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柄根
隨著春節假期的到來,通達系及順豐速運紛紛表態“ 春節不打烊”。順豐控股(002352)表示春節期間將提供全年無休的寄遞服務,全力保障快件收發需求,但對主要城市互寄服務加收不低于10元的資源調節費。
順豐作為快遞行業龍頭公司,一直以來業績表現亮眼。2019年前三季度,順豐實現營收為787.70億元,同比增長20.37%,實現歸母凈利潤43.11億元,同比增長44.77% ,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286.95億元,同比增長25.36% ,實現歸母凈利潤12.10億元,同比增長57.47%。
根據順豐2019年11月簡報,順豐受推出的特惠電商件業務影響,票均收入下降明顯,為19.69元,同比下降15.53%。而通達系公司一直處于價格戰,票均收入仍持續下滑態勢,申通單票收入在3.27元,同比下降0.91% ;圓通為3.02元,同比下降10.9% ;韻達為3.28元,同比增長69.07%(加入派費口徑導致)。
從毛利率角度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順豐整體毛利率為19.31%,較2018年同期的18.41%上升了0.9個百分點;環比略降0.51個百分點。相較于同行業的上市公司,韻達、圓通、申通前三季度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韻達為14.38%,同比下降14.34個百分點;圓通毛利率前三季度為12.48%,同比下降0.62個百分點,申通毛利率11.9% ,同比下降5.92 個百分點。總體來說,票均收入下降或是造成快遞公司毛利率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情況下,順豐仍能保持較高的毛利率尤為可貴。
表:順豐2019Q1-Q3部分財務數據一覽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順豐是國內擁有飛機數最多的民營快遞公司,在單票成本較高的背景下,降本增效顯得尤其重要,這也是影響后續毛利率能否進一步提升的關鍵。那么公司是如何進行成本管控?
順豐在最近一次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做出說明,表示通過科技手段來達到降本增效。在運輸環節,一方面公司打造車貨匹配平臺,實現運力訂單管理線上化、交易定價智能化、調度匹配精細化、任務執行可視化、運營支撐一體化、結算管理系統化等,實現運力采購過程和定價更透明,有效降低單價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優化路由設計,一級干線數量下降明顯,裝載率有效提升。同時,未來將對不同產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進一步融合經濟件和快運的干線,提高大型貨車占比,進一步降低運力成本。
在中轉環節,順豐通過自主研發中轉分揀系統,結合OEM定制設備,使得中轉設施相比進口造價更低、占地面積更少。未來,公司會繼續投入自研分揀設備,將小件、大件中轉自動化率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
在包裝環節,順豐包裝實驗室在技術上持續突破,已申請包裝相關專利260余項,參與修訂國標、行標、企標等數十項,達成明顯的包材成本節省。同時,可循環利用的豐BOX 也已在全國96個城市進行應用,有效實現節能減排。此外,已針對傳統、冷鏈、醫藥、重貨、特種物流、同城餐飲等行業研發百余套包裝解決方案。
在倉儲環節,順豐為某科技大客戶度身定做的全球最大手機類單體現代化物流中心,包括2B和2C倉,并擁有全部設計方案知識產權,整個自動化倉庫的落地體現了順豐在倉儲方面建設和運營能力取得階段性成果。
順豐自2019年5月推出“ 電商特惠”以來,業務量迅速提升,今年4月份的單量是3.25億件,5月和6月份就分別增長到了3.46億件、3.74億件。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業務量同比增長29.52% ,市占率由5月的6.6%提升至9月的8.1%。
據悉,這塊業務早在2013年、2014年就已推出,而這么多年順豐仍未在電商市場站穩腳跟,一直受到通達系、京東的擠壓,加上近期菜鳥系“ 丹鳥”的介入,競爭更為劇烈。
此時,順豐選擇這個時點再次搶奪電商市場,公司表示特惠專配主要是針對電商件市場的需求,并非是一個短期產品。在過去幾年的持續投入提升了公司大網的裝載能力,也產生了一定的冗余資源。隨著公司科技能力的提升,數據和算法的能力比以前強多了,網絡管理能力、調配資源能力達到一定水平,這時借助填倉的理念,邊際成本較低。
在新業務方面,根據中報,順豐的新業務包括快運、冷運及醫藥業務、同城配、供應鏈等均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速超過50%,同城配業務營收增速甚至達到129%,但與此同時,公司通過不斷收購進軍新領域也導致負債率的上升,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對此,順豐針對各個板塊采取了相應的措施。譬如,快運方面,公司正式推出順豐快運獨立品牌,包含了原有順豐直營重貨業務以及順心捷達加盟業務,預期2019全年有望突破百億規模。冷運方面,順豐在全國建設了15個果蔬預處理中心,有效提高農產品處理效率,同時通過全方位包材解決方案,生鮮產品貨損率大幅下降。同城急送方面,客戶類型也在持續豐富,覆蓋餐飲、輕食、商超、服裝等行業,同時,也在試點融合大網同城件,打造同城快遞新模式。供應鏈方面,并購的DHL供應鏈中國及新夏暉有望起到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