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冰 趙潤星
摘 要:藍馬雞(Crossoptilon auritum)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高山鳥類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種群數量日趨降低,棲息地保護是[1]保護藍馬雞的關鍵。本文從藍馬雞棲息地類型、棲息地選擇方面進行綜述,以正確分析藍馬雞棲息地選擇偏好,希望為科學評價棲息地質量、有效開展棲息地保護工作、促進藍馬雞野生種群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藍馬雞;棲息地類型;棲息地選擇
中圖分類號:S1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415051
收稿日期:2020-03-08
作者簡介:皇甫冰(1990-),女,碩士,助理畜牧師。研究方向:野生動物飼養管理。
前言
棲息地是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是動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在其生活的地段上的各種生態環境因子的總和[1]。鳥類的棲息地類型是指其在某一生活史階段所占據的環境類型,鳥類在其棲息地完成各種生命活動[2]。棲息地是影響鳥類數量、地理分布、繁殖成功率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3]。動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會選擇對自身更有利的棲息環境,動物對棲息地的選擇和利用是其適應環境的一種行為,以滿足生活需要和保證繁殖與存活。因此,棲息地在鳥類生活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鳥類棲息地選擇研究是熱點,也是重點。
藍馬雞(Crossoptilon auritum),隸屬于鳥綱(Aves)、雞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馬雞屬(Grossoptilon)[4],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高山鳥類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易危”鳥類,IUCN 將其列為需予關注物種( LC: Least Concern)[5-7]。藍馬雞目前僅分布于青海東部、東北部和東南部,甘肅西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寧夏北部賀蘭山地區[8,9]。
藍馬雞的野生種群日趨減少,棲息地環境變化和破壞是主要原因,明確藍馬雞對棲息地的選擇性,是正確評價棲息地質量,科學分析其種群減少、瀕危原因和針對性制訂保護管理工作的基礎。本文將近年有關藍馬雞棲息地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重點分析藍馬雞棲息地類型和棲息地選擇研究,以期對藍馬雞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藍馬雞種群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基礎性的參考作用。
1?棲息地類型
藍馬雞喜歡棲息于海拔2000~4000m的山地針葉林(如云杉林)、闊葉林(如橡樹林)或杜鵑、柳、金臘梅的灌木叢間,是典型的高海拔、寒冷地區的亞高山森林和高山灌叢鳥類[2,5,6,10]。
據李桂垣、吳逸群、鄭生武和廖炎發、龐博觀察四川、甘肅、青海等地藍馬雞的棲息地類型主要是寒溫性常綠針葉林、溫性常綠針葉林、云冷杉針闊葉混交林、山地楊樺林、高山灌叢草甸[2,11-14]。藍馬雞在不同地區的棲息地類型有相似,也有差異,是自然選擇下藍馬雞種群為更好地適應環境而做出的改變。
1.1?寒溫性常綠針葉林及溫性常綠針葉林
