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奕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的重要舉措。
社區是青少年居住和成長的場所,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影響力日益彰顯,對青少年個體社會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和作用,青少年正處于思想逐步成型的時期,他們心理多變,思想活躍,情緒不穩,既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和危害。本文基于江陰市澄江街道社區教育中心的實踐,探索以社區為依托,對青少年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著力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現在的青少年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多媒體等給青少年開辟學習和娛樂的新渠道的同時,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傳播,各種觀念和意識形態交織在一起,不斷地沖擊著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目前的情況是:部分學校表現出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部分父母把關注點放在學習分數,忽視兒女的品德培養,父母與兒女溝通不暢,社區、學校、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未形成合力等。社區作為城市的基礎單元,承擔著青少年校外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澄江街道地處全國工業制造強縣江陰市中心城區,區域面積65 平方千米,下轄26 個社區、9 個行政村。針對此,街道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遵循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以社區為依托,完善機制體制,整合各種資源,搭建活動平臺,積極探索青少年社區教育的新途徑,充分發揮社區的育人功能,拓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內涵。
第一,形成組織網絡。由社區教育中心牽頭,成立校外教育輔導總站,校外輔導站是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紐帶和載體,校外輔導站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不是重復學校教育,而是以德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為主。校外輔導總站由街道內各社區、學校、司法所、文化站、婦聯、團委、關工委等單位組成,加強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統籌和指導。
第二,建立各項制度。校外輔導總站建立并健全各項制度,形成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各部門參與、社會各界配合、活動運作自如的工作機制。如:定期召開會議,輔導總站有“每月例會”制度,了解、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研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常態化開設“每季活動”、“繽紛冬季”冬令營、“七彩夏日”夏令營等。運用身邊人、身邊事、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等進行教育,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建設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形式新穎、內容鮮活、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創新、豐富活動載體。
第一,育德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5000 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等。定期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如塔南社區“春節”寫對聯;芙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育新人,歡喜迎元宵社區嘉年華”,制作燈籠,猜燈謎,老少同樂;北大街社區以君永小區為試點,每個樓道貼上了家訓對聯,舉辦“家風家訓作品展”;社區教育中心連續多年舉行青少年家風家訓演講比賽等。注重形式與內容相結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社區青少年生活的各方面,在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健全青少年道德品質,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第二,育德于社區品牌文化。澄江街道各社區已逐漸形成社區品牌文化,如文定社區的“書香文定”,環城東路社區的“心理訪談”等。城中社區精心打造公益“四點鐘學校”,解決社區內雙職工家庭學生四點到六點放學后無人看管問題,從2013 年至今,“四點鐘課堂”的運作已步入常態,有規范,有制度。“四點鐘學校”的志愿者定期組織“六一”節及其他重大節日活動,開展系列文化教育宣傳,組織經典誦讀、道德講堂等活動,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創建、深植社區品牌文化的過程中,尤其彰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2019 年是新中國成立70 周年,各社區開展“致敬祖國,學唱紅歌”“你對祖國知多少”等夏令營活動。梅園社區、花園社區等舉辦“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爭做‘三有’好少年”為主題的七彩夏日夏令營活動;北大街社區開展“紅色論壇”活動等。各種道德實踐活動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通過舉辦這些特色活動,社區青少年的思想受到正面熏陶,思想道德水平不斷提升。
第三,育德于社區實踐活動。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要靠教化,但最終要靠內化。社區非常重視青少年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參觀來豐富青少年們的閱歷,開闊眼界。花園社區的七彩夏令營帶領營員們走進江陰公交公司,參觀江陰公交智能調度指揮中心和公共自行車服務中心;塔南社區帶領青少年走進江南水務、江陰法院等。社區靈活舉辦各類小型多樣的文體活動,如:“超級魔方”“自救與互救”等。以社會實踐活動、藝術教育和體育活動為平臺,讓青少年盡情地玩樂、愉快地學習、專注地探索,寓教于樂,以此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水準,使未成年人在自覺參與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街道社區教育中心充分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資源,整合人力資源、課程資源、設施資源建立一個平臺管理機制、服務機構,凝聚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力量,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修養。
第一,加強隊伍建設。社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涉及面廣,對象復雜,必須動員全社會來做。一是選派學校的師德高尚的優秀教師到各社區擔任青少年校外輔導員;二是充分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模范、老教師等“五老”隊伍作用,由他們發揮特長,當好革命傳統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輔導員;三是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社區教育志愿者隊伍。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共建機制,吸引更多的具有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的社會成員參與社區青少年教育志愿服務活動。
為提高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樹立良好形象,增強工作者們的責任感、使命感,社區教育中心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專題活動,全體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參與青少年社區教育的工作者更應具備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工作態度、個性品質等,具備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創新精神等。
第二,注重宣傳陣地。對社區青少年展開思想道德教育離不開宣傳教育,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社區積極制作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益廣告,數量多,質量優,廣泛張貼于社區,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創造良好輿論氛圍。利用社區公開欄,微信公眾號等傳統媒介和新媒體,實施榜樣教育,就是利用本社區、本街道的人物的先進事跡、感人故事、出色成就等來影響社區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讓他們從榜樣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由于是身邊的人,可以讓社區青少年更為直接地了解他們,這些先進事跡是真實的,而非虛構的,從而促進社區青少年行為的從善向上。
第三,家庭學校社區共同作為。單純依靠社區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行不通的,基于此,社區積極聯合學校、家庭,形成強有力的教育陣地。社區教育中心校外教育輔導站緊密聯系學校,充分利用社區內的各類資源,面向青少年廣泛開展以思想道德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紅色文化、科技藝術教育、興趣愛好活動等為主要內容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推動實現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重視家長教育,在社區內舉辦家長交流活動,分享教育經驗,宣傳家長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講座、親子活動、家長志愿者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如:社區教育中心舉辦“禮儀教育進課堂,文明規范促成長”“幼兒家長課堂”等活動。
近年來,澄江街道社區教育中心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列入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把推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今后,將開拓創新,注重工作實效,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