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吉生 康宏波 姚英娟 戴協和 劉建華 張小玲 王宗堯 曹建中 胡平華 范琳娟 胡明
摘要? ? 根據淺生槽泰和竹篙薯的生長特性,在其塊莖生長階段之前間作西瓜,充分利用淺生槽竹篙薯田塊的自然資源,可大幅增加田塊的生物產出,顯著提高經濟效益。本文總結了淺生槽竹篙薯間作西瓜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泰和竹篙薯;西瓜;間作;淺生槽;栽培模式
中圖分類號? ? S632.1;S651?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077-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泰和竹篙薯為薯蕷科薯蕷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一般于4月上中旬大田定植或直播,至5月底進入伸蔓期,4—6月薯苗對光、熱、水、肥等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不到40%,在7月中下旬大多薯苗進生長旺盛期,薯苗長到架頂,8月后竹篙薯進入生殖生長塊莖生長階段[1-2]。竹篙薯營養生長階段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不高,為充分利用淺生槽竹篙薯田的自然資源,增加其復種指數,提高其種植經濟效益,江西薯類產業體系2019年在泰和縣塘洲鎮州頭村紅壤地上探索實踐了淺生槽竹篙薯間作早西瓜高效栽培技術模式示范,并在此示范基礎上總結出了一套江西淺生槽竹篙薯間作西瓜高產高效安全集成技術栽種模式標準化操作規程。該種植模式是在淺生槽竹篙薯苗架生長期(營養生長階段)間作早熟西瓜生產,一般西瓜產量可達52.5 t/hm2、產值達15.75萬元/hm2,竹篙薯產量達52.2 t/hm2、產值達83.52萬元/hm2,合計產值為99.27萬元/hm2,較單種淺生槽竹蒿薯純收入增加了15萬元/hm2,增幅達20.97%,經濟增效顯著,效益較佳。現將淺生槽竹篙薯間作西瓜標準化技術模式初報如下。
1? ? 栽種模式
淺生槽竹篙薯的行距2.3 m、株距0.083 m,竹篙苗大田栽薯密度為5.25萬苗/hm2左右,竹篙薯每年大約4月中下旬大田定植,12月初成熟,全生育期240 d左右,元旦過后薯產品陸續上市銷售。
西瓜苗在淺生槽薯的對面畦邊栽種,栽種瓜苗行株距為1.6 m×0.5 m,西瓜大田間作密度為7 500株/hm2左右,間作早西瓜大多4月初直播,6月下旬陸續上市銷售。
薯瓜間作做標準畦:按畦面寬1.8 m做畦,長度不限,按溝寬50 cm、溝深20 cm開好畦溝,整好畦土,做好標準淺生槽畦,薯瓜大田間作定植行株距形成寬窄行標準模式。
2? ? 淺生槽竹篙薯標準化栽培技術
2.1? ? 挑選優良種薯
選擇外觀光澤、粗壯、無病害斑塊、無蟲害傷口的竹篙薯作種薯,忌用薯尾段作種薯,預防根腐線蟲傳播危害地下薯莖[3]。
2.2? ? 整土做好標準畦
2.2.1? ? 整土要求。耕整后要求畦面土壤含水量適中、細碎、松散、土層深厚。
