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玲 肖曉珍

冬菇出棚了、玉米又飽滿了、貢柑黃了……初冬時節,仁化縣的山間田野仍是一派豐收忙碌景象,在聯動式消費扶貧下,貧困村、貧困戶們的農副產品紛紛出貨,穩定了貧困戶持續增收,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日前,滿載玉米、番薯、菜心等農產品的貨車從城口鎮厚坑村緩緩駛出,將3000多斤時令蔬菜陸續發往各個銷售點,這些蔬菜都是村民利用閑置地種植的,過去村民擔心銷路不暢不敢多種,東莞市鳳崗鎮駐村工作隊通過對接飯堂、超市、市場打通了產銷綠色通道,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目前帶動20余戶村民發展有機蔬菜種植,今年6月以來幫助村民銷售蔬菜3萬余斤。
農產品不愁銷路,才能促進群眾增收致富。近年來仁化縣大力拓寬扶貧農產品銷售渠道,通過“五進”對接承銷、龍頭企業帶銷、設立消費扶貧專柜、創新電商運營、會展促銷等方式推動產銷無縫對接。目前,33個省、市、東莞幫扶單位、80多個縣直單位全力展開聯動式消費扶貧,在全縣33條省定貧困村、81條分散村掀起扶貧產品銷售熱潮。
隨著貢柑進入豐收季,各鎮村提早謀劃,多方發力拓展線上線下多元化銷售渠道,通過供銷合作社、產銷對接會、直播帶貨等方式讓果農增產又增收。“我通過合作社賣了2000多斤貢柑。”周田鎮較坑村貧困戶曾水元將新鮮采摘的貢柑運到合作社,忙碌著過磅、裝箱,這批貢柑將由合作社統一銷往省內外市場。珠影集團駐較坑村第一書記葉天明說:“今年以來合作社收購貢柑累計6萬多斤,給村民和貧困戶添了條銷售路子,帶動群眾穩定增收。”
為助力扶貧產業發展,各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紛紛化身扶貧產品代言人,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推介產品,發動同事、家人、朋友等社會力量參與購買。其中,長江鎮學堂垇村由市委宣傳部和丹霞山管委會定點幫扶,利用各自資源和優勢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推介,駐村工作隊變身農產品“推銷員”,不僅上門收購農產品,還當起了“配送員”,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助力特色農產品飛出大山,今年幫助村民及貧困戶銷售靈芝、大棚香菇、酸棗糕等共計11萬余元,切切實實幫助貧困戶走穩脫貧增收路。(攝影:張怡 ?葉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