲雞群。
產蛋雞的適宜濕度為55%-70%,濕度過低易使雞體脫水和誘發呼吸道疾病,必須注意在保持室溫的基礎上調節舍內濕度。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如果繼續飼喂越冬期的高能量飼料,會使蛋雞體重增加,從而影響產蛋率??茖W的做法是逐漸減少日糧中油脂和玉米等谷物類飼料的比例。
春季時節蛋雞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疫病等,要定期對雞舍內外、水槽、料槽、用具等進行消毒。要選用廣譜、高效、無毒、無副作用且黏附性大的3種以上不同劑型的消毒液交叉輪換使用,以防產生抗藥性。一般在氣溫較高的中、下午進行消毒,正常情況下每周消毒一次。如雞群發生傳染病、舍內溫度較低、塵埃較多時每周可消毒2-3次,藥物濃度可降低10%-20%。
春季時節晝短夜長,自然光照時間及強度均不足,應人工補充光照。補充光照強度以每平方米地(架)面達到3瓦為宜,將帶有燈罩的60瓦以內的燈泡懸吊距地面2米的高處,燈與燈之間的距離約3米,若有多排燈泡,要交錯分布,以便使舍內各處光線照射均勻。每天早晚兩次開燈,第一次早晨5時開燈至天亮關燈,第二次天黑時開燈至晚上9時關燈。若遇陰天,白天也要開燈。人工補充光照要按時開燈,準時關燈,開燈前要備好飼料和飲水,以便開燈后雞采食、飲用。
春季刮風較多,如大風刮起屋頂石棉瓦和窗戶塑料紙,可造成巨大響聲。為避免外源應激產生,要定期對雞舍設備進行檢修,如發生應激要及時在雞群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緩解。
參謀在線
育雛期間雞苗因缺氧問題發生意外如何應對?

一是適時擴大育雛舍面積。春季育雛,應當在雞舍內建“屋中屋”,并根據雛雞的日齡適當擴大“屋中屋”面積,以擴大容氧量。
二是合理解決保溫與通風換氣的矛盾。若育雛舍內用塑料薄膜建的“屋中屋”頂部和四周水珠較多,說明室內濕度較大;若塑料薄膜無水珠,說明濕度合理。當濕度過大或空氣過于污濁時,應當在育雛舍的頂部和接近地面部分撥開缺口,以達到換氣目的。
三是及時清換墊料及排泄物。在清除墊料和排泄物時,不要揭開全部用以保溫的遮蓋物,而且還應選擇風和日麗、氣溫較高的時間進行,并要迅速換上新的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