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迪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這對于推動中國經濟和國際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之間結構性貿易趨向復雜,“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與相關國家的投資合作提出了新思路,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貿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發生后,世界經濟發展逐步放緩。為了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各區域之間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合作。2013年9~10月,習近平主席先后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以及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提出來的,旨在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不斷打造開放的經濟體系,促使各區域之間合作共榮,在克服重重困難情況下尋求新的共同發展之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以及規則,堅持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在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國際市場規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的指導協調作用,從而實現各國之間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倡議兼顧各方利益以及關切點,從利益最大化角度尋求彼此間的友好合作,促使各國各盡所能,充分發揮彼此的優勢和潛力,以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通過“一帶一路”平臺,增進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互相信任,實現全方位交流與合作。“一帶一路”對于打造政治互信、經濟共榮、文化包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帶一路”帶來的市場機遇
近年來中國經濟處于轉型期,推動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是當務之急,但是,受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影響,短期內要實現轉型升級將遇到不少困難,需要不斷努力探索創新。為此,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建立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成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
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政府提出了拉動內需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舉措,以刺激內需來促進經濟發展,但是由于國內需求動力不足,無法從深層次推動整體經濟增長。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收入分配機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因而在經濟社會中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要拉動內需增長如果僅僅靠普通的國內消費,無法全面地帶動經濟轉型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導致產品在市場中沒有較大的競爭力。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會將目光投放在國際市場上,在世界范圍內尋求更具有投資價值的對象,并且購買較為先進的產品。在此背景下,為了拉動國內市場需求發展,需要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加以推動。
當前,國內大部分行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問題。要解決產能過剩,一方面需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全面實施“三去一降一補”。另一方面,我國需要繼續加大“走出去”力度,充分運用國外廣闊市場,通過與亞太地區國家之間的合作,挖掘新的市場潛力,開辟新的發展路徑,推動亞太國家整體經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既為國內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又可以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深層次交流與合作,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能得到廣大地區和國家普遍認可,是因為“一帶一路”倡議兼具開放性和包容性,倡導區域合作,注重交通、能源、網絡等基礎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促進經濟要素自由流動以及資源合理配置。通過深層次、高水平以及大范圍的區域合作來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有效解決經濟增長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在“一帶一路”牽引下,沿線相關國家開展全方位、多層次交流,充分挖掘各自的發展潛力和優勢,形成互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在“一帶一路”機制中,各國都屬于參與、受益者以及貢獻者。
“一帶一路”開辟的發展路徑
第一,政策溝通交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各國之間進行了深層次的人員溝通和政策交流。尤其是政府之間的合作,促使更多宏觀政策進行交流,這對于利益融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促進政治互信的基礎上,各國之間達成了新的合作共識,“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可以針對經濟發展策略進行充分的交流和對接,共同制定合作規劃與措施,協商解決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大型項目的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第二,設施聯通發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優先的領域。在相互尊重國家主權以及安全的基礎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的對接來推動國際道路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新格局。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建設者們強調低碳綠色建設,在充分考慮氣候變化的基礎上,抓住關鍵的通道節點以及項目,在優先打通缺失路段以及路段瓶頸的前提下,完善道路的安全設施防護,提升道路的通達水平,促進國際間的有效銜接,形成規范有序的運營機制,促使國際運輸便利化。
第三,國際貿易暢通化。“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后,國際投資貿易大力發展,重點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彼此之間的投資壁壘以及貿易壁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建立自由貿易區,充分釋放合作潛力,在投資便利化進程中逐漸消除投資壁壘,彼此之間通過投資保護協定以及征稅協商來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拓展彼此間的投資領域。他們通過農產品生產加工、農牧業發展等,積極推進各行各業合作,加大對傳統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合作;結合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形成能源資源新的產業鏈,在加強資源深度合作的基礎上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第四,實現資金融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資金融通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深化資金融通可以推動亞洲貨幣投資信用體系建設,促使沿線國家之間本幣互換以及結算規模擴大。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設的基礎上,各方針對融資機構情況開展磋商,在深化各主體金融合作的基礎上,支持沿線國家政府以及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進行高效合作。在資金融通方面,通過金融監管推動雙邊監管合作建設,逐步建立區域內高效監管機制,在完善風險應對以及危機處理基礎上,結合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建設,實施有效的跨境風險處理策略。
第五,實現民心相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民心相通是社會的根基,通過文化交流、學術交流、人才合作交流等,更好地弘揚絲綢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深化雙邊合作。一是擴大留學生規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利用合作辦學的方式來推動彼此間文化、藝術交流;結合電影節、電視周等活動,深入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和翻譯,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二是加強旅游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可以促使沿線之間開展旅游合作,通過開展旅游宣傳活動,擴大旅游規模,打造絲綢之路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在“一帶一路”實施中,提升沿線各國簽證便利化是開展旅游合作的重要手段。在旅游發展中,可與沿線國家舉辦的重大國際體育賽事進行合作。三是強化科技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現有資源基礎上聯合建立實驗室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通過重大科技項目攻關來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可以為青年就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提供支持,在共同關心的領域進行務實合作。除此之外,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貿易還可以通過民間組織進行交流合作,利用貿易活動來改善沿線地區生產生活條件;通過網絡平臺,運用新媒體來打造和諧貿易生態圈。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