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宇

摘? 要:電網投資不僅要滿足電網企業市場競爭的經濟效益需求,還肩負著保障電力供應、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責任。自我國
2015年新電改以來,發電側與售電側的市場化進程有效推進,但處于中間環節的電網投資監管卻面臨較大的難題。文章通過對國內外電網投資監管發展歷程及現狀進行分析,為我國電網投資監管提供借鑒。
關鍵詞:低壓開關柜;不停電檢測新技術;狀態檢修
中圖分類號:F426.61?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10-0178-03
Abstract: Power grid investment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economic benefit demand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s in market competition, but also shoulder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ensuring power supply and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Since Chinese new electricity reform from 2015, the market-oriented process of the generation side and the sale side has been effectively promoted, but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termediate part of the power grid is faced with great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ower grid investment supervision at home and abroa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a's power grid investment supervision.
Keywords: power grid; new electricity reform; power grid investment supervision
電網系統是一個國家較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電網投資對電網企業經營大有可觀,更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許多國家就已經開始了對電力體制的改革,并隨之建立了具有競爭性的電力市場,構筑了符合本國實際的監管體系,各國電網投資監管的實踐經驗對我國在新環境下的電網投資監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2015年,我國頒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從那開始,我國電網系統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工作逐步展開。此間,深圳地區一直走在國內電改推行的最前沿,在深化電改的過程中發揮了明顯的帶頭作用。在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新電改“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思想指導下,經過三年多的探索,發電側與售電側的市場化進程有效推進,相關方案也逐步落實,但是對“中間”環節——電網的監管卻面臨著較大的難題。
本文選取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我國深圳地區為對象,介紹了各地電改及電網投資監管的基本情況并進行相關比較分析,得到對我國電網投資監管的啟示。
1 國內外電網投資監管概況
在國際上,英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等為代表國家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便以反壟斷、提高競爭力、高效運作等為目標進行了電力行業市場化改革,建立了新的監管模式,構筑了符合本國實際的監管體系,給電力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1.1 英國電網投資監管概況
英國開創了早期電力市場化的先河,并在實踐中卓有成效,成為國際上一些電價較高的國家或地區的電改藍本。具體而言,英國的電力改革一共分為四個階段[1]。
第一階段是各地區發電局進行結構重組,逐步實施私有化,以及建立了電力庫模式,各成員需要在電力庫中進行公開交易。第二階段是國家對于新型電力交易制度的創建,并同時設立了與新電力交易制度相配套的管理機構,如用戶組織Energy Watch以及燃氣與電力辦公室;并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等地,以雙邊交易取代了集中交易的電力庫模式。第三階段以電力交易與電力輸送模式為核心,在此基礎上在全國領域內構建統一且充滿競爭活力的電力市場,同時對電力貿易、平衡及其結算系統開展深化改革;第四階段是實現全國電力系統的一統化運營,并由相應的國家電網公司進行供電質量及電力系統運行安全及可靠性的維護,平衡全國電力系統的工作也隨之展開。
英國通過電力體制改革,建立了完善的電力市場結構,推動了電力工業發展,在此基礎上通過調控輸配電價的管制模型,使電網投資更加高效,與此同時,通過價格及服務標準的控制與指定來保證電力消費者的權益。英國的電改給我國提供了動態調整和完善改革的思路和目標,因此,我國有必要學習英國電改經驗,進行系統總結和評估,以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
1.2 美國電網投資監管概況
美國的電力工業改革[2]體現在一系列相關電力法案的頒布及其實施,它的核心思想是提高在輸配電環節的監管水平,同時在發電側與售電側削減管控力度,鼓勵支持競爭,實現張弛有度。美國電力工業改革的立法進程如下:
