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生活在一個名為平安的小鎮,隸屬于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這里是甘青要道,湟水之濱。因是唐蕃古道和古絲綢之路南線的重要驛站,小城在清時有平安驛之稱。1979年5月,平安正式建縣。五年前,國務院批準撤銷平安縣建立平安區。
在我的小說作品中,平安被我稱為安城。在我的內心里,始終希望這是一片安寧祥和之地。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打破了平安的寧謐。
據青海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最新通報,截至2020年2月7日24時,青海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8例。
雖然確診病例大部分在省會西寧,但平安中心城區距離西寧不到三十公里。
1月25日,青海省政府啟動青海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依法依規科學實施防控措施。
隨著不斷新增的確診病例,全省各地嚴防死守,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控線:公交調整發車次數,列車停運,省內多條路段暫時封閉……除了一條條為抗擊疫情采取的果斷措施,我所看到的,是平安地區的居民小區都設置了疫情檢查點,作為普通的民眾,在廣泛而深入的宣傳中,大家明白,減少流動就是最大的防控。許多人自覺行動起來,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動;戴口罩、勤洗手、拒野味,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發現疫情主動報告、主動隔離、主動就診,以實際行動為身邊親友和群眾當好示范,確保自身安全,確保他人安全。還有許多人,在與疫情爭分奪秒的大會戰隊伍中,在社區、鄉鎮、村莊、居民小區,用堅守筑起一道道生命健康安全防線。
2
我所在的小區名為平安家園。走出小區,穿過馬路往東走幾步是一個名為平安花園的小區。元月31日晚,家住平安花園小區的一位朋友發了這樣一條微信朋友圈:
從初二開始,家里的她就上班了,帶著她的伙伴們報道疫情。看到辛苦疲憊的醫護人員,由衷敬佩!還有那些深入重點疫區的記者們,值得致敬。我們在朋友圈、微博、網頁上點點手指刷新,便能迅速獲知疫情前線最新動態。而這每一個字眼背后,可能都是前線記者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換來的。
朋友所說的她,是他的妻子小梅,也是我的朋友,在電視臺工作。這個春節,電視臺也和平時一樣上班。不同的是,任務更加艱巨。四天時間里,小梅和她的戰友做了兩個“戰疫情”宣傳片:公益宣傳片用心呵護大家的健康,現場宣傳片記錄疫情防控的故事。那幾天,小梅他們深入一線、直擊現場。從策劃、文案、拍攝,到后期,精心制作、細致打磨,這浸透了心血和汗水的宣傳片,體現著凝聚力、奮斗情、堅守心。
我所在的也是媒體單位,這個春節,我們的夜班正常運轉,每天正常出報的同時,融媒體平臺不間斷更新。許多個白天和深夜,同仁們都在忙于采訪、寫稿、審稿、編輯、排版、校對等工作,為報社正常運轉不遺余力。微信、頭條號、微博每天都有更新,沒有一天停頓。社領導指示新媒體中心工作人員,緊盯最新情況,及時發布。編采人員認真履行新聞工作者職責,為阻擊疫情盡職盡責。
“我不知道誠摯通常指什么。但是就我的情況而言,我知道誠摯就是做好本職工作。”諾貝爾獎得主作家加繆在《鼠疫》中這樣說。如今,我也深切感受到疫情來臨時媒體人的誠摯。
3
這一天,平安區沙溝回族鄉黨委書記李國保說,最近他每天都在感動中,許多時候忍不住淚流滿面。
沙溝回族鄉位于縣境南部,是全省聞名的貧困鄉,聚居著漢、回、藏、土等多個民族,其中回族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
李書記說,疫情發生后,鄉上并沒有倡議群眾捐款,沒想到的是樹爾灣的幾名回族群眾主動跑到鄉上捐款。2月1日早上,僅十幾分鐘時間就收到兩筆轉賬:石溝沿村賈桂蓮及其家人捐款2000元,仲莊村的藏族群眾牛拉毛尖措捐款2000元,不僅如此,牛拉毛尖措還把家里購買的2包口罩捐了出來。牛拉毛尖措說:“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我們一家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不外出,兩包醫用口罩暫時用不上……”
