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3月19日的專欄文章中,筆者在30分鐘的短周期K線級別,探討了國證A指“目前已走完7波子浪,處于第8子浪中,是否會出現最后的第9子浪,然后企穩反彈呢?”。回頭來看,近兩周大盤走勢基本符合預期。(見圖一)
圖一:國證A指30分鐘K線浪形分解

如圖一,國證A指真的走出了第9浪下跌,之后止跌企穩,出現一小波反彈。
客觀來講,技術分析對投資者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對于波浪理論,即使是比較專業的數浪愛好者,各人也有各人的理解,“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關鍵在于正確認識、合理運用。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學者拉爾夫·N·艾略特發現,人類情緒由無意識的從眾沖動所推動,按照類似自然生長的原理,有可辨識的波浪式運行模式。在這個基礎框架之下,可以用線性的方法來量化描述社會行為。波浪原理對于金融學的意義如同牛頓定律之于物理學,比較適用于參與者眾多、存續時間很長的股市大盤指數,并不適合用來分析個股。
全美技術分析師協會前總裁普萊切特先生潛心研究波浪理論在社會行為中的應用,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還成功提前預見到本次美股暴跌。他曾經說過,那些排斥技術分析并聲稱市場走勢無法預測的人,只是為其無知和惰怠尋找借口。美國自1857年有股票市場記錄開始,從早期的埃克斯一霍頓指數到道瓊斯指數,長達160余年的浩繁走勢,在形態上均可依據艾略特波浪原理進行解讀。
今年2月下旬開始,道指從29568高點跌到18213點,回落幅度為38.4%,非常接近0.382的黃金分割位置。冥冥中,似乎也有自然法則在起作用。
股市走勢不會重復,但都是牛熊交替,漲跌互為因果,不同時期投資者的心理變化有一定相似性。只要時間跨度足夠長,類似場景再現的機會就大。深證成指今年高點以來的走勢,與2019年2季度對比。頗有幾分相似之處。(見圖二)
圖二:深證成指日K線走勢相似性分析

顯而易見,以上走勢都可分解為5個浪段。在時間上,去年4月8日到6月6日的回調一共運行了41個交易日,本次調整時長是否相仿有待觀察。
今年3月3日至24日期間,中小創、中證1000等指數走勢有個共同點,即末端都呈三角形收斂,以15分鐘小級別的K線來觀察尤為明顯。(見圖三)
圖三:創業板指數15分鐘K線浪形分析

圖三所示的下跌過程,是具有雙重嵌套延長浪的結構。不僅第3延長浪很標準,而且因為1浪簡單,所以對應的5浪就比較復雜,又包含了清晰的5波細浪,非常符合浪形規則。
相對于前兩個月的大開大合,當下A股局面有些微妙,反映出投資者謹慎樂觀的情緒。這樣的情況下,未來兩周大盤指數可能會怎么走呢?(見圖四)
圖四:中證500指數60分鐘K線浪形分析

圖四以中證500指數為例示意,主要存在著兩種浪形劃分的可能。第一種,是等到三折形態的A-4浪反彈結束后,大盤再度回落,進入A-5浪段調整。第二種劃分(淺綠色箭線和字母),將3月27日的高點視為A-4浪結束點。3月30日,A-5-1浪下跌結束,4月2日的反彈屬于A-5-2浪,并且已基本結束,即將進入A-5-3浪下跌。無論哪一種劃分,都要等到A浪調整全部結束后,才會出現較大級別的B浪反彈。
有時,股指走勢會呈現較規整的幾何線形,也有時不太明顯。有與基本面相契合的走勢,也有邏輯不明的情況,甚至盤面混沌難以琢磨。證券市場奧妙無窮,學無止境。技術分析的目的,就是試圖認識和理解個中變化,推測其可能動向,從而使投資獲得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