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盧小麗

伴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二孩”現象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家庭中新添一個小成員,既為父母及雙方老人帶來了欣喜,也對第一個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二孩家庭的家庭資源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二孩家庭孩子出現的焦慮、叛逆現象明顯比其他同齡孩子多。如何解決二胎所帶來的學生叛逆心理疏導問題也就成了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需要針對二孩家庭學生開展有效的引導教育,主動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從而促進二孩家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第一,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心中存在抵觸情緒,因此精力不集中,游離的次數較多。
第二,成績下滑——在學習成績方面,下降趨勢比較明顯,同時不穩定,受自身情緒影響較大。
第三,興趣減弱——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再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所以學習狀態不佳,學習動力不足。對學習的興趣不高,在乎指數低,成績高低都不在乎。
第四,情緒不定——和之前的表現完全不同,容易躁動不安,要么在人群中特意表現自己,要么沉默寡言,不愿與人相處,常常獨處。
第五,行為退化——原本已經學會的事物卻不愿自己多動手,比如已經學會了自己穿衣服,但現在卻不愿意自己動手,而是讓父母給他們穿,行為退化。
第一,家庭地位的改變。以前自己是家里的“小太陽”,家里所有人都圍繞自己轉。這種優越感早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改變。但隨著弟弟妹妹的到來,家中地位明顯改變。雖然同是父母的孩子,但是由于剛剛出生的弟弟妹妹更加需要人的照顧,父母無暇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大孩身上。突然之間地位的急劇下降,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失落感和落寞感,甚至產生一種極不穩定的焦灼感,他們覺得自己的愛被剝奪、瓜分,心理失衡現象明顯。
第二,被要求瞬間長大。之前大孩是家庭的中心,所以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對父母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感,因此自理能力也比較差。但弟弟妹妹的到來后,父母的精力明顯不足,對于大孩,父母會自然而然減少照顧的精力,希望大孩一切都能夠自理。這些原本是家庭中心的孩子,一夜間,被父母要求快速長大,成為不再讓父母操心、獨立自主的乖孩子。由于這個過程缺少正確的心理疏導,因此會引發一系列叛逆的問題,令父母頭疼不已。
第三,資源減少。如今的社會,撫養一個孩子在金錢、精力方面的成本都比較高,由于大部分的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因此多增加一個孩子就意味著生活水平會有所降低。大孩本來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的零食、玩具,會由于弟弟妹妹的到來而減少。同時,當有零食和玩具時,父母都會優先分給弟弟妹妹,且還會經常說“弟弟妹妹還小,你要多讓著他們”這一類的話。如此長期的話語灌輸,會讓大孩心理產生落差,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東西被弟弟妹妹剝奪,父母的視線不在自己身上,不再愛自己,從而叛逆、頹廢,出現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狀態,成為問題小孩。
第一,積極開展分享教育。與他人分享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前必不可少的優良品質。教育學生學會分享,構建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尤其是對于二孩家庭的大孩而言,他們過于自我,由于原來自己是獨生子女,享受家中全部的愛,因此缺少分享意識,也沒有分享的習慣。故此,學校要提高二孩家庭大孩的分享意識,讓他們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
例如,學校可以開展“玩具共同玩才快樂”的教育活動,讓大孩分析這一故事情景:小剛非常喜歡自己的遙控無人機,弟弟看到后也特別喜歡,嚷著要玩,但小剛不愿意和弟弟一起玩。可是當他一個人玩的時候,因為沒人和他分享游戲的快樂,他覺得很寂寞、很無趣。然后,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小剛這種行為對嗎?小剛自己一個人玩玩具有意思嗎?”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大孩自己去反思,然后告訴大孩,只有分享玩具才能得到更多的樂趣,大家一起玩才更有意思。
第二,開展兄弟姐妹友愛教育。許多大孩都認為弟弟妹妹出生之后,父母將原本屬于自己的關注和愛全部給了弟弟妹妹,認為父母不再愛自己,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非要父母做到公平。有的大孩趁著父母不注意欺負二孩,也有的大孩當著父母的面,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父母的關注。因此,教師需要多開展關于兄弟姐妹友愛的教育。
第三,通過角色扮演感化大孩。有些大孩因為之前環境的影響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如若不能激發他們情感的共鳴,則很難轉變他們的觀念。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加強孩子的情感體驗,讓他們親身體驗自己的身邊多了一個弟弟妹妹帶來的好處。

比如,學校可以舉行以“如果爸爸或媽媽生病了”為主題的活動,讓孩子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大孩要與二孩共同分擔任務,分工合作,比如一個負責和醫院聯系,另一個則負責照顧爸爸或媽媽。通過角色的扮演,讓大孩真切地感受到:假如只有自己一個人,那么既要聯系醫院,又要照顧爸爸媽媽,必然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如果有一個人在自己的身邊和自己一起分擔責任,那么自己能輕松很多。所以,弟弟妹妹也是家中的重要成員,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可以和自己分擔責任、分擔壓力的,是自己重要的伙伴、幫手。因此,要多給予弟弟妹妹關愛,要承擔起做哥哥姐姐的責任,共同孝順爸爸媽媽,共同承擔守護家庭的責任。
在構建“和諧、文明”社會關系的大環境下,二孩家庭中大孩的心理問題值得關注、重視,學校要發揮應有的引導教育功能,通過一系列活動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同時通過家長會對二孩家庭家長進行培訓。總之,要通過各種積極手段對二孩家庭的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擁有陽光心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