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敏 馬延君
2020年新年,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隨著疫情不斷擴大,大多數武漢及湖北市民選擇居家防疫。城市的服務者們如醫護人員、外賣小哥堅守崗位,疫區的居民制作美食、一起刷抖音、看電影對抗防疫焦慮。疫情寒意之下,人們的生活仍在繼續。
我家住得離這次疫情發源地之一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不遠,妻子分娩的武漢市第一醫院,也是離華南市場最近的三甲醫院。
1月17日,妻子腹痛發作,我們趕緊把她送到醫院,那時院內戴口罩的人還不多,武漢市內的情緒也比較樂觀。次日,妻子誕下女兒,我們又住了3天,21號出院。后來我才知道,產女期間,武漢市第一醫院在18日和21日分別有新型肺炎患者去世。
回家后,感染的陰影一直壓在我心頭。年前最后兩天,我準備回單位工作,領導了解我的情況后,擔心傳染,勸說我在家隔離好好照顧妻女。考慮到情勢,我和弟弟幸運地在封城前一天購買足夠一家吃半個月以上的肉蛋蔬菜。封城前10多個小時,弟弟和父親又開車回到了江西老家,居家隔離。
慶幸的是,妻子和女兒身體狀態都特別好,我在家忙進忙出,看著計步軟件上,同事朋友們都只有可憐的幾百步,我高的時候居然有7000多步。忙著給女兒取名字,逗一逗看她笑,心里真是莫大滿足。
我忽然明白了人們對熱衷曬娃的癡迷,孩子真的太可愛了,現在的氛圍下,在朋友圈曬娃不適合,我特地下載了抖音,在上面用視頻記錄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
武漢封城的消息發布后,男友似乎比我更加緊張,每隔一會兒就要發來微信問問情況,確認我沒有出門、沒有發燒。
我們在武漢讀大學時相識相戀,畢業后我在武漢,他在哈爾濱,異地2000多公里,感情依舊很好,本來說好過完春節到武漢見父母,定下結婚計劃,可疫情發生后,也只好取消行程。
隨著有關武漢的新聞增多,男友越來越不放心,盡管我一再強調家里物資充足、情況安好,但他不了解這邊的真實狀況,還是急得團團轉。
為了讓他放松心情,我不停地給他發去微博上的調侃截圖,希望能緩解我們之間的情緒。
除夕夜,外面安靜得出奇,我待在小屋里和男友視頻,聊到以前上學時,一到寒暑假就要分開,從來沒在一起過個新年,我們都很羨慕那些能一起過除夕、放煙花、去電影院看賀歲檔的情侶。
說到這,他突然提議一起打開電腦,同步播放一部電影,假裝我們倆就坐在電影院。于是,在網絡的連接下,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特別的新年。
封城之后,我和同事還在堅持送單。路上也冷清,除了出來采購的市民,街上能見到的大多是環衛工、外賣員和快遞小哥。送餐的這幾天,我也經歷了不少溫暖的故事。
1月26日,快收工時,我接到一個訂單,備注上寫著:媽媽做的飯,給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線醫生,謝謝小哥了。
我去取貨地址取貨,一個女人開了門,她說話非常客氣,一直感謝我。隨后給我一個手提袋,里面有包好的餐具和餐盒。我將這份愛心餐送到留下的地址——距離他們家大概兩公里的一個酒店。
這家酒店離武昌醫院比較近,我推測是醫護人員下班后不回家,在這里集中住宿。單子上寫著把餐送到801房間。我送到801,開門的人卻說自己不是陳醫生,陳醫生住在隔壁房間,醫院有事,他剛才又回去了。不知道那天,他什么時候能吃上自己妻子做的飯。
訂單不多的日子里,我晚上提早下班回到家大快朵頤,給媽媽打電話報平安,能早些睡覺就覺得很滿足。我不是武漢人,在這里上了4年大學,不少親朋都在這,也遇上給過我不少溫暖的武漢人。
兩個朋友的妻子都感染了肺炎,還在救治中。小區里,保安“不要亂走”的提醒聲被喇叭放大了好幾倍。封城7天,我就出過兩次門,一次是去買菜,另一次是給女兒買零食,下樓時,我按電梯時都要猶豫半天。
由于封城,年前準備在電影院把賀歲檔看個遍的愿望也無法實現了。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熬夜在線看了《囧媽》,看著電影里媽媽嘮叨兒子、兒子不耐煩的表情,我想到母親,對女兒說:“你奶奶也嘮叨。”說歸說,其實我心里惦記母親,我們家的小區和父母家只隔著兩站路,但眼下,下次見面還不知道是什么時候。
女兒在一邊埋怨說:“爸,你也嘮叨啊。”我和妻子笑作一團,平時因為要盯著她做作業,難免會嚴厲些。在恐懼中生活了這么久,我不求什么成就,只希望家人平安快樂。
這場午夜電影,給我們一家人帶來了一絲絲快樂,我挺感恩徐崢導演的。我在留言區評論表達了感謝,不斷收到陌生網友的回復“一定會平安”,我感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心。
我在北京上大學,畢業后又留在北京,至今9年了。因為我選擇北漂,婚戀問題也不順,我和父母的交流一直磕磕絆絆。
平時和父母相聚不多,今年村里不讓拜年,一家人宅在一起,父母意外地很高興。為了這個,父母開始想方設法做好吃的。父親還開了一壇子老酒,說是放了5年的陳釀。
酒端上桌子后,我看到杯子里有些渾濁,下意識皺了下眉。他忙說:“放久了,有點沉淀,說不定味道更好。”我端起酒杯來,喝了一口,味道很淡,應該是沒有密封好的緣故。我說:“不錯,不愧是5年的陳釀。”他看出了我的敷衍,端起來喝了一口,也意識到味道確實不怎么樣,訕訕地說:“放久了,不好喝了,你不喜歡就不喝了。”
吃完午飯后,我沒事刷刷抖音,正好刷到電影《囧媽》,看電影里的母子倆坐火車去莫斯科,一路相愛相殺的故事。看著看著,我突然想起今年春節的特殊情況,和爸爸還沒喝完的那杯酒。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真的這么艱難,即使親如母子、父子,心意往往也很難相互傳達。我真希望父母也能看到電影里母子倆敞開心扉對談的一幕,家人能好好溝通,更理解彼此的選擇。
晚飯時候,我對父親說:“要不還是把你那5年陳釀端上來吧。”父親愣了一下,突然就眉開眼笑,說:“好。”高興得像個孩子。
這幾天,我準備拉著父親一起看看《囧媽》。我們父子間的隔閡,或許能在這個冬天,通過這樣一部電影解凍一些。
(摘自真實故事計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