2.2.2? ? 做好標準薯畦。按照淺生槽規格(長1.5 m、寬4 cm)做成畦面寬1.8 m的畦,畦長不限,畦溝寬50 cm,畦溝深20 cm;或按照淺生槽規格(長1.2 m、寬6 cm)做成畦面寬1.5 m的畦,畦長不限,畦溝寬50 cm,畦溝深20 cm。
2.3? ? 擺槽施肥
2.3.1? ? 擺槽標準。按照淺生槽規格(長1.5 m、寬4 cm)于畦面上開好槽溝,溝距為0.083 m;或按照淺生槽規格(長1.2 m、寬6 cm)于畦面上開好槽溝,溝距為0.1 m。栽薯槽端距畦溝30 cm,對照槽溝擺放淺生槽。要求淺生槽在槽溝內擺放要正、要實,忌槽溝內殘留土坯顆粒,忌淺生槽擺放不正、塑槽傾斜歪倒,防塑槽受土壓變形,產生畸形薯產品。塑槽內填放谷殼、稻草或茅草等填充物,利于槽內薯莖生長。
2.3.2? ? 槽內填土要求。依據淺生槽定向生長特性,畦面上距栽薯端2/3畦面撒施生物有機復合肥,剩下1/3畦面少量撒施基肥,要求淺生槽內填土厚度應呈栽薯端深逐漸向未栽薯畦邊遞減的填土模式,保證底肥安全,有效避免地裸露、肥量大遇雨水沖刷流失或肥水滲漏地下至薯苗根莖,傷害地下薯莖。
2.3.3? ? 施肥要求。淺生槽竹篙薯無公害生產底肥施用方法為距薯苗10 cm處開20 cm深、15 cm寬的基肥溝,深施尿液浸腐爛的黃豆225~450 kg/hm2,畦面撒施生物有機復合肥1 800 kg/hm2,施肥后溝內培厚土壤,畦面蓋上5~10 cm厚疏松土壤壓土埋肥。合理追施肥料,定植后5~7 d,結合定植水淺施沼液或腐熟稀薄人糞尿液15 t/hm2;伸蔓期7月初遇晴干旱,結合滴灌水追施速氮肥75~150 kg/hm2,要求肥液濃度低、澆水量足;薯莖膨大期結合伏秋旱滴灌水,重施膨大肥225~300 kg/hm2,分2~3次結合滴灌輸水輸肥促薯莖膨大。薯苗后期,大約10月底至11月中旬,實行看苗補施防衰肥,苗旺不施或少施葉面肥;苗架弱、葉色淡綠顯黃,出現脫肥早衰癥狀,宜多施或重施防衰磷鉀面肥,保證薯產品質量[4]。
2.4? ? 蓋肥蓋布
2.4.1? ? 蓋肥要求。溝施基肥需培土壅蔸,溝施肥宜培深土壓實蓋嚴,覆蓋稻草或防草布預防雜草叢生耗肥。忌薄土覆蓋溝肥,薄土薄蓋輕壓溝肥易出現滲水、透光、透氣現象,遇雨水溝肥滲漏流失肥效。畦面撒施底肥,蓋土要均勻,厚薄一致。忌薄蓋面肥、蓋土厚薄不勻,以防面肥裸露土外流失或大氣揮發降低肥料利用率。
2.4.2? ? 蓋防草地布標準。一般距栽薯端10 cm左右整畦覆蓋,要求畦面蓋嚴蓋實,忌畦土裸露通透,以防透光透氣長雜草或保濕性能下降,抑制地下薯莖正常生長。示范結果表明,雜草較多的薯田,畦面上覆蓋2層防草地布較覆蓋1層防草地布防草效果提高16.0%~22.5%,畦土保濕功能優勢明顯。
2.5? ? 薯田栽植標準
2.5.1? ? 薯田直播。大多于3月底至4月初選擇晴日午后或陰天全日(忌雨日),進行竹篙薯淺生槽薯大田直播工作。直播薯段的兩端截面應蘸拌含有多菌靈的黑白灰,用于殺菌消毒,防止截面傷口病菌感染種薯段。種薯段須水平放置于淺生槽栽薯端切面上,培厚疏松土壤覆蓋種薯段。忌播種薯段裸露土面,抑制種薯根芽頂端生長優勢,影響薯苗早發。
2.5.2? ? 育苗移栽。泰和縣大多于4月初,早春地溫≥10 ℃、氣溫≥16 ℃時,即可進行苗床前薯催芽,經歷25~30 d薯芽出土即可大田定植。保證移栽薯苗根芽粗壯,每棵薯苗保留1根粗壯芽,多則剔除,防止淺生槽薯出現多苗結多薯的現象,降低薯產品商品質量。大田定植時,將薯芽朝向槽外、薯根朝向塑槽內,水平放置在薯槽栽薯端切面上,培土壅蔸。薯根蓋土要厚要嚴,忌薯根裸露土面;薯芽宜露出土面,忌覆土壓實。防止人為傷芽損根,抑制薯苗根芽生長。薯苗大田定植后宜澆淺定根水,7~10 d后追施沼液或稀薄人糞尿液15 t/hm2作提苗肥,促薯苗早生快發。