寒溫性常綠針葉林喬木層以云冷杉林、祁連圓柏林為建群種,以山楊和樺樹為伴生種。溫性常綠針葉林喬木層以松柏林為建群種,如油松純林、檜柏林帶[12],其灌叢種類以忍冬、金露梅為優勢種,伴生種類有薔薇等,草本層以粗糙苔草為優勢,伴生種有羌活、珠芽寥、蕨麻。
1.2?云冷杉針闊葉混交林
雜生柳、樺與箭竹的云杉林,林下植物有薔薇、榛子、錦雞兒、花椒、衛茅、山楂、鼠李、柳、苔草、野決明、唐松草等。
1.3?山地楊樺林
山地楊樺林以楊樹、樺樹為建群種。灌叢以金露梅為優勢,其次是錦雞兒等[14]。草本層以垂穗鵝冠草為優勢種,次優勢種為粗糙苔草。伴生種有針茅、早熟禾、蕨麻等。
1.4?高山灌叢草甸
灌叢種類以杜鵑為優勢種,次優勢種為山柳,伴生種有金露梅、高山繡線菊等[14]。草甸種類以篙草、苔草為優勢,次優勢種為異針茅。伴生種有美麗風毛菊、蒲公英等。
2?棲息地選擇
2.1?棲息地的季節性選擇
藍馬雞的棲息地存在季節性變化。隨著四季交替,藍馬雞棲息環境的溫度、植被蓋度、隱蔽程度、雪覆蓋深淺、食物條件等發生變化,從而影響藍馬雞的棲息地選擇也相應發生變化。學者對青海多地的藍馬雞調查得出,夏季棲息于青海云杉林、山楊林、樺樹林、柏樹林、油松林和亞高山灌叢、高山灌叢(如杜鵑、山柳、金露梅等)、高寒草甸中,為了更好的繁殖育雛;秋季則棲息于林源及附近、山脊及溝谷地帶,常成群飛至農田撿食糧食;冬季因雪覆蓋深,有一部分遷移到針葉林下緣和溝谷地帶,在距居民點較近的林緣附近也有發現藍馬雞[14,15]。喬木密度、距離、高度,灌木密度、距離、隱蔽程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度、干擾度及食物條件是藍馬雞棲息地優先選擇的生態因子。據野外觀察,祁連夏瑪林區藍馬雞秋季優先選擇海拔2800m中山地貌、坡度15°~35°,南坡至西南坡、中坡位和下坡位,灌木層高度1~2m、蓋度10%~20%,草本層高度10~20cm、蓋度40%~70%的棲息地,這樣的棲息地溫暖、視野開闊、食物豐富,有利于取暖、隱蔽、取食、儲備能量和逃避天敵以越冬;避開選擇郁閉度0.6~0.8、喬木層高度10~19m、胸徑11~20cm的青海云杉林,是因為林內食物少、環境陰冷[6]。劉振生和李志剛研究表明,藍馬雞對棲息地的選擇與捕食壓力有關,藍馬雞冬季偏好選擇山地針葉林,避免選擇天敵活動較多的山地草原帶、山地疏林帶、亞高山灌叢和草甸帶,是因為山地針葉林隱蔽性好,最大限度地減少被天敵發現的機會,有效降低了被捕食的風險[16,17]。
水也是影響藍馬雞棲息地選擇的重要因子,海拔1900m以上的地區降雨量比低海拔地區的要大,所以藍馬雞選擇高海拔林區活動[8]。
2.2?棲息地的繁殖期選擇
藍馬雞對于棲息地的選擇,不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繁衍。龐博通過對賀蘭山區藍馬雞進行研究,發現繁殖期藍馬雞的棲息地選擇相對于其它時期存在顯著性差異,其更喜歡選擇高海拔、高喬木、喬木密度高、矮灌木、灌木密度低、人為干擾距離遠、隱蔽級高的棲息地類型。與交配期相比,夏季藍馬雞選擇的棲息地海拔低、隱蔽級低、人為干擾距離近[2]。繁殖期藍馬雞喜歡在以云杉林為優勢的喬木、山地針葉林的陰坡地活動,而冬季藍馬雞在陽坡、陰坡均有活動。研究表明,繁殖期藍馬雞的夜棲地首選是喬木高度、蓋度較大的針葉林和灌木高度、蓋度較低的灌叢,高大、高密度的喬木距地面高、隱蔽條件好,可以讓藍馬雞更好的隱藏、棲息,不易被天敵發現,增加生存機會;矮小、低密度的灌木有利于藍馬雞的活動、覓食,方便逃逸,避免被捕殺[18]。人為活動對野外藍馬雞產生了嚴重影響,為了保證孵化期蛋的安全和育雛期雛鳥的安全,高海拔、人為干擾距離遠是藍馬雞的優先選擇。據龐博的研究證明,藍馬雞在交配期、孵化期、育雛期棲息地選擇的差異:交配期喜歡喬木距離近的棲息地;孵化期因雌雄鳥只在巢附近覓食,藍馬雞喜歡選擇食物資源豐富、離灌木距離近的棲息地;孵化期和育雛期均選擇陰坡中或上坡位覓食,而交配期對坡無選擇[2]。
