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世灣
專業小百科
本文主角:公共事業管理
實力院校: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
適合人群:熱愛公共事業、有服務大眾的奉獻精神、有領導能力的學生比較適合選擇該專業,可以將自身的特長展現出來
選科要求:文理兼招/新高考選科:一般沒有選科要求(僅供參考,以各省份高校實際招生要求為準)
我曾經在微博上看到某自媒體發布“十大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專業”的文章,里面赫然出現公共事業管理的身影。大概很多人對這門專業沒有什么印象,它確實不如工商管理、法學、經濟學等專業那么讓人耳熟能詳。我本人就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生活中說起我的專業,親戚朋友也是一臉“懵”。
那時候,我沒有對這些“疑惑”做過多解釋,而我也曾經因為選擇這個專業而感到迷茫,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深愛著這一門專業。
大學生,誰還沒有厭過學?
顧名思義,公共事業管理就是管理各項公共事務,這些公共事務可以是政府的、企業的、學校的,也可以是工廠或是酒店的公共事務;“管理”主要是指管理人,這就需要管理者具備一定的組織和領導能力。
公共事業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專業,學習內容范圍很廣,涉及環境、經濟、土地等各方面的知識。雖然學習范圍廣,但其也有獨具特色的課程,比如公共關系、管理文秘、管理學原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大多數都是理論課。
面對這么多的理論課,我曾經一度感到“厭學”,覺得這些課程學來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沒有什么用。但是當我參與實踐課的時候,我發現這些知識是非常有用的。
有些實踐課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開展,比如學生展示完小組的學習成果之后,臺下的老師和學生點評、提問并打分,而且經常會有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辯論賽PK,這些都跟平時成績掛鉤,最終會影響期末總評。還有些課讓學生在臺上講課,老師在臺下聽課,大大提高了我們的表達能力。
很慶幸我并沒有因為在那些理論課中滋長“厭學”情緒而迷失自我,經過實踐,我發現知識運用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自己學習的不足之處,學習的動力更足了。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專業知識涉及各個領域,以下是我的一些學習建議。
1.結合西方政治學和管理學的名著來學習。該專業在西方國家已經發展為一門成熟的學科,不少西方名著將其剖析得很透徹,如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等。
2.關注時事政治,了解社會問題。這個專業的不少課程都和社會緊密聯系,學生每個學期都不可避免地要寫幾篇期末論文,以解讀社會為主要內容。了解社會對平時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幫助。
3.主動擔任學習小組組長。該專業的學習大多都是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進行的,組長需要做的就是安排、組織小組成員完成任務并上臺展示,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4.及早明確目標并做好準備。有考研打算的同學,在大一結束后可以跟著老師學習做科研;立志考選調生的同學,在大學可以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組織、領導能力。
公管人的路,是康莊大道
公管人所從事的工作就像該專業的名字一樣聽起來很體面,對于那些想找一份體面的工作的同學來說,選這個專業無疑是對的,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畢業生工資普遍不高。無論是政府、學校,還是企業,都需要有專業的管理人才,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出現代公共管理人才,以適應國家的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的優秀人才可從事土地管理、城市規劃、營銷和物業開發與管理,以及相關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總的來說,公管人未來的路不是獨木橋,而是一條康莊大道!
就業小貼士
本專業的許多畢業生會選擇考公務員或考研做學術研究,這是主流選擇方向。
我之所以選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因為我從小就有著一個從政的夢想。在這里說個小插曲,大二上學期,我曾經去面試過一個校園兼職的崗位,當時面試官問我除了學習,有沒有花時間或是金錢去專門學習一項技能,比如說PS、視頻剪輯等。我說這些技術跟這份工作關系不大,學與不學都不會影響到工作。但是面試官說她其實是想知道我平時有沒有自主學習,多方面增強自身能力的習慣。這讓我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不管未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技多不壓身,多掌握一項技術能讓我們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每個行業的工作環境和待遇都不相同,氛圍也不一樣。但無論進入哪個行業,從事什么樣的職業,你都要在學校學好專業知識,有一顆上進負責的心,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在崗位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