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舒
關鍵詞“一帶一路” 知識產權 法律保護
吳漢東教授曾經提出:體制創新就必須要深入貫徹“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國際區域經濟知識產權一體化的發展推進體制創新建設和協調經濟發展,必須進一步積極跟進和研究建立完善區域經濟知識產權制度,然后進一步致力于研究建立更加健全公平合理的國際區域經濟知識產權體系和保護貿易秩序,體制創新所需要最終實現的是促進區域經濟知識產權的一體化。
自2008年至今,這十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和引領下,我國的知識產權技術創造的質量和水平穩步提升,對于國家知識產權的監督管理保護和力度也在不斷地加大,知識產權發展戰略也在穩步實施和推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各項偉大成就。
吳漢東教授指出,加強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是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在某種意義上,“一帶一路”也可以理解成“以亞、歐、非為范圍的知識產權保護帶”與“知識產權保護之路”。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為各自的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知識產權發展的情況、文化藝術傳統等各方面經濟發展的水平不一致,所以總部設在中國的企業也同樣面臨著侵犯知識產權的風險。
(一)歐洲國家對知識產權的法律規定和保護標準
1.歐盟的保護標準
由于英美法系廣泛的使用于歐盟國家,所以歐盟的法律主要由歐盟的基本法和二次建議法令兩部分組成。歐盟的成文法體系中的二級立法以歐盟基本法律和條約所發布或建議通過的特定法規、指令和其決定,以建議法令為主。
歐盟的行政執法權力主要的職責是監督和管理國家知識產權的使用和獲取,為了有效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管理,歐盟政府還成立了歐洲的專利局,歐洲國家版權集體管理中心和內部市場經濟協調管理局等組織,分別使用不同的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來處理其知識產權的侵權。
2.非歐盟國家的法律保護標準
在1623年,英國就率先頒布了《壟斷法》,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法律規范保護本國知識產權的國家。首先,英國針對性地立法保護了國內專利,該著作權法律在世界上是第一部完整而全面的符合英國法律正式的英國專利法。1709年,英國正式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律具有重要現代意義的英國著作權法一《安娜女王法令》,對于世界上各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后來的世界上其他有關國家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國際關系和條約的研究制定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參考價值。
(二)亞洲國家對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標準
1.東南亞國家聯盟(以下簡稱:東盟)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標準
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在內的19個東盟國家和地區組成了知識產權東盟。東盟產權合作組織致力于將東盟建立為一個促進東盟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合作的平臺,以此平臺為基礎,促進東盟地區的國家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環境,提升當地知識產權發展水平。
2.日本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
日本是最早跟西方國家學習知識產權法律的國家之一,日本也是最早修訂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在知識產權法律和反壟斷制度的建立方面,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已經開始了一系列有關知識產權專利保護的立法和反壟斷活動。1871年,為了保護其在日本的專利而正式頒布了《壟斷簡介》。盡管最終被意大利廢除了,日本立即進行了研究并重新地確立了自己的專利法和專利權人的保護制度。后來,日本在1875年和1887年頒布了兩項“版權條例”。
(三)中東及非洲國家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標準
1.中東地區國家的保護標準
中東的所有七個阿拉伯國家都已經完全加入了WIPO和WTO,因此這些阿拉伯國家的國內法律和知識產權制度與目前中國基本相似。它們都是根據中國關于WIPO和WTO的相關法律要求自行設立的,但是卻未完全得到有效的規范和操作,并且未完全達到其他國家應有的狀態。盡管這些中東國家已經完全開始逐步地融入阿拉伯經濟的現代化和發展的進程,但由于這些阿拉伯國家尚未受到希臘歷史和阿拉伯宗教的深遠影響,這些阿拉伯國家在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和商業貿易過程中將出現具有許多危險和令阿拉伯人難以置信的行為。這事實表明,盡管目前中東阿拉伯七個國家逐漸地重視保護和發展自己的知識產權,但它們還沒有完全地滿足公平、有序和透明的競爭性市場和環境的基本要求,更不用說它們如何維持其市場競爭的秩序了。
2.非洲其他國家的法律保護標準
由于其歷史的原因,非洲的國家遠遠落后于其他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的水平。目前,非洲地域內有兩個主要的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組織——一個是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OAPI)和一個非洲地區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組織(OAPI)。上述兩個國家和組織都處理了知識產權的申請,申請人都可以通過一項簡單的申請,便可以在其相應的地區我們獲得了多個非洲地區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因此知識產權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
(一)加強合作,共同遵守規則
發展中國家不能過多期望發達國家在解決有關國際知識產權糾紛問題的國際雙邊或多邊的談判中對該國家作出任何讓步。它需要所有國家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發達國家,不應總保持指責和懷疑的態度,而是應積極地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面對的挑戰。
(二)關注TRIPS協議以外領域
TRIPS協議被國際媒體稱為“最具爭議的國際公約”。這些公約中所指向對TRIPS國際協議的批評主要涵蓋了三個主要的領域。首先,TRIPS的協議在本質上是對較弱發展中國家的公民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一種強制,它不是完全自愿的。該強制協議使發展中國家的實際經濟利益大大減少,其中的許多重要問題都與我國的知識產權安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三)把握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界限
從適當性的版權保護角度出發,知識產權的保護必須既合理又即時,即時地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以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個人利益與國家的公共利益在經濟發展中,必須維持一定的平衡,讓最不發達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公共利益在競爭總體上可以維持平衡。正如張平教授所說的:“過去,我們說競爭是國家先進科學技術的競爭,現在我們看到競爭應當演變為技術性壟斷?!?/p>
(四)合理運用與掌控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標準
關于對知識產權的嚴格執行的國際基本保護規則和標準,任何國家都迫切地需要對標準進行辯證的分析,并對標準予以認真地對待。合理地使用與國際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則標準的制定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實現其各自的共同利益。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倡導者,在歷史發展的新階段,應在符合已有的國際知識產權合作體系下,進一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國際知識產權合作體系,努力維護國際合作的長期且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