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涂盈
語言對于教師的課堂具有重大的作用。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極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勞動效率。”語言能力是教師必備的一個能力,這個能力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1985 年廣東教育學院對6851 名學生進行“你喜歡什么樣的教師”的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分為喜歡不喜歡兩大類,各8 個問題。結(jié)果:學生最喜歡教學方法好,講課清楚、動聽的教師;不喜歡討厭學生,經(jīng)常責罵學生的,講課枯燥乏味的,說話沒有條理、不易讓人聽懂的教師。
可以從以上調(diào)查結(jié)果得出,語言對于課堂的影響非常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通過教師的語言進行,語言是教與學的“橋梁”。教師語言分為三大類:聲音語言、體態(tài)語言、文字符號。
“會說話”有六個標準:規(guī)范、文雅、幽默、機智、新鮮、激勵。
第一,規(guī)范。對于“規(guī)范”,聲音語言有以下幾點要求。其中最基本的一點是,教師必須普通話標準。這是國家對于每一個師范生與想做教師的人群的最低標準。國家要求語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必須不低于二級甲等,其余科目教師必須不低于二級乙等。在普通話標準的基礎之上,語言必須具有邏輯性。在講課過程中教師不能如走馬觀花一般,看到哪里講哪里,應該提前組織好語言,在課堂上循循善誘,讓學生從低層次向高層次慢慢學習理解掌握。同時,要求教師聲音洪亮,語速適中,在上課時對于一些詞匯的用法也要有講究。
體態(tài)語言的規(guī)范有以下要求:舉手投足、神情姿態(tài)需符合教師在教學中的要求,輔助表達功能需要突出等,如不能站得東倒西歪,倚靠講桌;自習課坐著不能蹺二郎腿,不能過于懶散;和學生對話不能太高傲,應該以朋友的方式進行交流,教師不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不能過于謙卑,應具有一定威懾力、信服力。
文字符號的規(guī)范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的板書上,教室的板書必須整潔大方,不能有錯別字。板書設計必須合理。
第二,文雅。“文雅”也能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來概括:“在擬定教育性談話內(nèi)容的時候,你時刻也不能忘記,你施加影響的主要手段是語言,你是通過語言去打動學生的理智與心靈的,然而語言可以是強有力的、銳利的、火熱的,也可以是軟弱無力的?!苯處煹恼Z言不能過于粗俗。教師是具有示范性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應該更加注意這方面的內(nèi)容。
第三,機智?!皺C智”的具體要求:課堂教學機智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復雜的教學情景,迅速、準確、敏捷、靈活地做出判斷、處理,并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教學過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必須隨時處理突發(fā)情況,并且處理得當。
第四,幽默?!坝哪钡木唧w要求:斯威特諾夫說過,“教師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課堂往往吸引了學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其中教師語言的幽默占很大一部分。例如,有名的考研輔導教師張雪峰等人,他們的課堂幽默風趣,就像單口相聲。雖然教師還是應該以課程內(nèi)容為主,但這種幽默的表達方式還是值得學習的。
第五,新鮮?!靶迈r”就是語言應該具有生動性、趣味性、時代性。當教師在檢查作文時,看到學生運用了陳舊的例子,也會毫無興趣。回到課堂也是如此,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學生熟知的網(wǎng)絡詞匯吸引學生的注意,甚至可以講解一些網(wǎng)絡詞匯的用法是否正確。在講知識點舉例子時,可以聯(lián)系當下的新聞時事熱點。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興趣。
第六,激勵。新課程改革以來,國家要求教師以鼓勵學生為主,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發(fā)展學生的特長,讓學生找到自己的長處。教師可以多運用體態(tài)語言,如多拍拍學生的肩和背,讓學生感到安慰。

第一,多訓練說話的輕重緩急。學生經(jīng)常會反映教師說話語氣過于平緩,聽著犯困,更遑論學習知識,這是教師對語言把握最低層次的一種。教師說話應該突出重點,加重語氣語速變慢,甚至可以重復。這樣學生可以迅速把握重點,并且進行理解記憶。
第二,說話具有幽默性。每個人對幽默的理解和把握都不一樣,有人認為說話內(nèi)容必須幽默;有人認為說話語氣幽默更好;有人認為體態(tài)語言夸張,更加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類型的幽默,這成為教師的個人特色。
第三,善于運用肢體語言。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并不是只以口頭語言為載體,教師的肢體語言也非常重要。在上課時,學生的焦點都在教師的身上,教師的一些動作可以傳達多種信息,比如在講重點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在講解之前拍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在長期上課過程中會產(chǎn)生疲憊感,一些比較夸張的肢體語言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
在課堂教學中期,教師可以使用“目光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眼睛給學生適當?shù)奶崾?。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猶豫不定,教師就可以用肯定的目光進行激勵與鼓舞。同時,教師應該用微笑消除教師的刻板印象。如果教師過于嚴肅,學生會不敢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也不能積極地獲得教學反饋。
第四,多用激勵的形式來鼓舞學生。激勵往往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教師運用鼓勵機制可以使用以下的訣竅:“多用褒義詞,慎用貶義詞,活用中性詞。”新課改以來,師生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教師與學生更像是平等的朋友關系,所以教師應該少用脅迫命令的口吻進行對學生的指導,多用正面語,少用反面語,如在課堂中教師多說“請安靜”,而不是“不要吵”。
第一,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學者做過研究,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教學的質(zhì)量取決于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教師講得不清楚,那么學生學得也不清楚。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也認為:“授課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決定了其語言感染力的大小和學生對教師所授知識的接受程度,語言藝術與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成正相關關系?!比绻處煖蚀_地把握好語言,他的課堂效率與教學質(zhì)量會顯著提高。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會增加,會主動接收與思考教師講解的知識與觀點,會更加樂于接受知識,樂于接受教師的觀點。這樣教師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語言藝術是工具。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必備工具。課堂教學是學生與教師都必須參與的互動性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無處不在。教師對于某一個知識點進行提問、講解、歸納總結(jié)時,就必須運用到語言能力。學生在進行回答或者提出疑問時,也必須運用到語言能力。語言是課程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師提高語言工具的使用水平,會事半功倍。教師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還可以學習他人對語言的運用,取其所長,去其糟粕。
第三,塑造學生的性格與品德。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每個人的說話方式也不一樣。教師的語言特色往往會影響學生,在更深的層次上影響學生的性格和品德。教師在課堂中表達的語言藝術,是他個人教學能力與知識儲備,還有性格思維綜合方面的體現(xiàn)。除了課本等考試必須過關的知識,這些東西也能影響學生。因此,當教師有強大的語言表達能力時,學生往往也會受其影響。
第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語言不但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體現(xiàn)。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如果沒有語言,思維也無法準確表達,人們也無法進行事物的交流,社會也不會進步。正因為有了語言,人們才能更好地交流,才能產(chǎn)生思維的共鳴與反省,提升自己,學生也才能更好地學習。
學生接觸了大量良好的語句,對學生的審美也非常有幫助。如果多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書面語審美,那么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審美。學校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談吐也是其中之一。教師的高雅談吐會影響學生,學生也會不自覺地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字詞。因此,教師說話的內(nèi)容必須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不能空洞單調(diào),說話理據(jù)充分。
曾經(jīng)有人斷言,未來機器人將取代一些從事傳統(tǒng)行業(yè)的人,一些重復、簡單、不需要思考的工作將由機器人來完成,而教師被認為是失業(yè)風險最低的職業(yè)之一。這是因為教師這一職業(yè)具有復雜性的特點,某些方面機器難以做到,其中就包括教師的語言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語言藝術,從而對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