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彥 郭俊麗 房曉影 李雪輝
【摘 要】目的:探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護理配合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對該院收治的77例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婦女術中護理配合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術中未出現任何不適和并發癥,手術時間(54.8±3.4)min,術中出血量平均(60~87±10.4)mL,術后有5例出現皮下氣腫,經對癥治療后好轉,平均住院天數(5.7±1.1)d。結論:由于腹腔鏡手術配合與傳統手術截然不同,因此,手術室護士應掌握腹腔鏡的使用和方法,熟悉手術步驟和程序,并在術前對儀器進行調試,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對手術進程有一定的預見性,在手術過程中準確傳遞器械,從容、有序的配合處理術中突發事件的發生,從而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保證手術順利完成,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命質量。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術中;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9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194-02
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技術在婦科臨床上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疾病手術治療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由于腹腔鏡手術是在完全封閉的腹腔內進行,減少了腹腔臟器在空氣中的暴露和傳統手術由于手術器械對腹腔組織的刺激,以損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逐漸代替了傳統手術。據臨床資料統計,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中的使用率以達到64%~72%[1],但由于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在操作技巧和步驟上有很大差距,因此,護士的配合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提高患者治愈率、防止并發癥發生的關鍵。收集該院自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77例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患者,進行手術中護理配合,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率,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77例行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2~68歲,平均(43.7±1.6)歲,未婚26例,已婚51例。33例婦女曾有過腹部手術史。病因:卵巢囊腫23例,宮外孕14例,子宮肌瘤1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8例,子宮腺肌癥5例,功能性子宮出血17例。患者均在手術前行常規凝血、B超、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及其他合并癥。
2 護理配合
2.1 術前配合
2.1.1 儀器的準備 調整手術室溫濕度,使溫度保持在22~25 ℃,相對濕度50%~60%之間。保證手術順利完成除了要求醫生有熟練的操作技巧外,護士各項器械的準備與配合也是保證手術完成的重要條件。術前護士應準備好充足的手術器械,如穿刺器、穿刺鞘、剪刀、持針鉗、打結鉗、超聲刀頭、雙極電頻、舉宮器、腹腔沖洗裝置等腹腔鏡專用器械,檢查其性能和功效,使其開關保持打開狀態,保持各個管道的通暢,并將其進行滅菌消毒[2]。將腹腔鏡儀器放于適當位置,正確連接各種連線,插電源試機,保證儀器的正常運轉。
2.1.2 患者準備與體位指導 術前1 d護士應到病房探視患者,了解患者身體及心理狀態,并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向其講解手術的目的、步驟和優點,并詳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解除患者思想顧慮和消極心態,使其安心、積極的面對手術。對患者進行手術期間體位指導,為順利度過手術期提高有效指導。
2.2 術中配合
2.2.1 巡回護士的準備工作和配合 術前30 min將患者接入手術室,認真核對患者的身份,進行各項生命體征監測,開放2條靜脈通路并保證靜脈通路的通暢。由于手術采用全身靜脈復合麻醉,應在麻醉成功后協助醫生擺好手術體位,取膀胱截石位,安置肩部,保持頭低臀高20~30°[3],并防止其下滑,在雙腿與支架接觸各部位墊好海綿墊保護,以免患者在術中腿部神經受壓。將各種儀器和手術器械放置好,調節電切、電凝至所需大小,并再次檢查儀器設備運轉情況并處于備用狀態,準備60~70 ℃的鹽水,以備清潔腹腔鏡鏡頭,防止鏡頭表面因患者腹腔內的溫差而形成霧狀冷凝影響手術效果。將患者的肢體與金屬接觸部位保持一定距離,以免燒灼損傷皮膚。
2.2.2 器械護士的配合 器械護士在手術過程中與醫生的高度配合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關鍵。首先作為器械護士應提前20 min刷手上臺,做好一切手術前序工作,準備手術器械、敷料,檢查手術器械的數量、是否齊全、擺放位置等,避免術中丟失或遺漏。配合醫生常規消毒腹部皮膚、外陰、陰道,留置導尿,經陰道放置舉宮器,并協助醫生用氣腹針穿刺腹腔,低流量向腹腔充入CO2,建立人工氣腹,讓患者有一個緩慢適應的過程,使腹腔內壓維持在13~15 mmHg,術中配合醫生進行手術器械的傳遞和放置,避免滑落污染,并及時擦拭電凝鉗、分離鉗的碳化附著物;觀察氣腹CO2的量、使用量及穿刺器有無漏氣等,從而減少其消耗,預防并發癥發生。
密切監測患者心率、呼吸、血壓、腹內壓等,以防發生高碳酸血癥。子宮切除后,輔助醫生持針器、1號可吸收線縫合殘端,徹底止血、沖洗,檢查殘端有無出血,將腹腔內氣體放盡后縫合穿刺孔,手術結束后保持患者平臥位,將腿部緩慢放平,放平時維持血壓正常,防止由于體位改變而引起回心血量驟減引發低血壓。清點并處理手術器械和敷料,防止遺漏,并認真做好器械的清潔、保養工作。
3 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術中未出現任何不適和并發癥,手術時間為(54.8±3.4)min,術中出血量平均(60~87±10.4)mL,術后有5例出現皮下氣腫,經對癥治療后好轉,平均住院天數(5.7±1.1)d。
4 體會
腹腔鏡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微創手術之一,在婦科手術范圍內不斷擴大。由于腹腔鏡手術可直接觀察到盆腔結構,在直視環境下準確分離子宮韌帶,并且減少對盆腔組織的損傷和刺激,相較于傳統的開腹手術具有強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腹腔鏡手術配合與傳統手術截然不同,護士和醫生之間需要有高度的配合,從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開展和進行,提高患者生命率。手術室護士應掌握腹腔鏡的使用和方法,熟悉手術步驟和程序,并在術前對儀器進行調試,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而且對手術進程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從容、有序的配合處理術中突發事件的發生,從而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護士在手術過程中要集中精力,準確傳遞器械,保證醫生在手術中取到適合的器械,保證手術順利完成,為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治愈率提供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蔡小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護理配合與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1(22):135-136.
[2]聶彩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護理配合和體會[J].中國健康月刊.2011,30(6A刊):31-32.
[3]石志華.22例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的術中配合與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335.