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武 孫東林 吳楚釗 許少萍 錢程偉



摘要? ? 我國的輸日活魚占據我國出口活魚貿易額的重要地位,日本出于保護本土企業對進口活魚的要求日益嚴格,輸日活魚貿易受日本活魚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較大。本文客觀分析了我國輸日活魚貿易的環境條件,總結了近年來日本官方針對活魚所采取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以期為我國輸日活魚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輸日活魚;市場現狀;貿易條件;對策
中圖分類號? ? F323.7;F752.6;S9-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263-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ve? Fish?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UANG Zhen-wu? ? SUN Dong-lin? ? WU Chu-zhao? ? XU Shao-ping? ? QIAN Cheng-wei
(Raoping Customs,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aozhou Guangdong 515700)
Abstract? ? China′s live fish export to Japa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export live fish trade.In order to protect domestic companies,Japan′s requirements for importing live fish are becoming stricter.The trade of live fish exported to Japan is greatly affected by Japan′s technical measures for live fish trade.This article objectively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China′s live fish trade to Japan,summarized the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adopted by Japanese officials in recent years for live fish,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ive fish industry.
Key words? ? live fish exported to Japan;current situation of market;trade condition;countermeasure
截至2018年,中國已成為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對象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國。近年來,中國活魚在日本進口活魚市場中也逐漸占據重要地位。與此同時,為保護本國活魚產業免受或者少受進口活魚的沖擊,日本利用其完善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通過衛生標準、檢驗檢疫要求、通關監測等手段對進口活魚重重設限,對中國活魚設置了嚴格的技術性壁壘。為突破日本技術性壁壘,積極開展我國輸日活魚貿易情況以及日本活魚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具有十足的必要性。
1? ? 我國活魚出口貿易整體概況
2001—2018年,我國活魚出口146.56萬t、77.53億美元。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活魚平均出口重量達9.16萬t/年。如圖1所示,活魚出口貿易額從2001年的1.66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6.44億美元,呈現較為明顯的上升趨勢。雖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我國活魚出口貿易額較2008年下降了近20%,但僅3年時間,2011年活魚出口貿易額就超過2009年的水平,并在2014年突破6億美元。
2? ? 輸日活魚貿易現狀
我國活魚目前主要的出口貿易對象集中在東亞國家,其中,輸往日本的活魚長期穩定占據出口貿易額前列位置。以2018年出口情況為例,輸日活魚的貿易額達2.47億美元,占出口活魚整體貿易額38.34%,在我國所有活魚出口國家中排位第一;重量1.01萬t,占出口活魚重量11.35%。
2.1? ? 概況
