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書環 楊鳳義
關鍵詞投資人 無限責任 法律地位
個人獨資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它尤為突出的特征就是投資人的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都比較大。風險在于不僅局限于投資人的投資,而且對于企業注銷以后債務還需要承擔無限責任。它也有自身的優點,比如經營方式靈活,投資規模較少,投資回報較快,設立相對簡單,能夠較好的滿足初期創業者的需求,更豐富社會生活的各種需要。我們國家對于小微企業越來越重視其發展,使個人獨資企業取得了更好的發展空間。我國以《個人獨資企業法》的法律形式對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變更、經營活動和解散等內容進行了規范,并明確規定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個人獨資企業應該有名稱、經費、場所,也需要工商局頒發營業執照,進行稅務登記,刻制個人獨資企業的公章,并以企業名義與其他公民、法人、其他組織進行經濟交往和經濟往來,這的確與普通自然人有區別,它不能屬于公民主體的范疇,它應該是投資人民事資格在法律上的延伸。
但是如果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占有一席之地,企業必須民事權利能力和具有一定民事行為能力,這兩種能力是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資格。如果細細研讀《個人獨資企業法》,你會發現個人獨資企業與它的投資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行為能力是分不開的,個人獨資企業具備有限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而投資人必須具備承擔投資風險和投資責任的能力。
(一)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地位的相關概念基礎
法律地位即法律上的人格或者稱為權利能力,指主體享有與法律權利與承擔法律義務的資格。也是指主體在法律關系中所處的地位,用法律地位來表示權利和義務的相應程度。按照我們民法通則的相關法律以及司法解釋的規定,民事主體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這三種類型,任何公民和組織必須有一個資格來參加民事經營活動,才能獨立享有在民事活動中的民事權利和承擔相應的民事義務。
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個人獨資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地位是指個人獨資企業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依法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從事活動,從而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這是由一部獨立的法律——《個人獨資企業法》來明確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地位,規定其設立條件和程序、事務執行以及解散等事項。
(二)個人獨資企業的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的法律依據
按照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的民事主體有兩種:一是自然人(公民);二是法人。而我國合同法相關規定主體有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三種。而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明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民事訴訟法中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企業。
以上規定不難發現,《合同法》的規定,賦予其他組織民事主體資格。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賦予其他組織獨立的民事訴訟主體資格。是我國私營企業中的一種合法企業形式,不具有法人資格,與自然人(公民)有所不同,是獨立與兩種形式之外的其他組織的范疇。個人獨資企業有自己的特質,就是法律允許它與其他公民、法人、其他組織進行經濟往來,只是后果需要由特定的投資人承擔,收益也由投資人享有的特殊的民事主體——其他組織。
依據《個人獨資企業法》的相關規定,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需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投資人提供材料進行審查,具備條件的登記發照,不具備設立條件的給與書面答復,說明不予批準的理由,不予登記發照。
個人獨資企業的名稱要合法。在個人獨資企業中,投資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所以名稱中不可以出現“有限”、或“有限責任”的字樣;因為個人獨資企業不具備法人資格,所以個人獨資企業的名稱中不可以出現“公司”的字樣,因為公司是依據公司法成立的企業法人,肯定具有法人資格。
投資人申報的出資。該出資不是注冊資本,而是經營的必要條件。沒有金額的限制,只要具備經營條件就可以。出資方式除了勞務不可以,其他出資方式,比如貨幣,機器設備原料等具有經濟價值的實物,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通過劃撥或者出讓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等等。另外,投資人以個人財產或者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需要用個人財產或者家庭共有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投資財產是無需界定是投資人的財產屬于個人財產,還是家庭共有財產。
有必要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生產經營場所可以是租賃的,不要求必須具有房屋產權;具有基本經營條件就可以,不要求必須有一定價值的廠房、設備、原材料等具有經濟價值的物。
有必要的雇傭人員。對于個人獨資企業聘用的人員沒有人數、學歷、技術、資格的限制和要求,只要能夠滿足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需要就可以,沒有特別的規定和要求。
從以上條件可以看出,個人獨資企業與個體工商戶在經營規模和投資上都有所區別。個人獨資企業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的規定,已經具備民事經營主體——企業的全部條件,它是私營企業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
(一)個人獨資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
需要說明的是,個人獨資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因為個人獨資企業只是參與經濟活動的經營實體,其債務完全由投資人個人承擔無限責任,而非無限連帶責任。也就是說法律不承認個人獨資企業有獨立于投資人的財產權。法人是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成立,需要具備財產、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等成立要素,并且民事責任能夠獨立承擔。因此,個人獨資企業不具備法人成立的條件,不能取得法人資格,其財產不能獨立于投資人,企業也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二)個人獨資企業不同于個體工商戶
從民事主體公民、法人、其他組織這三類中,不難看出個人獨資企業與個體工商戶都不具有法人資格,不是自然人,同屬于其他組織的范疇。兩者的投資主體都是對其承擔無限責任的公民,均沒有投資限額的要求,對于固定的經營場所、必要的經營條件和必要的從業人員的要求沒有嚴格限制,僅需要滿足經營需要即可。
細究個人獨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兩者也有很多的不同。比如:企業名稱合法是的個人獨資企業的條件,而個體工商戶沒有這個要求。又比如:個人獨資企業可以在本轄區內也可以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分支機構責任由個人獨資企業承擔,但是個體工商戶不可以設立分支機構。再比如個人獨資企業在民事領域、行政領域、經濟領域中是其他組織或其它經濟組織的一種形式,能以企業的名義進行活動,對于個體工商戶是否可以以企業名義進行活動,目前尚未定論。
個人獨資企業具有一定的投資經營風險,投資人對企業債務在企業注銷后仍需承擔無限責任。不能像公司股東一樣,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經營不善可以破產;也不能像普通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一樣,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基于以上法律的相關規定,以及個人獨資企業的與其他主體對比分析,不難看出,個人獨資企業作為私營企業法律形式的存在,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個人獨資企業,被賦予其擬制的法律人格,有法可依,豐富了民事主體的研究內容和范圍,也是擴大其市場交易規模的需要,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