鄉上的包片領導、包村干部、村警、民輔警、衛生院的大夫和村醫與村干部一同奮戰在第一線的卡點和入戶排查中。李書記的電話又響了,都是各種捐款捐物的。大寨子村書記陳來存自己掏錢找人購買了800個口罩,沙溝村的一個村民送來300袋水餃,蘆草溝村的韓貴存為每個防疫檢查卡點送來煮好的熱雞蛋,團委志愿者為最大的卡點每天免費提供午餐……
李書記把這些內容編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就在他編寫的時候,一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又打電話為鄉上找來500個口罩和84消毒液,蘆草溝村支部書記韓昌清為防疫工作捐款10000元,蘆草溝村在西藏做生意的村民韓生燦為家鄉防疫捐款10000元。韓生燦告訴李書記,他在西藏做糧油生意,人在西藏卻始終忘不了家鄉的父老鄉親,他向在疫情戰線上辛勤工作的同志們致敬。
而關于韓生燦還有一段小故事。之前,韓生燦一家提前一個月從西藏回來,準備給兒子操辦婚禮,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卻因為疫情不得不從簡辦理。雖然這是兩個孩子一輩子的大事,但在李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的耐心工作下,新人簡單辦了婚禮后就返回西藏。
類似感人的故事有很多。我的朋友舒勇先生是一位藝術家,因為隔離在家,于是每天為戰斗在醫療戰線的英雄們創作一幅作品,連續三十多天沒有間斷。他表示,疫情結束后會將作品捐贈。他說:“總有那么一群最勇敢最有擔當的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總有一種力量堅如磐石,讓我們熱淚盈眶!”
凡此種種,讓我再次想起《鼠疫》中的這句話:“這一切與英雄主義無關,而是誠摯的問題。這種理念也許會惹人發笑,但是同鼠疫做斗爭,唯一的方式就是誠摯。”
4
被封城的武漢,是此次疫情的中心地帶。隨著多地抗擊疫情馳援武漢的消息傳來,讓我們看到隔絕的是疫情,不是真情。從一張張圖片、一個個動態消息中,我也讀懂了什么是愛崗敬業,什么是敬畏生命。
我覺得有必要說一下馳援和支援的區別。馳援是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予以支援。具體來說就是不僅自己及時火速地幫助,還號召周圍人給予援助。支援,是指用人力、物力、財力或其他實際行動去支持和援助,是一般性組織力量進行援助。
漢字的博大精深讓人驚嘆,每一個漢字都體現了古人非同凡響的智慧,有時候一個字道盡玄機。現在,從這個“馳援”二字也可見一斑。
我的周圍,有許多醫務人員馳援武漢。
微信好友盧莉很少發朋友圈,但在青海馳援武漢醫療隊整裝出發時,她發了一條朋友圈。這支馳援隊伍里,有她的家人、同事、同學。她說:“他們不僅是勇士,還是醫護中的佼佼者。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們的父母親,他們忍著心疼,支持兒女去前線。偉大的母親!偉大的父親!這就是每一個中國老百姓的愛國情懷!”
在接受西寧晚報記者采訪時,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馮平回顧報名時的場景,他說,沒有動員,選派人員赴湖北支援的消息剛剛發出十幾秒,報名的微信消息就刷爆了手機屏幕。
不僅僅是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當接到赴鄂任務后,省內16家醫療機構的微信工作群都被“我報名”的字幕刷屏。在這支由呼吸科、重癥醫學、傳染科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的醫療隊伍中,老、中、青無一缺席,齊齊上陣。逆行的他們,這個春天是青海大地上最美的背影。
1月28日14時30分許,離平安城區十余公里的曹家堡機場內,一面寫有“青海省支援湖北抗擊疫情醫療隊”的紅旗迎風飄揚。紅旗前,我省首批135名白衣戰士整裝集結,馳援湖北。
優酷視頻《致敬逆行者》中有這樣一個鏡頭,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首批醫療志愿者開拔武漢前宣誓:“我自愿出征,保衛全中國,護佑生命,不辱使命,全力以赴抗擊疫情……”看到這一幕,我忍不住淚濕。
鏡頭里大家吃餃子的鏡頭一晃而過。我的朋友曉霞說,這是她父親早上五點起來特意包的。餃子煮熟后,她71歲的父親克服城市道路不熟等困難,趕天亮前開車將餃子送到了醫院。而平時,她父親一到萬達就迷路。
為方便穿防護服,90后女護士單霞將齊腰長發剃成光頭。而如今,青海醫護人員也毅然決然把頭發剪了。誠如斯言:逆風衛士,剪斷的是頭發,剪不斷的是責任!