2001—2018年,輸日活魚總貿易額27.07億美元,總重量16.38萬t,分別占活魚出口貿易的34.92%和11.18%。如圖2所示,2004—2007年期間,我國輸日活魚迎來一個小高峰,連續4年出口重量超過1萬t。與此同時,在2006年日本實施食品化學品殘留“肯定列表制度”之后,輸日活魚貿易受此影響開始出現波動下降的局面。2008年起,受全球金融危機及后續影響,我國出口日本活魚重量更是長期陷于低潮期。其中,2012年輸日活魚重量為0.75萬t,不及2005年高峰時期出口重量1/2。直至2018年,輸日活魚重量才重新突破1萬t。
另一方面,在輸日活魚重量陷于低谷時期,同期輸日活魚貿易額總體呈逆勢上升趨勢。這種不降反升的形勢,很大程度上與我國活魚整體養殖成本的提高有密切關系。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在各方面成本逐漸面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未來出口日本的活魚貿易額仍存在一定的增長可能性,但同時也應該警惕輸日活魚重量持續低位徘徊導致貿易額增長空間受限的情況發生。
2.2? ? 我國輸日活魚市場分析
2001—2018年,日本共計進口活魚44.02萬t,貨值為79.77億美元,年均進口需求量為2.45萬t、貨值4.43億美元。如圖3所示,2001年以來,日本每年的進口活魚貿易額整體波動幅度較大。2013年進口活魚貿易額達到6.13億美元,創下2001年以來的最高值,但到了2017年,進口貿易額又急速降至2.87億美元,是近18年的倒數第二低貿易額。另一方面,2001年以來日本年進口活魚的重量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2018年日本進口活魚重量較2001年的進口數據下降了44.98%。其中,2006年后,受日本正式實施食品化學品殘留“肯定列表制度”影響,之后日本每年進口活魚數量減少趨勢明顯;由于2014年日本經濟復蘇乏力導致其國內市場低迷,該年度活魚進口重量為1.31萬t,僅為其進口巔峰年度 2004年重量數據的30.96%。整體來看,2012年以來日本活魚進口市場在重量方面逐漸趨向穩定且緩慢增加,但整體貿易額仍存在較大波動。
目前,日本主要從中國、韓國等50個國家或地區進口活魚。2018年,日本進口活魚貿易額共計5.81億美元,從我國進口的有2.47億美元,占比42.54%;進口活魚1.59萬 t,從我國進口的有1.01萬t,占比63.36%。
由表1、表2可見,近年來,我國輸日活魚在日本活魚進口市場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2006年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后的幾年,中國輸日活魚占日本進口活魚比例有所下降,但從 2013年開始,市場中我國活魚占比有所提高并趨于穩定。
3? ? 我國輸日活魚貿易條件分析
3.1? ? 優勢分析
3.1.1? ? 自然條件。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近300萬km2的海域和32 000 km長的海岸線,大部分海域清潔無污染,水產養殖條件優越[1]。其中,浙江舟山漁場是享譽世界的著名漁場之一;南海海域廣闊,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種類繁多,肉質鮮美。目前,全國已建成數十個大型海水網箱養殖基地,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在開放性海域進行活魚養殖,用冷凍雜魚作飼料,既減少農藥使用,又保障養殖質量。
3.1.2? ? 文化因素。日本與我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之間的人文交往歷史淵源流長,彼此間的飲食文化極其相似,國民對食用活魚的種類喜好也大致相通。整體而言,在迎合日本食用活魚的習慣上,我國養殖的食用活魚更加能夠滿足消費市場需求。此外,在輸日活魚的交通運輸方面,我國同樣具有先天性的地理優勢,更容易滿足日本市場對生鮮活魚的消費要求。
3.1.3? ? 政策因素。長期以來,活魚出口都是我國重點關注的農業發展領域,經由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水產養殖業發展向好。一是辦企條件逐漸放寬。我國政府部門正不斷通過行政體制改革,落實“放管服”政策,最大限度簡化水產養殖企業的養殖場、中轉場備案登記程序和手續,同時有效縮短備案時限。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近年來,很多地方政府都從資金、技術等各個方面提供相關水產養殖企業優惠政策和便利,包括提供低息貸款、為企業人員提供養殖技術指導和培訓等,海關部門也通過推廣原產地證書、“隨到隨檢”綠色通道等方式在出口通關領域為企業提供便利政策。
3.2? ? 劣勢分析
3.2.1? ? 對日本活魚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不足。長期以來,日本不斷完善其針對活魚的技術法規體系,從限量標準、口岸通關等多領域給我國輸日活魚貿易設置障礙。國內大多數企業由于缺乏專業研究人員,對日本貿易體系整體涉獵不深,缺少對各類技術性貿易措施科學性、合理性的深入研究,只能簡單被動地去迎合對方的檢測要求,往往導致養殖成本大幅增加,最終不得不放棄出口市場。對日本活魚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不足造成我國養殖企業在貿易過程中疲于應付,難以獲得更多的貿易優勢。
