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華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陳島墾荒精神 弘揚
時代發展孕育了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著時代發展。1956年,在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下,來溫州、臺州等地的467名墾荒隊員先后登上荒草叢生、一片狼藉的大陳島。面對被撤逃臺灣的蔣軍殘部摧毀得滿目蒼痍的荒島,墾荒隊員們以克服困難、鍥而不舍、昂揚的奮斗者姿態,以戰天斗地的精神,同駐島部隊一起,將曾經殘垣斷壁、滿目瘡痍的荒島建成充滿勃勃生機的綠色海島。歷史見證著大陳島的滄桑巨變,也印證著一代又一代墾荒青年在墾荒事業中所凝聚而成的“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在推動時代變遷中所進發出的精神力量。這不僅是新時代下推動新一輪發展的奮斗史,更是一部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史。
精神根植于實踐,實踐離不開精神的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為廣大人民群眾接受與踐行,才能發揮它應有價值與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落細、落小、落實”的要求。對于臺州而言,“落細、落小、落實”應落在哪里?這無疑是一個選項:把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之一,進一步挖掘和弘揚、豐富和發展大陳島墾荒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形于區域精神,使人民群眾更易接受、更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匯聚成建設美麗家園、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力量。
(一)大陳島墾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土化的載體
大陳島墾荒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具有內在一致性,作為臺州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土化的有效載體。大陳島墾荒精神是在特殊社會歷史條件下凝練而成的,有其獨有的精神特質。戰后的大陳島雜草叢生、滿目瘡痍,墾荒隊員們面對的是極為艱苦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物質資源極度匱乏,首先的工作就是排雷,農業種植和家畜養殖的實現都要從除雜草開始;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登島之初僅發了“一張床板、一把鋤頭、一張草席、一對糞桶”。這種條件下,大部分來自城鎮的年輕的墾荒隊員沒有退縮,反而將艱苦的環境作為奮斗的精神力量。“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之下形成的,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三個層面明確了需要長期堅持的價值理念。總體上看,隨著時代而不斷豐富的大陳島墾荒精神,既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體現,又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體現。從中能夠剖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上的價值理想,在社會層面上的價值追求和在公民個人層面的傳統情懷。價值理想、價值追求和傳統情懷,成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臺州區域內本土化的有效的載體。
(二)大陳島墾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俗化的典范
作為在艱苦墾荒事業中孕育而出的大陳島墾荒精神,曾獲得了胡耀邦同志和習近平同志的高度肯定。1956年1月大陳解放一周年之際,胡耀邦同志代表團中央發出“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1983年.1984年間,胡耀邦同志先后對大陳島建設作了三次重要批示。1985年12月29日,胡耀邦總書記登上大陳島,看望了老墾荒隊員和島上的軍民,號召全國人民學習大陳島墾荒精神。2006年8月2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大陳島視察,看望島上的老墾荒隊員。2010年4月27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給大陳島老墾荒隊員回信。2016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大陳島老墾荒隊員的后代回信,勉勵繼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從兩任總書記對大陳島墾荒精神的肯定和重視上看,作為具有地域特色的時代精神,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核心要義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通俗化的角度上看,作為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核心要義,“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是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俗化的活教材。其中,艱苦創業是克難制勝的法寶,表現為人們在矢志改變現狀過程中的吃苦耐勞、破難而進的勇氣;奮發圖強反映的是一種勵志奮進、奔競不息的精神風貌;無私奉獻是一種甘愿付出青春乃至生命的無畏的行動;開拓創新是在實踐中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近幾年來,作為大陳島墾荒精神孕育地的臺州,通過新聞報道、巡回報告、文藝節目等形式,宣傳大陳島墾荒精神,得到群眾的熱烈反響,不僅賦予了大陳島墾荒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并且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大陳島墾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標本
