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秋 高麗丹 許一榮 魏曉軍
摘要? ? 農藥和化肥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農藥與化肥減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介紹了農藥與化肥的使用現狀,總結了農藥與化肥的減量措施,提出了相關對策,以期為實現農藥與化肥使用量負增長、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產生活綠色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農藥;化肥;使用現狀;減量措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 ? X59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13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化肥與農藥已成為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生產材料,對保證產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農藥與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導致農業面源污染不斷加劇,尤其對土壤環境、地表水的污染已不容忽視[1-2]。只有科學使用農藥、化肥,才能減少環境污染,確保農區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
1? ? 農藥與化肥使用現狀
1.1? ? 施用存在誤區
一是長期偏施氮、磷肥,忽視施用有機肥及微肥,導致土壤營養元素結構性失調及有機質含量下降。二是化肥全部基施現象較為普遍,忽視作物需肥規律及肥料效應的發揮。長期過量、不均衡施用化肥,直接影響了農產品生產安全,造成農業生產環境的污染。三是農藥施藥量不隨降雨與作物長勢等情況調整,造成藥害現象嚴重。
1.2? ? 科技水平不高
農民的科技水平不高,重視產量生產,忽視質量建設,過分依賴農藥、化肥,大量有機肥遭到廢棄。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人員大多為老、弱、病、殘者,科學合理的施肥施藥技術難以推廣,技術到位率低。大部分農民在農藥、化肥購買上普遍存在盲目性,農民最信任親戚或朋友的推薦,在品牌、營養元素含量等方面缺乏考察,產品質量和利用率得不到保障。農藥、化肥過量施用,導致土壤活性下降,其分解、轉化、吸附污染物的自凈能力也下降,引發了農業面源污染,同時導致水資源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2? ? 減量措施
2.1? ? 結構調整化肥減量,提升地力減量
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擴種大豆減少玉米種植面積,積極發展綠色有機特色種植,達到減肥增效。采取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輪作倒茬、深松整地等系列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調節土壤肥力。精準施肥減量,免費為農民取土、測土與開方,優化施肥結構;機械側深施肥,防止后期脫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2? ? 強化監測預警,提升綠色防控水平
充分利用植保工程、植保信息化平臺等項目,完善病蟲監測體系,推廣自動監測設備,發揮監測網絡作用,指導農民在最佳防治時期開展防治,減少盲目用藥。因地制宜地推廣綠色防控新技術、新產品,擴大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提升綠色防控效果。重點推廣抗病品種、輪作倒茬、調整播期、機械除草、種子處理、釋放天敵、白僵菌封垛等綠色防控技術。在主要作物的優勢區以作物為單元,集成一套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全程綠色綜合防控技術模式,減少對農藥的依賴。
2.3? ? 增加高效植保機械使用,提高農藥利用率
增加先進、高效、實用植保機械數量,擴大作業面積,逐步淘汰霧化效果差、防治效果差、作業效率低、農藥利用率低的藥械,重點解決藥械“跑、冒、滴、漏”問題以及高桿作物生長后期病蟲害防控作業難的問題。
2.4? ? 推廣科學施藥技術,實現精準用藥
針對主要作物和重點防治對象,篩選推廣一批針對性強、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針對用藥量大、容易超量使用的除草劑,開展專項治理。注意農民安全用藥、對癥選藥、適期防治、合理混配、按規配藥等,適時更換藥劑品種,減緩防治對象抗藥性的增加,保持農藥防效,減少農藥使用量。
2.5? ? 擴大專業化統防統治,減少超量用藥
按照市場化、多元化發展目標,鼓勵和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統防統治組織模式。選用新型、高效植保藥械以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統一組織用藥防治,減少施藥數次,解決農戶在防治中隨意加量和超次數用藥等問題。
3? ? 對策
3.1? ? 成立技術小組,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技術小組及領導工作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加強農業部門與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充分利用各類農業項目和補貼政策。按照當地確定的具體減量途徑,擴大減量措施的實施范圍,確保減量成為農業工作的重點之一,特別是要利用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政策、措施以及支持資金,使化肥與農藥減量工作取得實效。
3.2? ? 強化政策扶持,形成示范帶動
研究化肥與農藥減量增效相關扶持政策,擴大化肥與農藥減量增效、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等示范項目規模。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支持農藥與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開展。充分發揮農藥與化肥示范項目的作用,建設減量示范區,實現農藥與化肥使用量負增長。探索適宜當地的減量措施和工作模式,針對關鍵問題和瓶頸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形成簡單易行、實用、高效的減量措施和技術,帶動全旗實現農藥與化肥用量負增長。采取“精、調、改、替”措施促進農藥與化肥零增長、推進精準施肥用藥、調整農藥與化肥使用結構、改進施肥施藥方式、有機肥替代化肥及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等措施,減少盲目施肥施藥行為[3-4]。
3.3? ? 加強宣傳引導
積極宣傳新技術、新產品,促進化肥與農藥負增長。充分利用當地重點媒體,全面深入宣傳減肥減藥增效在農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引導全社會關注,努力擴大社會影響,讓農藥與化肥使用量負增長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3.4? ? 加強培訓指導
切實加大減肥增效技術的培訓力度,針對性地編印培訓資料,要用農民的語言培訓農民,讓廣大農民看得懂、聽得懂。要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通過現場示范、現場觀摩等直觀方式,讓廣大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
4? ? 參考文獻
[1] 申強,徐金益,王程亮,等.無錫市化肥農藥使用現狀及減量對策淺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61-62.
[2] 丁濤,楊進,秦玉金.揚州市農藥使用現狀及農藥控量使用對策[J].中國植物導報,2015,35(12):73-76.
[3] 李竹林.農藥化肥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6):217.
[4] 王素霞.漯河市召陵區農藥與化肥使用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2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