3.2.2? ? 出口活魚技術含量較低、運輸保鮮難度大。目前,我國輸日活魚養殖企業多處于單兵作戰狀態,生產規模不大,產業鏈條不完整,缺乏先進養殖設備和科學管理體系,難以形成規?;?、集約化的生產養殖效應。另一方面,活魚運輸是一項系統工程,運輸過程需要始終處于良好的水質循環狀態才能保證運輸途中活魚的存活率,具有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多、風險系數高等特點[2]。出口活魚在日本口岸經常需要滯留數天,經過多方面的檢查、檢疫等環節,在此期間極易造成活魚死亡率上升。如果為保證活魚成活率而用藥,又極易導致藥物殘留超標,面臨銷毀或退貨風險。
3.3? ? 機會分析
日本民眾對活魚及其產品的消費需求極大,而其國內現有活魚產量尚無法完全滿足所有需求,這給我國輸日活魚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前景。我國海關檢驗檢疫部門長期以來對出口活魚堅持嚴格把關、過程重點監管,極大地保障了輸日活魚的安全和品質。此外,日本活魚市場的各類技術性貿易措施要求也在倒逼國內企業不斷提高生產養殖技術,以確保活魚品質。從長遠角度看,這對企業技術提升、消費者健康和消費信心提高都產生了積極作用。
4? ? 對策
近年來,日本采取的一系列技術性貿易措施已嚴重阻礙了中國活魚對日出口,導致活魚出口企業遭受損失。目前,我國對活魚安全衛生管理的研究也在逐步進行,但是針對活魚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研究仍較為薄弱,亟須從多方面入手共同突破壁壘,助推活魚出口產業良好發展。
4.1? ? 政府角度
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幫扶企業,從企業備案、資金、技術、檢驗檢測等各個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積極引導和推動活魚養殖產業形成專業分工的完整鏈條,建成規?;?、集約化的活魚養殖示范區,實現活魚養殖水平的整體提高,產生良好的帶動效應,引導輸日活魚養殖企業健康發展;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收集和咨詢機構,對日本涉及活魚的技術標準、政策法規及時進行通報,有針對性的發布預警信息,增強應對措施動態研究,避免信息滯后造成損失;建立健全活魚監測認證體系,對水質、農藥、獸藥、重金屬及其他危險因子進行監測,規范管理農獸藥使用,推行HACCP國際標準質量認證,提高國際市場消費信心。中國政府應加強與出口國政府的交流,開展雙邊貿易談判和磋商來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建立與國外權威認證機構的互認機制,實現體系認證的相互認可。當處理活魚貿易措施糾紛時,加大與國外官方交涉力度,支持對國外技術貿易措施的評議,合理利用多邊貿易規則和WTO成員權利,約束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行為[3]。
4.2? ? 企業角度
活魚養殖企業加大生產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實施力度,面向大企業推廣GAP、GMP、HACCP等體系認證,對小生產者、經營者實行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推行安全措施驗證制度,發展“公司+基地+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等生產組織方式,發揮規模經營對活魚質量把控的優勢,使得活魚從育苗、養殖、出口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從根本上提升中國活魚出口產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4]。要牢固樹立質量安全意識和出口風險意識,科學合理使用農、獸藥,切實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逐步改善以粗放型為主的養殖模式,借助現代先進養殖技術解決對培苗投放、養殖管理、飼料研發、運輸保障等全鏈條進行科學化管理存在的不足,力求從源頭提高我國活魚出口質量。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引進優秀人才,仔細研究活魚國際標準,及時獲取日本新標準和政策新動向的變化趨勢,合理規避SPS措施,增強活魚出口競爭優勢,樹立良好貿易形象,提高核心競爭力。
5? ? 參考文獻
[1] 陳岳峰,吳楚釗,許少萍,等.我國輸韓活魚貿易環境分析[J].中國動物檢疫,2017,34(11):56-59.
[2] 王珮,湯志旭,劉凡.我國出口鮮活魚類現狀及對策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4,5(8):2313-2318.
[3] 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食品出口“遇堵”隱形技術壁壘[EB/OL].[2019-10-13].http://www.cfda.com.cn/NewsDetail.aspx?id=62793.
[4] 蘇昕.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