作家羽芊是我的魯院同學。這一天,她的一位從醫的好友也將踏上戰場投入戰斗。她的好友本來在休產假,女兒才一個月。羽芊說:“我不知道還能對你們說些什么,只能說重復無數遍的話:一定要把自己防護好!等這次疫情過了,你們都休假吧!到西藏來玩,我全程陪同!”
5
林晨是廣播電臺主持人,我的小說集《無腳鳥》出版后,他曾主持過讀者見面會,后來還專門在廣播電臺做了一期關于這本書的節目。這一天,林晨說:“在相對隔絕、獨處的環境中,我們反而回歸了自我本身。我們更有機會脫離無知的狀態,檢閱自己的過失。”
林晨的話讓我想起好友董春勝先生。元月27日,董先生自海口返回,開始在家自我隔離。他說,隔離初期坐立不安,心亂如麻。在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后,他陪女兒寫作業,陪妻子做飯,在家練書法。這個過程,他感到一種久違的溫馨。他甚至還有一種深深的自責:十年來,他竟是第一次如此陪著家人。任思緒飛翔的時候,他想到小時候背自己過河的老師,想到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想到了為民族大義而奮斗犧牲的先烈……
在隔離中,董先生說他給自己的心靈洗了個澡。他認為,這不是一個以得失或好壞簡單概括的事,這是一個悟的過程——想到那么多人,高尚、莊嚴、偉大的努力付出,他會忍不住淚下。他相信,有這么多閉關待突破的個體,有這么多浴火重生的鳳凰,美好的明天不會遠。
6
《鼠疫》是加繆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小說通過描寫北非一個叫奧蘭的城市在突發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醫生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對瘟疫奮力抗爭的故事,表現出那些有著大無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絕望、不頹喪,在奮起反抗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精神。
小說中,加繆通過里厄醫生的堅定話語表達自己的心聲:“我認為自己對當英雄和圣人都沒有興趣。我所感興趣的是做一個人。”
小說中的里厄醫生,始終關注人類的健康,恪守醫者的職業操守,始終堅持維護人類生命和健康的職責,真正體現了不為名利、甘于犧牲自我的高尚情懷。加繆借里厄醫生之口揭示了醫生最終的職業注腳,那就是“盡管有個人的痛苦,也要反抗恐怖的災難及其不斷懲兇的武器”。
面對鼠疫這一極限境遇,《鼠疫》中的不同人物——醫生、志愿者、神甫、記者、小職員以及罪犯等紛紛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在小說中,里厄醫生不寄希望于未來與上帝,而是致力于眼前的工作:“我不知道等著我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這一切結束之后會發生什么事。就目前而言,有病人,必須治療這些病人。”
這段隔離在家的日子,我做家務、閱讀、看稿、編稿,但始終靜不下心寫作。
不是所有的日子都敘說春天
太陽也有被霧霾暫時侵吞的瞬間
此刻,寒流倒襲
打開笑臉的花朵正在受難
平安詩人了然在他的詩歌《倒春寒》中這樣寫道。
百度百科上說,“倒春寒”最早來源于農業,是指由于受較強冷空氣頻繁襲擊,氣溫下降較快,持續時間長達1~2個星期以上的那種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圍地區農作物受凍害的天氣現象或天氣過程。倒春寒發生時,會使正處于返青或拔節生長階段的冬小麥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可使已經播種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農作物出現爛種,已經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凍死。
不得不說,2020年的這個春天,是個特別的春天。這場“倒春寒”,來得猛烈而持久。
加繆說: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
是的,未來不可預測,過去不可倒回。不可否認,遭受突然侵襲時,我們會茫然無措,會被無力感穿透,會被撕裂的疼痛攫住。而當只能面對現實的時候,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困厄,同時這還意味著你將有無限的可能去改變。我們常說珍惜當下,把握現在。那么,就讓我在這個名為平安的地方,對每一個認清現實并努力尋求改變的人送上最誠摯的祝福:愿你平安!
作者簡介:雪歸,本名楊秀珍,中國作協會員,青海省作協會員,曾就讀于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小說等作品見于多家報刊,雜志,入選多種選本,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暗蝕》《無腳鳥》《在我之上》,散文隨筆集《云端或泥淖》。有小說作品獲得青海省政府文藝獎、省青年文學獎文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