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協倡導下,由125 家具有重要影響的企業、媒體、學會、高校、科研文化機構共同發起的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2019 年12 月18 日在京成立,旨在探索中國科普事業新模式,打造社會化科普新引擎。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在成立大會上表示,長期以來,我國科普工作實行政府主導模式,為公民科學素質從低起點快速提升到8.47%、接近創新型國家門檻起到了關鍵作用。
成立大會上,各成員單位共同發布《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宣言》,將專注于搭建社會化科普平臺、發展公益性科普事業、繁榮科普產業、擴大優質科普供給、舉辦科普表彰獎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未來,聯合體將在推動設立科普大獎、舉辦重大科普活動、服務中國企業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等方面發力,努力建設成為社會化參與、市場化運作、制度化保障、信息化支撐、國際化交流的權威平臺。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科協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把廣大科技工作者最廣泛、最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近日,中國科協聯手“學習強國”共同打造科學家精神宣傳陣地。
中國科協將以科學家精神為引領,切實發揮組織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整合“科界”等優質平臺資源,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加快推進科技界學風建設,廣泛凝聚海內外科技人才精神共識,及時向世界傳遞中國科技界聲音,努力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2019 年12 月4 日,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等一行7 人,抵達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調研流動科普資源和科學教育工作。調研組先后對播州區科普大篷車運行、鴨溪科技館、科普e 站建設(五樁社區)、科技示范學校(三合小學)、科普示范社區(象山社區)等情況進行實地走訪調研,了解相關情況。貴州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楊泳濱,遵義市科協主席史廷昌等一同調研。
針對科普中國e 站建設,調研組表示,要將科普中國e 站資源合理配置到鎮鄉,讓平臺更加利民便民;要逐步增加符合本地區公眾科普需求的地方性科普資源,進一步拓寬科普宣傳內容和范圍,多元化服務公眾;要推動線下科普中國e 站和線上微信公眾號的無縫連接,使公眾足不出戶盡享科普服務,手指一動感受科技魅力。

日前,第二次“老科學家圓桌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主要討論我國基礎研究和“卡脖子”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基礎分子科學中心主任程津培,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常務副會長齊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研究員周玉梅,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朱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等出席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協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主任沈巖主持會議。
會議中,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課題組圍繞我國基礎研究和“卡脖子”問題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建議進行匯報。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協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主辦,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承辦。
日前,2019 年英才計劃數學學科論壇在珠海舉辦。英才計劃數學學科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院士,北師港浸大校長湯濤院士等10 位數學學科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張振威,英才計劃全國管理辦公室以及來自15個省市的48 名學生和領隊參加論壇。
論壇期間召開了數學學科年度工作會議,會議由學科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馮榮權教授主持。會議總結回顧了2019 年工作,研究部署了2020 年學科工作計劃,并對“英才計劃”學生評議工作提出了建議。會上,張振威副主任代表英才計劃全國管理辦公室對數學學科工作委員會全體委員長期以來對“英才計劃”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全國管理辦公室會落實好委員會提出的各項工作建議,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2019 年12月7 日—8 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抗癌協會承辦的以“腫瘤標志物領域的新研究、新突破、新技術及轉化應用”為主題的中國科協第389 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南京醫科大學胡志斌教授、遼寧省腫瘤醫院于韜教授、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崔久嵬教授、空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邢金良教授共同擔任論壇執行主席。
本次論壇內容涵蓋腫瘤標志物的基礎研究、臨床應用以及基礎向臨床轉化,會議安排緊湊,內容豐富,首次將基礎研究人員、技術研發人員、臨床醫生匯集一堂,共同探討精準醫療與腫瘤標志物發展趨勢、技術前沿及臨床應用挑戰等,克服往常此類會議單純強調學術進展、忽視臨床應用的不足,對于提高臨床醫生對精準醫療認知具有更好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