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榮
痛經是困擾不少女性的問題,除了服用止痛藥外,日常也可以通過飲食調理緩解痛經癥狀。
紅棗:紅棗含有豐富的鐵元素、維生素和氨基酸,是制造血紅蛋白的必需微量元素,并且紅棗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經期來臨時多食用紅棗,能有效改善經血過多導致的貧血體虛現象,起到緩解痛經的作用。
牛奶: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生理期來的時候喝一杯熱牛奶能夠緩解痛經,穩定心神,并且對提高人體抵抗力有著極好的作用。同時,牛奶中富含的色氨酸能緩解緊張情緒,穩定心神,讓人不至于對痛經產生更強烈的恐懼感。
桃仁:桃仁味苦性甘,具有破血型與潤燥滑腸功效。桃仁用做藥引具有抗炎作用,桃仁中所含的脂肪油提取物能有效潤腸通便,擴張血管,除了可以用于緩解痛經,治療跌打損傷,還能抗過敏,鎮痛止咳,促進產婦子宮收縮,止血等。
蘋果:一個蘋果含有約30毫克以上的類黃酮,以及碳水化合物和果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抗氧化劑等。生物類黃酮能有效調節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擴張血管,女性生理期期間將蘋果和紅酒一起燉煮,待蘋果在紅酒中浸泡兩小時后服用,能起到活血化瘀的極佳效果,同時也能緩解痛經現象。
紅糖:紅糖素來被認為是女性生理期的滋養佳品。它具有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益氣養血的功效,女性月經來時喝一杯紅糖水,能讓身體變得溫暖,氣血活絡,血液循環加快,增加能量,改變氣色,除了緩解痛經之外,還能讓月經排得更加順暢。
葡萄酒:酒能擴張血管通經活絡,而葡萄酒味甘性溫,女性適量的飲用可有效散寒祛濕,活血痛經,對氣血虛弱引起的痛經起到了緩解作用,并且葡萄酒中含有乙醇,對人體有興奮作用。
榴蓮:榴蓮堪稱“水果之王”,其性熱,活血散寒,緩解痛經功效極強,并且還能改善腹部寒涼癥狀,促進體溫上升,特別適合長期遭受痛經傷害的女性食用,同時也被用來當做病愈、產后女性滋養身體的補品。要注意的是,榴蓮一次不能吃太多,以免引起身體燥熱,導致腸胃無法完全吸收引起上火,吃榴蓮的時候最好喝些淡鹽水或者吃點水分較多的水果來平衡,消除燥熱。
生姜:生姜辛溫,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用生姜煮水或泡腳,均可緩解女性痛經癥狀。對于寒凝血淤型的痛經女性,建議喝生姜紅糖水,做法為生姜15克,紅糖適量,開水沖泡當茶飲。
香蕉:香蕉吃起來香甜味美,且富含碳水化合物,營養豐富。不少女性每月都會痛經,緩解痛經的一個最有效方法是給人體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維生素可穩定情緒,幫助睡眠,對減輕腹部疼痛很有益。香蕉就含有較多的維生素,痛經的女性多吃香蕉對緩解痛經很有效。
櫻桃:櫻桃不僅可美容養顏,還能有效治療痛經。具體的食用方法為櫻桃適量,水發銀耳一朵,糖桂花兩匙,冰糖適量,清水三碗。再將銀耳去蒂,洗凈,撕碎。之后往鍋里加水,放入櫻桃、銀耳、冰糖用旺火燒開,加入糖桂花用小火煨,等銀耳熟爛時食用。
山楂:中醫認為山楂有活血化淤行氣的作用,是氣滯血淤型痛經患者的食療佳品。可在經前幾天用15克山楂泡水或用水煎服。或取鮮山楂1000克,洗凈后加清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爛熟,加紅糖250克,再熬10分鐘,待其成為稀糊膏狀服用,可以適當緩解痛經問題。
1. 月經前3天,用胡椒粉3克,醋調為糊狀,分為兩份。取膠布兩塊,將胡椒粉糊置于膠布中,貼雙側涌泉穴并按摩10 分鐘。
2. 月經前3天開始,每晚用雙手重疊,掌心向下壓于小腹正中,作逆時針旋轉揉摩10分鐘,同時從小腹至臍部推摩30~50次。
3. 艾葉50克、胡椒10克、陳皮20克,共焙黃為末,加白酒少許,紗布裹,睡前放于臍下9厘米處(關元穴),上壓熱水袋,具暖腎、溫經、止痛之效。
4. 肉桂10克、吳茱萸20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四藥共研細末,用黃酒適量熱敷于臍部。宜用膠布固定,冷后可再熨敷,以不燙傷皮膚為度。本法治寒濕凝滯型痛經。
5. 川芎、草烏、香附各0.5克研末,絹包塞入兩側鼻腔10~20 分鐘,后將藥取出即可止痛,一般需1~3次。
6. 用肉桂10克、吳茱萸20 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共研極細末,加黃酒適量,炒熱后納入紗布袋中,在溫度適宜時置臍部或小腹部,不停地熨敷。藥冷卻后,可再炒熱熨敷,直至痛經消失為止。
(摘自《烹調知識》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