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雪 丁曉坤 張瑜

【摘 要】目的:觀察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療效。方法: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應用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未應用上述聯合治療,單一應用西藥治療)與實驗組(30例: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后2個療程后疾病治療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6.66%),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一西藥治療效果。
【關鍵詞】疏肝和胃方;西藥;膽汁反流性胃炎
【中圖分類號】R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084-02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發生與胃排空延遲、幽門功能失常等因素有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胃大部切除術、胃空腸吻合術以及慢性膽道疾病患者屬于該病多發人群,膽汁反流入胃,在胃酸、膽汁等物質的綜合影響下胃粘膜發生炎癥反應,患者出現腹痛、腹脹、嘔血、黑便等反應。該病與中醫“胃脘痛”、“嘈雜”等病證較為相似[1],本次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價值,比較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30例單一應用西藥治療患者與30例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患者單位時間預后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照是否應用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單一應用西藥治療)與實驗組(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實驗組30例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15例,女15例,年齡在24歲至66歲,中位年齡為(53.22±1.12)歲,病程在2年至5年,平均病程在(2.54±0.12)年。對照組30例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16例,女14例,年齡在23歲至65歲,中位年齡為(53.28±1.11)歲,病程在2年至5年,平均病程在(2.51±0.17)年。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驗證,P值大于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本次研究參考我國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膽汁反流性胃炎相關防治指南:①患者均因上腹疼痛、嘔血、便血等癥狀入院。②胃鏡檢查顯示胃腔內有膽汁,胃粘膜發生水腫、充血等炎性改變。(2)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在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的基礎上伴有噯氣、泛酸、脅肋脹痛、舌紅苔薄白、脈弦等肝胃不和證。排除標準:(1)排除參與本次研究前服用其他治療性藥物患者。(2)排除合并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或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3)排除未征得醫囑同意,擅自中斷治療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嗎丁啉、雷尼替丁、硫糖鋁片等常規西藥治療,嗎丁啉每次口服給藥10mg,tid。雷尼替丁患者每次口服150mg,bid。硫糖鋁片每日餐前給藥1g, tid。上述藥物患者持續給藥1個月
1.3.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西藥治療基礎上聯合疏肝和胃方治療,疏肝和胃方基本藥物組成如下:當歸12g、白芍(炒)12g、烏賊骨15g、薏苡仁4g、五靈脂12g、佛手15g、白檀香(后下)9g、川楝子12g、炙甘草9g(選自《王兆松方》)。水煎服,患者每日一劑,每次給藥兩次,各溫服150mL,持續給藥1個月。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若患者給藥后不適癥狀消失且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恢復正常,則表示治愈。若患者給藥后不適癥狀基本消失且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炎癥顯著改善,則表示治療有效。若患者給藥后癥狀未明顯緩解甚至加重,胃鏡檢查顯示膽汁反流無變化則表示治療無效。
1.5 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處理相關數據,(%)表示的數據用x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給藥治療1個月預后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給藥治療1個月總有效率高且與對照組總有效率經統計學驗證,數據差異明顯。
3 討論
膽附于肝內,膽中蓄藏膽汁,肝對膽汁的化生與排泄均有控制與調節能力,中醫認為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發生與肝失疏泄具有密切的聯系,肝失輸泄以致膽汁排泄失常,膽汁上逆于胃從而損傷胃粘膜。疏肝和胃方中川楝子性苦、歸肝經與膽經,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當歸具有行氣活血的作用,烏賊骨其性收斂固澀,白芍、白檀香可增強川楝子行氣的作用,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五靈脂可通利氣脈,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行氣、和胃止痛的作用[2,3]。汪友法臨床研究證實對于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聯合中醫中藥治療的實驗組,單位時間總有效率為95.2%,明顯優于單一應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其臨床療效判定依據《中藥新藥臨床診療指南》[4]。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礎上關注中醫中藥對胃粘膜修復功效,本次研究結果與汪友法研究結果相似,中西醫結合患者單位時間治療效果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同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的實驗組治療1個月后有60.00%的患者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愈合,有36.67%的患者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明顯改善,由此可見,對于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可顯著促進胃粘膜的修復。
綜上所述,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疏肝和胃方聯合西藥治療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胡楚勝,周坦峰,姜蕊,等.雷貝拉唑聯合柴胡疏肝丸治療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及對血清胃泌素和內皮素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8):3162-3164.
[2]于鴻飛.柴胡疏肝散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7,26(6):76-77.
[3]祁貝貝,李志鋼,安曉英.膽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西醫治療現況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藥,2018,36(5):101-103.
[4]汪友法.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