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河
摘要? ? 2010年5月由山東臨沂費縣正旺合作社引種試種火龍果,2011年開花結果,引種成功,2014年產量達36 t/hm2,豐產性、適應性強,易栽植,果實香甜新鮮、口感上乘。本文介紹了火龍果的引種表現,并總結了其優質栽培技術,以期為火龍果引種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火龍果;引種表現;優質栽培技術;山東臨沂
中圖分類號? ? S667.9?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07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火龍果又名紅龍果,原產于中美洲熱帶地區,后由法國人、荷蘭人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我國臺灣,我國大陸種植火龍果僅有20多年,并且只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區,北方保護地栽培實屬罕見。2010年5月引種臺農大紅火龍果,2011年開花結果,2014年產量達36 t/hm2,引種成功。經過近10年的栽培種植,總結積累了一套適合北方地區種植的優質栽培技術,現總結如下。
1? ? 引種表現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杏山嶺村東,該地海拔112 m,全年無霜期197 d左右,年平均氣溫13.1~13.9 ℃,年日照時數2 532.1 h,年降水量819.3 mm,土壤pH值為6.3。
1.2? ? 主要性狀表現
在臨沂地區,火龍果5月下旬開花,7月初第一茬果成熟,果實長圓筒形,平均單果重400 g左右,最大單果1 000 g。果實成熟時,果皮鮮紅有光澤,果肉紅色、內有黑芝麻狀細小種子,種子較軟可食用;果肉細膩多汁,中心糖度23.6%,邊緣糖度18.7%;果皮薄易剝離,厚約0.2~0.3 cm;10~12批花,夜間開花,棚內無昆蟲,應在夜間人工授粉。火龍果大約在種植后11個月開始掛果,第2年進入初結果期,3年以后進入盛果期。每年5—12月開花逾10批,每株每年可掛果逾10個,按1.5萬株/hm2計算,年產量不低于37.5~45.0 t/hm2。
火龍果最適宜的土壤pH值6~7,據調查在pH值為9的沿黃地區種植生長也很好。火龍果剛引種栽培時能承受的最低溫度是5 ℃,經過近10年的北方溫室栽培馴化,現在能適應3 ℃的低溫。在臨沂地區栽培,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抗病性和豐產性,且果實口感上乘,風味新鮮香甜。
2? ? 優質栽培技術
2.1? ? 溫室大棚的搭建
棚室后墻高3.5 m以上,前沿高1.5 m以上,跨度10 m左右,東西向長60~120 m。溫室大棚建成后,施腐熟有機肥不少于45 t/hm2、過磷酸鈣1 500 kg/hm2,均勻撒于棚內地面,然后旋耕。
2.2? ? 起壟立架
棚內沿北墻留80 cm寬的生產路,按南北方向起壟,起壟高度30 cm左右、壟寬1.5 m,壟溝寬1.0~1.5 m。在寬度1.5 m的畦面上,南北方向居中安插立柱,用于架起火龍果。采取一架雙行栽培模式,雙行之間寬度在0.5 m之內。栽植前,按照株距于架上綁扎小拇指粗細的竹竿。順架桿方向,在小竹竿內側開深度5~7 cm淺溝備用。
2.3? ? 定植
在大棚內,火龍果一年四季都可栽植,但最佳栽植時間為3—5月。栽植時,把火龍果苗放入開好的淺溝內,栽植深度為3~5 cm,埋住根即可[1]。一般情況下定植密度為1.5萬~1.8萬株/hm2。主栽品種為臺灣大紅,授粉品種為蜜龍。定植后澆1次大水,以澆完后畦表面不積水為宜,45 d左右可少量施用氮肥,隨水沖施,以利于枝條快速生長。
2.4? ? 溫濕度調控
緩苗期內,棚溫保持在15~35 ℃左右;緩苗后,棚溫控制在20~35 ℃左右;開花前期,棚溫15~28 ℃;結果后,溫度控制在15~32 ℃,不超過35 ℃,可以有效提高火龍果的糖度。棚內濕度保持在60%~70%為佳,濕度過大枝條易腐爛。
2.5? ? 修剪整枝
火龍果定植1個月后,當苗生長至高出架桿10 cm以上時,在高出桿3~5 cm處打頭,促其萌發3~4個側枝,每株一般留15個側枝。當側枝日漸豐滿、呈深綠色后會逐漸下垂,目測下垂側枝距地面30 cm左右即可掐尖打頭。此時應注意引導側枝搭在兩邊架桿上,并及時清除枝條上發出的嫩芽[2]。側枝在掐尖打頭后經過4個月左右的生長和養分積累,即可出現花蕾,形成結果枝條開花結果。隨著新枝的萌出,掛果枝2年后可逐漸剪除,重生新枝,剪下的老枝可扦插育苗[3]。蓋膜后棚內濕度增大,不宜再進行修剪,以防刀口無法風干造成腐爛。
2.6? ? 授粉定果
火龍果一般在19:00以后開花,次日7:00左右凋謝,需要在20:00以后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坐果率。一般每根枝條間隔20 cm保留2個果,為了保證單果重和品質,每根枝條最好只留1個果。
2.7? ? 肥水管理
肥料以腐熟的豬、牛、雞糞等土雜肥為主,本著少施、勤施的原則,春季生長期40 d左右施肥1次,以有機肥、氮肥為主。夏季萌蕾和開花后(大約20 d)各施肥1次,以有機肥和磷肥為主。開花后30 d果實成熟,在20 d時應少施一些含鉀、鎂的肥料,能增加果實的糖分,改善口味[4]。秋末蓋膜前后停止施肥,避免因休眠期養分過剩導致枝條刺座處萌芽過多(既增加工作量,又影響來年產量)。在11月下旬,施1次有機肥15.0~22.5 t/hm2。花芽分化期、果實膨大期進行葉面追肥,噴施0.3%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溶液,每15 d噴1次;也可結合防治缺素癥,加入鎂、鈣、鉬等微量元素。
火龍果雖喜潮濕,但根部不宜長時間浸泡,因而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避免積水,濕度應保持地表3 cm以下土壤達到手攥成團不散為宜。如水源方便,能保持土壤常年濕潤,對生長更有利。蓋膜前應澆透1遍越冬水,蓋膜后若不是太干則不宜再澆大水,避免濕度過大造成腐爛[5]。
2.8? ? 病蟲害防治
北方溫室種植火龍果,因高溫少雨,病蟲害很少發生,除蝸牛、螞蟻外,尚未發現其他害蟲,加之選擇無病無菌的火龍果種苗,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在南方經常發生的一些病蟲害。如若發現有腐爛的枝條,應及時剪除,種植中基本不用施藥。
3? ? 參考文獻
[1] 黃均成.紅肉火龍果引種及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中國園藝文摘,2013,29(6):202-203.
[2] 劉繼偉,郭翼,程彥玲.日光溫室火龍果整形修剪技術[J].吉林農業,2015(23):98.
[3] 明文玉.寧國市紅肉火龍果綠色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13):83-84.
[4] 劉志忠.火龍果日光溫室栽培管理關鍵技術[J].吉林蔬菜,2018(9):7-8.
[5] 李維賓.北方溫室火龍果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3,16(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