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想象的一樣嗎
2017年3月6日晚,大理希爾頓酒店的房間里,我和編劇組長及節目總導演坐在沙發上商討第二天節目錄制的細節,而坐在我們對面的,是主持人馬東。在這期節目里,我們要給他一個重要的角色,所以得提前告訴他一些信息。
這是我進入《奔跑吧》節目組后主負責編劇的第一期節目,主題和“燒腦”“狼人殺”有關。因為馬東睿智的性格特點以及他當時在節目《飯局狼人殺》中出色的表現,我在策劃時就堅持希望他能出現在這一期的節目當中擔任飛行嘉賓,這也得到了其他編劇的一致同意。于是,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我表面專業而淡定,其實內心緊張忐忑。因為馬東是我從小就很喜歡的主持人,甚至可以說我是看著他的節目長大的。聊完工作后,我們又閑聊了幾句,馬老師突然說:“那加個微信吧。”頓時,我有了一種超額完成追星任務的興奮感,但意識到自己的編導身份后,又默默忍住了欣喜之情,加完微信后,裝作淡定地與馬老師告別離開。這是我第一次通過節目接觸藝人。
上面這種工作狀態,跟你想象中的綜藝編導是一樣的嗎?見明星,與他們親密接觸?與偶像面對面交談?
但是,我想告訴你們:這類工作大概只占到綜藝編導工作內容的10%。
那,剩下的90%是什么呢?
煎熬的90%
作為綜藝節目編導,我日常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開會。我可能不了解所有的行業,但在我接觸過的各類行業中,論開會,我們完勝!
回想起2019年1月那段長期開會的日子,我總覺得有一團烏云籠罩著。因為要趕著在過完年后的3月立即開始新一季節目錄制,1月就成了我們籌備最為忙碌的一個月。在那段時間里,我們有連續十多天的日子幾乎全被開會占據,每天差不多從上午11點開到第二天凌晨3點。
凌晨4點的洛杉磯我沒見過,但凌晨2點的杭州我倒是天天見。散了會,打車就成了最痛苦的事情。快過年了,很多司機師傅已經離開杭州,凌晨2點在電視臺門口叫車,等待隊伍可以排到一百多號,盛況空前。因為工作,我也算是見識了杭州這個城市的另一面。
看到這兒,你估計會問——編導們開會時都聊些什么呢?
好問題!其實開會討論就是綜藝內容生產的最基礎形式。我們通過開會碰撞思想,完善邏輯,畢竟所有的節目主題都不是憑空就能產生的。我來舉個例子。《奔跑吧》第二季的一期節目主題是“跑進聯合國進行演講”。這期節目一度很是轟動,但大家知道這個主題是怎么誕生的嗎?
當期編劇到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踩點(即去可能進行錄制的城市實地探訪)時,被里面會議廳氣勢所震懾,他當時就想:如果我們可以用這個會議廳該多好。于是他產生了在聯合國辦事處會議廳舉行一次大型會議的想法。
他把這個初期想法從奧地利帶了回來,并把它“丟”到了編劇會上。這個提議很快就激發了大家的興趣,各種相關的聯想也被一一提出,從組織“模擬聯合國”到能否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等等。之后,我們從中挑選出一些有創意和具有可行性的方案進行討論,最后確定節目內容為舉辦一次演講。確定以演講為主要內容后,我們依然有諸多細節問題需討論,比如我們是選出代表進行演講,還是集體進行演講;是用英文演講,還是用中文演講;是站著演講,還是坐著發言。當然,以上提到的都是想法層面的探討,還有一堆實操層面的問題等著我們:聯合國是否有合適的會議?我們是否有資格受邀參加?和聯合國的溝通需要通過什么渠道進行?……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其中任何一個問題的處理和解決方式不夠嚴謹,都有可能導致整個主題和設計流程“流產”。
所以,編劇會、導演會一個接一個地開,就顯得毫不奇怪了。
你可能又會問了,為什么會有兩種不同會議,編劇會和導演會的區別又是什么?