2.6? ? 科學管水
淺生槽竹篙薯各個生育時期對土壤含水量要求不同,薯苗期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18%左右,伸蔓期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以內,地下薯莖膨大期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2%左右。土壤含水量過低會抑制薯苗根系生長;土壤含水量過高則促薯根苗旺長,影響薯產品質量,而且易引發薯苗土傳病害。4—6月屬竹篙薯幼苗期至伸蔓期,贛中南屬雨季天氣,水分管理宜以開溝排水防澇害為主;7—9月屬伏秋旱季,管水以微型灌水抗旱為主,灌水要求采取滴管灌溉,節約用水,水分利用率在95%以上(采用噴灌水分利用率為75%左右,畦面大水灌溉水分利用率為45%左右,利用效率低下)。忌大水漫灌,以杜絕薯苗土傳病害大發生。
2.7? ? 植株管理
2.7.1? ? 搭架掛網。采用直徑2~5 cm的木棍,間隔0.5 m于薯畦兩邊搭好“人”字架,在木棍上離畦面30、80、180 cm高處拉上3根水平8號鐵絲固定“人”字架后掛穩爬藤網,適時引苗上爬藤網。直播薯栽后25 d左右出苗,薯苗長至30~40 cm及時引薯苗上爬藤網;大田移栽薯苗于定植后7~10 d采用軟繩捆綁上竹竿引苗上爬藤網,促進薯苗正常伸蔓生長。
2.7.2? ? 疏葉剪側蔓。6—7月薯苗營養生長旺盛,保證薯苗于7月底前生長至架頂,及時疏葉剪側蔓,搭好薯苗豐產苗架。
2.8? ? 病蟲害防治
2.8.1? ? 病蟲害種類。竹篙薯蟲害種類主要有地下線蟲、茶黃螨、斜紋夜蛾等,竹篙薯病害種類主要有根腐病、枯萎病等土傳病害和炭疽病、褐斑病等葉斑病害以及病毒病或線蟲引致的黑斑、紅斑、黑腐等地下薯莖病害。
2.8.2? ? 防治措施。一是農業防治。清潔薯田,如剪除病枝、病葉,鏟除田間雜草,消除病蟲越冬場所。二是物理防控。利用黑光燈、性誘劑、色板等物理設施誘導殺滅害蟲,降低田間蟲源基數,如性誘殺鱗翅目害蟲(斜紋夜蛾等)、糖醋液兌敵百蟲誘殺地下害蟲(小地老虎和蠐螬等)、應用黑光燈撲殺有害成蟲、色板誘捕同翅目害蟲(飛虱和蚜蟲等)。三是生物藥劑防治。采用阿維菌素、甲維鹽、病毒制劑、蘇云金桿菌等生物制劑綜合防治薯類病蟲害[5]。
3? ? 西瓜立體栽培標準化技術
3.1? ? 選擇適宜西瓜品種
選擇適應立體栽培的小果型早熟西瓜品種,如翠寶77、早佳8424、早春紅玉等,應用于外觀禮品型西瓜立體化栽培模式。西瓜全生育期控制在100 d以內,結瓜成熟期控制在30 d以內,充分利用薯苗前期充足的光熱水肥資源,實現薯地間作早熟西瓜早栽早收益。
3.2? ? 大田定植
西瓜大田定植方式有育苗移栽和點瓜籽直播2種。間作瓜苗立體栽培密度7 500株/hm2,薯瓜寬窄行距分別為1.6 m和1 m,株距為0.5 m。