于1992年頒布的能源政策法案中強制性要求所有電網公司須提供輸電服務,且要求其為獨立發電提供轉運服務,并負有建設提供輸電設備以供運轉服務之需的責任。于1996年出臺的888、889號法令中,為促進電力批發市場的良性競爭,符合提供非歧視性接入輸電網的要求,提高系統運營商的獨立性,其要求全部擁有、控制及運營輸電設施的公用事業性公司,以通過開放電網的方式公開公平接入。于1999年頒布的2000號法令中,由FERC提出了關于建立區域輸電組織的策略。于2005年頒布的能源政策法案確立了由獨立性輸電組織必須賦予發電公司輸電權的實踐指南,確保在公正并且合理的前提之下進行輸電服務,并時刻貫徹落實非歧視性原則,使管理體制在輸電網運營的過程之中更加高效透明,從而使公用事業企業在批發電力銷售環節中有關市場定價的程序性事項及其政策更加具體化以便落實。但由于美國電改嚴重壓縮了電網企業的盈利空間,而且缺乏有效的激勵性措施,導致美國加州在2000-2001年連續8個月電力短缺,電災頻發,電力市場改革也因此陷入停滯。
美國電改進程中的實踐經驗仍有很多可取之處,首先,此次改革使電力價格有所降低,使其社會效益明顯提高。其次,改革消除了壟斷,建立了競爭性的電力市場,此外,美國電改還提出了控制輸配電價格的管制模型。但同時,我們也要以美國為鑒,吸取他們過分依賴市場、過度壓縮電網企業利潤的教訓,以防止電力供給的短缺,保障電網的安全。
1.3 澳大利亞電網投資監管概況
19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也踏入電力工業體制改革的浪潮,前后大體分為三個階段[3]。第一是重整電力工業結構階段,澳大利亞聯邦及州總理會議于1991年一致決定在澳大利亞的東部及南部建立一個具有極強競爭力的統一的國家電力市場,并在國家政府的指引下,對昆士蘭、新南威爾士、南澳、維多利亞、等多州的電力工業結構進行重新組合,從而為跨區域批發電力市場的建立奠定基礎。第二是建立整體性電力市場系統階段,澳大利亞于1994年在州的基礎之上,在電力的批發及其零售行業推行市場競爭,并在此后一段時間內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等地開展試點工作。由國家電力市場管理公司負責的國家電力市場于1998年開始運營。第三是能源體制改革階段,其關鍵在于重新構建新的監管體系。2005年,成立了全國的監督管理性機構——澳大利亞能源監管機構和澳大利亞能源市場委員會。
澳大利亞電力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市場化改革后。首先是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居民用電價格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其次是私營部門對澳大利亞電網投資的參與越來越廣泛,電網投資規模有效增長;然后是構建透明的市場監控體系,使市場透明度有所提高,減少監管成本,從而確保市場的公平運轉;最后是培育了輸配電網主體,實施輸配電價獨立核算,使輸配電公司的收益有所保證。改革取得成效后,澳大利亞成為了擁有了世界上最朝氣蓬勃的電力工業體系,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及借鑒。
1.4 深圳電網投資監管概況
從2015年1月正式啟動電改試點工作起, 在貫徹落實新的規則的基礎之上,重新核算深圳供電局的輸配電價,使深圳電網逐步成為只向用戶收取“過網費”的輸配電服務商是深圳取得的最大成效。深圳試點的本質在于貫徹落實新電改方案中“放開兩頭,監管中間”的原則。
深圳在電改實踐活動之中,使交易機構更加獨立化、規范化運作,提高政府監管水平,提升電網的統籌規劃能力,使電網提供更加可靠的供應并增加其高效運行的安全性,并且大大減少工商業用戶成本,提升企業利潤率,切實保障居民生活水平。具體如,2015年深圳市電網輸配電價為每千瓦時0.1435元、2016年每千瓦時0.1433元和2017年每千瓦時0.1428元,相對2014年的每千瓦時0.1558元而言下降1 分多錢。1分錢看似微不足道,卻讓電網收益在2015~2017年間累計減少24億元之多。隨著深圳多所民營售電公司的成立,未來深圳終端電價還將進一步下降。
2 國內外電網投資監管模式及特點比較
綜合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我國深圳地區的電網投資監管發展狀況,可以發現這些國家或地區各有特點,其簡要對比如表1所示。
3 對我國電網投資監管的啟示
總結國內外電網投資監管的先進做法與經驗,能夠為新電改背景下我國電網投資行為監管總結幾點啟示:
3.1 完善投資監管體系
縱觀各國監督管理體系,大多國家建立了公正客觀的投資監管制度,具體如英國現行的監督管理體系的確定規劃的工程量是能否滿足具體的績效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途徑,客觀確定項目投資額度,保證投資核定的合理性。
3.2 設立獨立監管機構
獨立化的監督管理機構可以降低被企業所俘獲的概率,在此基礎上更能處理好監督管理機構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執行者這一矛盾,有利于提高決策的準確性,提高監管的效率。我國應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對電網投資行為進行規范與控制,保證市場的競爭性與公正性,從而適應電力市場發展的需要。
3.3 構建競爭電力市場
我國應構建具有競爭性的電力市場,主要體現在發電環節和售電環節,也就是說在建立競爭性電力批發市場的基礎上,市場對單個電力用戶開放,保證零售商的選擇權屬于最終用戶。
3.4 政府進行宏觀調控
在追求充分的市場競爭的同時,政府必須行使好宏觀調控職能,對電網建設與用電需求等進行合理監管,確保電力市場的穩定有效的發展。
4 結束語
英、美、澳大利亞自19世紀八十年代始就開展了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實踐活動,各國電網投資監管的實踐經驗對我國在新環境下的電網投資監管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在對英、美、澳三國以及我國深圳的電網投資監管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后,總結了各國電網投資監管的基本模式與特點,進而為新電改背景下我國電網投資監管的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錄孫,吳琪彬.與時俱進的英國電力改革——英國新電力交易制度及其實施[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2(04):14-16.
[2]辛瑯.電改需要在電價上下功夫[J].廣西電業,2014(12):62-63.
[3]高效.澳大利亞跨州輸電定價經驗及啟示[J].科技風,2016(10):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