其實在你熟悉了我上面說的工作內容后,自然就會明白,對于一個大型綜藝節目來說,編導分為編劇和導演兩個工種,綜藝編劇更傾向于策劃和完善一期節目的總體邏輯和細節,而綜藝導演會更傾向于負責節目的操作層面和執行落地。
所以,用中文還是英文演講是編劇要考慮的內容,而了解和聯合國溝通需通過什么渠道以及實際溝通的過程,則是導演的工作。編劇“熬”的夜,更多的是為節目邏輯和細節爭論不休;而導演“熬”的夜,更多的是為了節目錄制前的準備環節。
對于編劇來說,最頭疼的是沒有靈感,想不出方案;對導演來說,最頭疼的事是執行難度太大,不知從何下手。綜藝編劇和導演,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煎熬。
快樂的100%
那這么煎熬的我們,又是圖什么呢?
三個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直接而巨大,它出現在每周五守在電視機前看到那個審過許多遍的節目真正播出時;出現在看到那些我們設計的游戲讓藝人們屢屢抓狂時;出現在節目最后急速上升的拉滾字幕上印有自己的名字時……無論錄制時是酸是苦,看節目時已然都變成了甜。
我記憶最深的一期節目,是在蘇州錄制的“足球世界杯”特輯。這是我堅持了許久才被批準的主題,因為足球不太適合國內的綜藝,我們也很難有進一步的創新。但出于對足球的熱愛和堅持,加上想向觀眾推廣足球這項運動的心,我頂住了很大的壓力,說服總導演給我這個機會。在創新、嘗試了很多策劃案的方向后,這期和足球主題相關的節目最終得以呈現。節目中,跑男團成員與楊冪、杜江等藝人,還有路易斯·菲戈、范志毅、李毅等足球健將一同“挑戰”了300位可愛的足球少年。
當天最后一個環節錄制結束后,我記得我就站在原地,面對著空曠卻明亮的球場,久久不愿離開。那時,我感覺偌大的球場安靜到只剩自己。那一天的錄制,就像是在圓一個夢,一個屬于我的夢:宏偉的球場、壯觀的場面、兒時的偶像和超出期待的錄制效果。我突然就感覺之前所有的壓力都被釋放了。
而在那一刻,我也似乎明白了自己工作的真正意義所在,那便是去實現,去創造,去傳遞。如果你讓我定義得再詳細一些,那我愿意告訴你——我的工作是用汗水去傳遞快樂,順便也把這種快樂帶給自己。
專業面對面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只要能夠策劃好一檔節目,成為一名綜藝編導不必囿于專業的限制。但如果想要“贏在起跑線上”,和張博睿學長一樣練就扎實的綜藝編劇專業基本功,那么,在大學里選擇與編劇最密切相關的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則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對話專業
戲劇影視文學
本科專業代碼:130304
老師說
Q1:目前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
李世濤:戲文專業的就業前景是比較良好、健康的,因為它的就業面比較廣。目前,我們國家的文化產業,尤其是影視產業十分發達,人才需求很大。80%以上的畢業生還是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如進入電視臺、戲劇院團。另一方面,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大戲劇時代,或者說“泛”戲劇時代。也就是說,人類的任何一個帶有儀式性的活動,譬如一場婚禮、一場商業推廣活動都需要編劇思維的參與。因此,戲文系學生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學長學姐說
Q1: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更看重學生的哪些能力?
吳越楊:首先是創作能力。進入戲文系,文字不再只是文字,它會慢慢成為你感受藝術、表現藝術的“器官”。其次是審美能力。最好的作品一定是立足當下,深入人們心靈的,用高級的、藝術的方式感染和娛樂人。這要求編劇們擅長編織情節、情境,帶領觀眾體驗美。同時,只有懂得欣賞和發現美,具有高層次的審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探索美和創作美。最后是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戲文系的同學們都學識淵博,文化課成績名列前茅。“學藝先做人”,編劇這個名稱帶來的不僅僅是光鮮的身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Q2:如果高中生確定要選擇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他們可以提前做哪些準備呢?
吳越楊:最重要的是要熱愛藝術,對藝術感興趣,愿意多接觸藝術作品,多陶冶情操。第一點建議肯定是多多積累了,比如多看、多了解經典的小說和影視劇,去電影院看高分電影,有機會的話還可以去劇場看話劇。此外,課余可以選擇經典的劇本進行閱讀。第二點建議是多多動筆,看書時可以做摘記,看完電影寫影評,看完戲劇寫劇評。(采寫:韓政)
對話嘉賓
李世濤: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講師
吳越楊: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