3.2.1? ? 育苗移栽方式。于3月中旬播種育苗。播前營養缽裝好營養土(堆漚好的火土灰)并淋濕,每缽中央插一個播種穴,每穴播1粒瓜籽,覆蓋1 cm厚疏松營養土后覆膜搭拱棚育苗。苗床出苗期實施“兩高兩低”溫控措施,即出苗期晝溫控制30 ℃以內,夜溫不低于18 ℃,30%種苗出土揭膜煉苗;齊苗后,晝溫控制在25 ℃以內,夜溫不低于15 ℃;出現1~2片真葉時,晝溫控制32 ℃以內,夜溫不低于16 ℃;出現2~5片真葉時,夜溫降至12 ℃,并進行低溫煉苗。苗床水分管理:出苗后至1片真葉時,苗床控制澆水;1~3片真葉時保持床土濕潤,床土不發白不澆水,澆水要求少量多次,忌一次澆水量過多,否則易形成徒長苗。苗期25~30 d,4月中上旬大田定植。
3.2.2? ? 瓜籽大田點播方式。于4月中旬至5月初大田薯苗栽植完畢后,在薯苗對面畦邊,距淺生槽端10 cm處,按株距50 cm挖土穴點瓜種,并距點籽瓜穴15 cm處開施肥溝埋好底肥。底肥施腐熟有機肥22.5 t/hm2、45%NPK三元素硫基復合肥450 kg/hm2、餅肥750 kg/hm2。溝施底肥后用土蓋種、蓋肥,并蓋上地膜。
3.3? ? 搭架拉網
大概西瓜直播后35~40 d、瓜苗長至3~5片真葉或者移栽瓜苗定植后瓜苗長30 cm時,距瓜苗根穴10 cm處,用長2.0~2.5 m、直徑2~5 cm的粗木棍間隔0.5 m斜立于淺生槽旁搭成“人”字形瓜棚架,再于木棍上距地面30、80、180 cm處水平向拉緊3根8號鐵絲固定“人”字形畦架,然后拉爬藤網(寬2 m、長不限)上架,并用嫩鐵絲固定爬藤網,要求拉緊有張力,忌松軟,否則不利于瓜苗蔓伸長、坐瓜。
3.4? ? 引蔓整枝
3.4.1? ? 引蔓上網架。瓜苗長至40 cm左右,用細軟聚丙烯帶牽引瓜蔓捆綁固定于木棍上,引蔓上爬藤網。引蔓時須每條瓜蔓分別牽引捆綁固定,忌2條或多條瓜蔓捆綁在一起(不利于舒蔓展葉)且忌綁蔓太緊,否則會損傷瓜蔓,抑制瓜蔓生長。
3.4.2? ? 瓜蔓整枝。一般早中熟西瓜品種采用雙蔓整枝,保留1個主蔓和1個側蔓,剩余側蔓淘汰,生產上掌握選強去弱、擇優去劣的整修枝蔓原則。小果型西瓜每株留2~3個瓜,可預留側蔓3~5條,過多側蔓淘汰。一般瓜蔓長至50~60 cm時,摘除西瓜葉腋發出的側枝,日后間隔3~5 d修剪1次,連續3~4次。坐果后不需要整枝。
3.5? ? 人工輔助授粉
遇陰雨、低溫不良氣候或在傳粉昆蟲少的地域,宜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工作。選擇坐瓜節位時,一般保護地栽培西瓜坐瓜節位低些;春季西瓜坐瓜節位高,夏季西瓜坐瓜節位低些;早熟西瓜坐瓜節位低些,中晚熟西瓜坐瓜節位高些,即早熟西瓜宜選第2雌花(第12~15節)留瓜、中晚熟西瓜第2~3雌花(第20~25節)留瓜。授粉時間一般為晴日7:00—10:00,陰雨日宜9:00—11:00,集中人工授粉。遇陰雨日可提前1 d用小塑料袋套上要授粉的雌雄花朵,次日取下小塑料袋人工授粉后,雌花再套上小塑料袋,3 d后取下。授粉時遇雨日,雨后2 h進行授粉,授粉后若3 h內無雨則正常管理,若3 h內有雨應補授粉1次。授粉后瓜節位掛牌標注授粉日期,以確定西瓜熟期。
3.6? ? 肥水管理
3.6.1? ? 合理追肥。西瓜坐果前不需大量追肥,伸蔓期澆沼液或稀薄腐熟人糞尿液15 t/hm2;膨瓜期結合水分管理,實施水肥滴灌,間隔5~7 d滴灌1次,保證瓜果正常膨大,每茬瓜需滴灌肥2次。頭茬瓜采收后,需追施氮、鉀肥攻果保苗,供二、三茬瓜所需養分[6]。