藍馬雞孵化期的巢址選擇與孵化成功率有直接關系。不同地域的藍馬雞巢址大小不一,可能與棲息地的植被、環境有關[19,20]。藍馬雞傾向于依喬木、灌木、洞穴、倒木而建巢,不僅可以遮雨防水,還為藍馬雞提供了良好的隱蔽條件;選擇陽坡建巢,有利于保持巢溫的恒定,同時干燥的巢址也有利于卵的孵化;選擇陡峭的山坡筑巢,能夠減少其它動物和人類的干擾,并有利于在危險情況下緊急逃避敵害;選擇灌木濃密、低凹的生境營巢,枯枝落葉層較厚的地方,這種環境極隱蔽,不僅可以減少孵化期天敵對藍馬雞和卵的干擾、破壞,也可為孵化期大部分時間在巢中的藍馬雞提供食物來源,有利于提高繁殖成功率[5,11,15]。
3?結語
綜上所述,藍馬雞在不同季節和不同生活階段,呈現出較強的棲息地選擇性。鳥類對棲息地的選擇性反映了不同的生態環境對其生存與繁衍的影響,因此,研究鳥類對棲息地的選擇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石銳,劉振生,崔小文,等.藍馬雞棲息地選擇研究進展[J].農林科技,2012(6):201.
[2]龐博.賀蘭山藍馬雞繁殖期覓食地和巢址的微生境選擇與利用[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6.
[3]張婷婷,彭昭杰,周大慶.我國丹頂鶴棲息地選擇研究進展[J].動物學雜志,2019,54(1):134-144.
[4]吳逸群,劉迺發.甘南則岔林區藍馬雞冬季晝間行為觀察[J].動物學雜志,2010,45(3):67-71.
[5]吳逸群,劉迺發.甘南則岔林區藍馬雞配對期行為觀察[J].四川動物,2011,30(1):82-83,86.
[6]劉建泉,楊建紅,倪自銀.夏瑪林區藍馬雞秋季棲息地的選擇[J].林業科技通訊,2015(8):80-83.
[7]Hilton-Taylor.2010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a global species assessment[R].Gland,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IUCN,2011.
[8]胡天華,王繼飛.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藍馬雞的分布范圍及種群數量[J].四川動物,2012,31(6):976-982.
[9]李桂垣.我國的特產雉類——藍馬雞[J].動物學雜志,1988,23(2):38-40.
[10]馮雪.養殖新寵——藍馬雞[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0(3):13-14.
[11]李桂垣,張瑞云,劉昌宇,等.四川平武縣王朗自然保護區藍馬雞的初步觀察[J].四川動物,1985(01):7-9,33.
[12]田家龍,鐘立成,呂忠海.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分類體系研究[J].野生動物學報,2019,40(1):209-216.
[13]吳逸群,劉迺發.我國藍馬雞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國林副特產,2010(4):99-102.
[14]鄭生武,廖炎發.藍馬雞的棲息地、活動、食性與繁殖研究[J].動物學報,1983,29(1):71-85.
[15]李春秋,李德浩.青海省祁連林區的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與藍馬雞(Crossoptilon auritum)[J]. 動物學研究,1981,2(1):77-82
[16]劉振生,曹麗榮,李志剛,等.賀蘭山藍馬雞越冬期棲息地的選擇[J].動物學雜志,2005,40(2):38-43.
[17]李志剛,胡天華,翟昊.賀蘭山藍馬雞春夏季對棲息地的選擇[J].野生動物雜志,2009,30(6):310-313.
[18]吳逸群.藍馬雞繁殖期的夜棲地選擇[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4):8624-8626.
[19]吳逸群,劉迺發.甘肅南部藍馬雞的巢址選擇[J].生態學雜志,2010,29(7):1393-1397.
[20]廖炎發.蘭馬雞的生活習性[J].野生動物,1984(2):10-13.
(責任編輯?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