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我們的胃看似強大,能消化酸甜苦辣各種味道,軟、硬各種食物,但它遠比我們想象的脆弱。胃是一個“講原則”的器官,它的工作講究“朝九晚五”和“規矩分明”,比如,進食得定時、定量、有順序等。一旦胃的工作節奏被打亂,胃就會發生“變形”,胃部疾病隨之會找上門。對號入座,以下6種“胃傷”,你屬于哪一種?
彈簧胃“餓扁了”“吃撐了”是不少上班族的飲食常態。這種饑一頓飽一頓的進食規律,使胃該休息時沒休息,該運動時不運動,而是像彈簧一樣被不斷“擠壓”。餓得太久,胃酸增多,會損害胃黏膜,導致胃糜爛甚至胃潰瘍。而吃得過飽,會加重胃負擔,導致胃下垂,出現消化不良。進而導致“彈簧胃”的胃內感知發生變化,比如,還沒吃就感覺飽了,從而影響正常進食。
壓力胃胃腸道是最能表達情緒的器官,長期處于緊張和壓抑中,會引起神經調節紊亂,削弱胃黏膜保護屏障功能,造成胃功能受損,導致慢性胃病。
煙酒胃酒精中的乙醇能對胃黏膜造成強烈的刺激,久之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發生胃炎、胃出血。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和其他化學物質,會刺激胃黏膜,使鹽酸分泌增加,導致胃炎或潰瘍的發生。
“垃圾”胃瑞典一項研究顯示,食用過多加工的肉類食品,例如咸肉、香腸、熏肉,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大魚大肉、油炸等高脂肪食物,會給我們的胃造成巨大的消化負擔。相比水果、蔬菜而言,高脂食物更難消化。食用過多“垃圾食品”,一旦超過胃的承受能力,就會出現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等情況。
熬夜胃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平均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這個過程一般是腸道休息時進行的。如果經常熬夜,胃腸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復能力就會受到影響。此外,有些熬夜的人還喜歡吃宵夜,這些食物停滯在胃中會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易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等。
藥物胃大量臨床資料顯示,許多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癥和潰瘍。比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藥物,如果不經醫囑長期大量使用,會對胃腸造成刺激、損傷,逐漸引起急性胃黏膜病變。
(峰哥摘自《北京青年報》2020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