大陳島墾荒是發生在并不遙遠年代的故事,大陳島墾荒隊員大多數依然健在,是“身邊的事、身邊的人”,是生動鮮活的價值符號,可以承載特定的價值訴求,能夠明確告訴人們應該倡導什么、追求什么。“報效祖國,青春無悔!”面對極端困苦的自然條件,墾荒隊員內心的信念是其力量的源泉。就是因為在風尾山下立下的誓言,就是因為樹立了為祖國建設美麗的大陳島為理想目標,在艱苦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下,墾荒隊員始終保持著克服困難、鍥而不舍、昂揚的奮斗者的姿態,以頑強的生命力克服遭遇的磨難和艱險,在小島上始終如一日地工作和生活。不管時代如何變換,大陳島墾荒精神將永遠是激勵一代又一代后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當前,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入心入腦。而要把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可以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實現。繼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就是要樹立和宣傳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墾荒隊員典型群體,通過可見可學的榜樣形象,引導和激勵廣大人民,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學習榜樣精神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大陳島墾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土化的載體、通俗化的典范、大眾化的樣本。當前,要通過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深化。
(一)深層次挖掘大陳島墾荒精神
大陳島墾荒是對區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歷史性事件,大陳島墾荒精神是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所倡導的價值意蘊、實踐要求的區域精神,能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具體的、深刻的、大眾化的詮釋。但當前對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挖掘,大多停留在事跡的淺表層,面向不夠多,層次不夠深。要組織力量開展大陳島墾荒精神挖掘工作,不僅從事跡層面著手,還要從時代背景、社會信仰、個人理想、組織作用、規章制度等角度,深入剖析大陳島墾荒精神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機制,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參照樣本。在從事跡層面發掘方面,不僅要有宏觀的歷史敘事,也要有微觀的細節記述,不僅要有全景式的群體形象,也要有特寫式的個體刻畫,使大陳島墾荒建設的歷史篇章成為一部內容翔實、細節豐富、事跡感人的史詩。不僅要對大陳島墾荒精神歷史原型的傳揚,也要注意對本源于大陳島墾荒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的宣傳,并且梳理出大陳島墾荒精神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歷史脈絡,深刻把握大陳島墾荒精神引領價值主流的社會規律。
(二)多樣化宣傳大陳島墾荒精神
把大陳島墾荒精神宣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既要宣傳大陳島墾荒隊員的墾荒事跡,更要弘揚墾荒隊員身上所體現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特質。要通過媒體宣傳、會議論壇、課題調研、紅色宣講等方式,深入開展大陳島墾荒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踐行的大討論。同時要將開展大陳島墾荒精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實踐中。不僅要有理性層次的討論和實踐層次的效行,也要注意采取用戲曲、歌舞、雕塑、繪畫、影視、動漫等豐富多彩的現代藝術樣式宣傳大陳島墾荒精神,使廣大群眾在藝術熏陶中接受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洗禮。要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宣傳的同時,更多地引入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網絡直播等新媒體來增強宣傳效果,吸引更多的受眾主動參與到學習和宣傳大陳島墾荒精神中來,以此來提升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主動性。
(三)融入式踐行大陳島墾荒精神
要在臺州范圍內各行業、各領域、各層次、各群體中,廣泛性開展“我與大陳島墾荒精神”大討論活動,以此來增強人們對大陳島墾荒精神核心內涵的理解,增強價值認同,將普遍宣傳內化為自身行動和價值追求,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堅持宣傳內容和形式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設計宣傳內容、搭建宣傳載體、創設宣傳情景,使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宣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相互融合于人們的學習工作中,并同自覺履行公民的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大陳島墾荒紀念日等活動載體和大陳島墾荒紅色旅游資源,使宣傳更具體、更深入、更生動、更具有感同身受的力量。
(四)制度性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
制度的規定性,在社會秩序的維護、促進社會規范運行上有著積極作用,對人們的行為有著一定的塑形匡正作用。要將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制度體系中,強化規范化、制度化的保障機制,形成有利于繼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策導向和制度安排。特別是要積極探索運用項目化落實機制,通過項目規劃、項目承接、項目實施和項目評估,在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同時,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