3.6.2? ? 科學管水。西瓜定植后及時澆好定植水,瓜穴澆水300 mL,覆土壅蔸;輕澆緩苗水,西瓜緩苗標準為新葉萌動、新葉發黃、葉緣現露水,此時大田瓜土不干也需澆水,注意澆水量宜少勿大;巧施定瓜水,一般小果型瓜長至雞蛋大、中果型瓜長至鴨蛋大、大果型瓜長至鵝蛋大時澆水;適時澆施膨瓜水,一般待西瓜長到碗口大時澆水,若定瓜水足可以不澆水,反之需滴灌澆水。注意膨瓜速度慢時澆水不易裂瓜,膨瓜速度快時澆水易引起裂瓜。
3.7? ? 適時立體吊瓜
幼瓜長至0.5 kg左右、拳頭大時開始吊瓜,依瓜果成熟程度用網袋托住,亦可用繩子吊住瓜蔓,掌握以輕穩瓜果不掉為原則。
3.8? ? 病蟲害防治
3.8.1? ? 病蟲種類。西瓜生產上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蔓枯病、菌核病、白粉病、疫病、葉枯病、綿腐病等,西瓜生產上主要蟲害有瓜蚜、瓜葉螨、美洲斑潛蠅、瓜螟、斜紋夜蛾、小地老虎、螻蛄等。
3.8.2? ? 防治方法。一是農業防治。輪作換茬、鏟除雜草、清理瓜田病枝病葉,降低病蟲基數。二是物理防治。采用色板、性誘劑、黑光燈等物理設施誘殺各類西瓜害蟲。三是生物防控。運用有益昆蟲如七星瓢蟲抑制瓜類害蟲生物量。四是化學藥劑防治。用多菌靈、苯菌靈、噁霉靈等藥液灌根預防土傳病害,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防治炭疽病、菌核病、蔓枯病、葉枯病等病害,用甲霜靈防治西瓜疫病、綿腐病等病害,用植病靈、香菇多糖防治病毒病等病害,用阿維菌素、甲維鹽防治瓜螟、螨類,用氯蟲苯甲酰胺防治斜紋夜蛾,用敵百蟲防治地下害蟲等[7]。
4? ? 適時采收
小果型西瓜全生育期大多在85~100 d,大約在6月底西瓜開始成熟,陸續上市售瓜,采摘瓜2~3茬,可一直延續至8月上旬。竹篙薯全生育期為240 d左右,大概在12月上旬開始成熟,一般泰和竹篙薯大都在11月底開始收獲上市,一直可延續至次年的2—3月。
5? ? 參考文獻
[1] 鐘齊剛,陳章俊,康來照,等.泰和竹篙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2):240-241.
[2] 胡平華,康宏波,陳峻,等.泰和竹篙薯U型槽高效栽培集成技術[J].江西農業,2018(10):2.
[3] 羅火林,陳曉園,肖漢文,等.竹篙薯半套管栽培技術[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2017,41(4):355-358.
[4] 康宏波,胡霽云,劉才強,等.泰和竹蒿薯定向栽培的水肥管理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12):135.
[5] 姚英娟,黃衍章,劉子榮,等.江西省薯類作物病蟲草害發生及防治現狀調查[J].江西農業學報,2018,30(8):69-72.
[6] 吳瑞輝.無籽西瓜露地栽培技術要領[J].科技經濟市場,2008(8):28.
[7] 桂芬,汪田有,陳教才.露地栽培西瓜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園藝,2013(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